蓬萊閣原文
獨占林泉勝,金碧耀青冥。
憑闌俯八極,縹緲降玉京。
群仙日往還,簫韶聞九成。
鸞鳳為君導,恍然游蓬瀛。
詩詞問答
問:蓬萊閣的作者是誰?答:鄭康佐
問:蓬萊閣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參考注釋
獨占
獨自占有
獨占資本
林泉
(1).山林與泉石。《梁書·處士傳·庾詵》:“經史百家無不該綜,緯候書射,棊筭機巧,並一時之絶。而性記夷簡,特愛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此箇閤兒雖小,其間趣不讓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許渾》:“ 渾 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
(2).指隱居之地。 唐 駱賓王 《上兗州張司馬啟》:“雖則放曠林泉,頗得閒居之趣。”《舊唐書·隱逸傳·崔覲》:“為儒不樂仕進,以耕稼為業……夫婦林泉相對,以嘯詠自娛。”《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後,縱然終老林泉,便算榮逾台閣。”
金碧
(1).金和玉。《後漢書·烏桓傳》:“婦人至嫁時乃養髮,分為髻,著句決,飾以金碧。”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序:“故玄黃經緯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為亦合其美並善而已。”
(2).金黃和碧綠的顏色。 唐 羅鄴 《上陽宮》詩:“深鎖笙歌巢燕聽,遙瞻金碧路人愁。” 宋 蘇軾 《雍秀才畫草蟲八物·鬼蝶》詩:“雙眉卷鐵絲,兩翅暈金碧。” 清 杜岕 《報恩寺塔燈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壯麗殊。” 聞一多 《紅燭·李白之死》:“又有瓊瑤的軒館同金碧的台榭。”
(3).金馬、碧雞。《文選·陸機<演連珠>》:“金碧之巖,必辱鳳舉之使。” 劉孝標 注引《漢書》:“或言 益州 有 金馬 碧雞 之神,可醮而致。” 唐 陳子昂 《送殷大入蜀》詩:“ 蜀 山金碧地,此地饒英靈。”參見“ 金馬碧雞 ”。
(4).指國畫顏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綠。
青冥
天空
青冥浩蕩不見底。——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憑闌
見“ 憑欄 ”。
八極
八方極遠之地。《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淮南子·原道訓》:“夫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高不可際,深不可測。” 高誘 註:“八極,八方之極也,言其遠。” 唐 李白 《大鵬賦》:“余昔於 江陵 見 天台 司馬子微 ,謂余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魯迅 《南腔北調集·大家降一級試試看》:“ 杜威 教授有他的實驗主義, 白璧德 教授有他的人文主義,從他們那裡零零碎碎販運一點回來的就變了 中國 的呵斥八極的學者,不也是一個不可動搖的證明嗎?”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玉京
(1).道家稱天帝所居之處。 晉 葛洪 《枕中書》引《真記》:“元都玉京, 七寶山 ,週廻九萬里,在 大羅 之上。”《魏書·釋老志》:“道家之原,出於 老子 。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 唐 白居易 《夢仙》詩:“須臾羣仙來,相引朝玉京。” 金 元好問 《步虛詞》之二:“萬神朝罷出 通明 ,和氣歡聲滿玉京。”
(2).泛指仙都。 宋 陸游 《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戲作》詩:“斥僊豈復塵中戀,便擬騎鯨返玉京。” 清 龔自珍 《行路易》詩:“浩浩蕩蕩,仙都玉京。蟠桃之花萬丈明, 淮南 之犬彳亍行。”
(3).指帝都。 唐 孟郊 《長安旅情》詩:“玉京十二樓,峨峨倚青翠。”《宣和遺事》後集:“玉京曾憶舊繁華,萬里帝王家。” 清 趙翼 《因邸報秦楚蜀三省同時奏捷喜作凱歌》:“露布星馳到玉京,鐃簫大凱溢歡聲。”
往還
去和來;往來
簫韶
(1). 舜 樂名。《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萬鈞之為重,衝飈不能移,《簫韶》未九成,靈鳥不紆儀也。” 明 汪廷訥 《廣陵月》第二出:“梨園職掌,寵倖徼天上,論《簫韶》九成奚讓,試看彩鳳來儀,太平有象。”
(2).泛指美妙的仙樂。 唐 李紳 《憶夜直金鑾殿承旨》詩:“月當銀漢玉繩低,深聽簫韶碧落齊。”
九成
(1).猶九闋。樂曲終止叫成。《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孔穎達 疏:“成猶終也,每曲一終,必變更奏。故《經》言九成,《傳》言九奏,《周禮》謂之九變,其實一也。”《隋書·音樂志中》:“禮終三爵,樂奏九成。” 唐 張祜 《簫》詩:“還將九成意,高閣竚芳音。”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四折:“猛聽得仙音院鳳管鳴,更説甚《簫韶》九成。”
(2).猶九重,言極高。《呂氏春秋·音初》:“ 有娀氏 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臺。”《文選·馬融<長笛賦>》:“託九成之孤岑兮,臨萬仞之石磎。” 李善 註:“ 郭璞 曰:‘成,亦重也。’言九者,數之多也。”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賦》:“黃金建百尺之臺,白玉作九成之觀。”
(3). 唐 代宮名。 清 陳文述 《讀詔寄都下諸侍御》詩:“ 唐 室方熾昌, 驪山 九成 出。”參見“ 九成宮 ”。
(4).十分之九。如:這件衣服有九成新。
鸞鳳
(1).鸞鳥與鳳凰。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駕鸞鳳以上游兮,從玄鶴與鷦明。”《西京雜記》卷一:“ 武帝 匣上,皆鏤為蛟龍、鸞鳳、龜麟之象。” 金松岑 《文學上之美術觀》:“雖嘯旨淪亡,不聞鸞鳳之響,而琴引未沫,如聽水仙之吟。”
(2).比喻賢俊之士。《楚辭·賈誼<惜誓>》:“獨不見夫鸞鳳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王逸 註:“以言賢者亦宜處山澤之中,周流觀望,見高明之君,乃當仕也。” 唐 韓愈 《重雲李觀疾贈之》詩:“勸君善飲食,鸞鳳本高翔。” 陳去病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儀真劉光漢》詩:“淒迷鸞鳳同罹網,浩蕩滄瀛阻遠遊。”
(3).比喻君王。《敦煌曲子詞·菩薩蠻》:“良以安國部,金(今)喜迴鸞鳳。”《舊唐書·馬周傳》:“ 太宗 嘗以神筆賜 周 飛白書曰:‘鸞鳳凌雲,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
(4).比喻美人。 唐 盧儲 《催妝》詩:“今日幸為 秦 晉 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5).比喻夫婦。《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鸞鳳之配,雖有佳期;狐兔之悲,豈無同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陸判》:“豈有百歲不拆之鸞鳳耶!”參見“ 鸞鳳和鳴 ”。
恍然
(1).猶忽然。 三國 魏 阮籍 《達莊論》:“恍然而止,忽然而休。”
(2).猛然領悟貌。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領者。” 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天下之從事於舉業者,乃恍然悔悟嚮者之非,而思改其所為。” 魯迅 《彷徨·肥皂》:“‘喔!今天十六?’ 四銘 恍然的說。”
(3).模糊不清;茫然。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 達 既昇之,意識恍然,不復見家人屋及所乘轝。” 宋 陳師道 《次韻寄答晁無咎》:“往事不回如過雨,醉夢恍然忘惡語。” 明 邵璨 《香囊記·趕散》:“心酸痛,念我姑,神魂茫然失舉措。”
(4).仿佛。 宋 韓駒 《題畫太一真人》詩:“恍然坐我水仙府,蒼煙萬頃波粼粼。” 明 歸有光 《詹仰之墓志銘》:“予與之談 秀甫 之為人,恍然如生,相與為淚下。” 明 方孝孺 《書<黃鶴樓卷>後》:“展卷而臥閲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 洞庭 彭蠡 之上。”
蓬瀛
蓬萊 和 瀛洲 。神山名,相傳為仙人所居之處。亦泛指仙境。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得道之士﹞或委華駟而轡蛟龍,或棄神州而宅 蓬 瀛 。” 唐 許敬宗 《游清都觀尋沉道士得清字》詩:“幽人蹈 箕 潁 ,方士訪 蓬 瀛 。” 明 唐順之 《送王侍讀赴南都》詩:“此去 周南 異留滯,看君到處即 蓬 瀛 。”
標籤:蓬萊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