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切問復近思,乾行求艮止。
人道無他焉,仁義而已耳。
原始可要終,知生乃明死。
倀倀失路人,何當與聞此。
詩詞問答
問:《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十》的作者是誰?答:姚樞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姚樞的名句有哪些?答:姚樞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參考注釋
切問
(1).謂懇切求教。《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邢昺 疏:“切問者,親切問於已所學未悟之事,不汎濫問之也。”《三國志·吳志·孫登傳》:“夫中庶子官最親密,切問近對,宜用雋德。” 秦牧 《藝海拾貝·知識之網》:“深入生活,博學切問。”
(2).急切問難。 漢 徐幹 《中論·核辯》:“利口者,心足以見小數,言足以盡巧辭,給足以應切問,難足以斷俗疑。”《新唐書·叛臣傳上·陳少游》:“有媢者欲對廣眾切問以屈 少游 。及升坐,音吐清辯,據引淹該,問窮而對有餘。”
近思
謂就習知易見者思之。《論語·子張》:“ 子夏 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何晏 集解:“近思者,近思己所能及之事。”
行求
營謀。《元典章·吏部二·選格》:“元擬 江 淮 官員若有倡優、店肆屠沽之家,諸官奴隸及經刺斷之人,或財賂行求得官,並詐冒虛湊月日,別無所受文憑,似此人員,合行罷去,元受追取,再不敘用。”
艮止
謂行止適時。語本《易·艮》:“《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明 黃綰 《明道編》卷一:“ 伏羲 、 堯 、 舜 以艮止、執中之學相傳……《易》之微言,莫要於艮止;《書》之要旨,莫大於執中。”
人道
(1) 以愛護人的生命、關懷人的幸福、維護人的尊嚴、保障人的自由等為原則的人事或為人之道
(2) 中國古代哲學中與“天道”相對的概念。一般指人事、為人之道或社會規範
無他
亦作“ 無它 ”。亦作“ 無佗 ”。1.沒有別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則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無也,與民同樂也。” 金 元好問 《內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聖人之道無它,至誠而已。”
(2).猶無恙;無害。《後漢書·隗囂傳》:“若束手自詣,父子相見,保無佗也。”《後漢書·馬援傳》:“ 援 閒至 河內 ,過存 伯春 ,見其奴 吉 從西方還,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見 吉 ,欲問 伯春 無它否,竟不能言,曉夕號泣,婉轉塵中。” 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儻窀穸不為盜所發,珠必無他。”
(3).無二心,專一。《國語·晉語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無他。’” 三國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貧賤,可以無他。” 宋 蘇軾 《徐州謝表》:“察孤危之易毀,諒拙直之無他。”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非憫其才,非憫其德,憫其方寸之無他也。”
仁義
(1) 寬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2) 〈方〉∶性情溫順,通達事理
而已
——用在陳述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於“罷了”,常跟“只”、“不過”、“僅僅”等連用,對句意起沖淡作用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原始
(1) 開始的
原始情形
(2) 古老的,未經開發的
原始人
可要
表示期待;將要。 唐 李商隱 《賦得雞》:“可要五更驚曉夢,不辭風雪為陽烏。” 唐 方乾 《題寶林山禪院》詩:“我來可要歸禪老,一寸寒灰已達玄。”
倀倀
無所適從貌。《禮記·仲尼燕居》:“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荀子·修身》:“人無法則倀倀然。” 楊倞 註:“倀倀,無所適貌,言不知所措履。” 唐 柳宗元 《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退乃倀倀於下列,呫呫於末位,偃仰驕矜,道人短長,不亦冒先聖之誅乎?” 明 方孝孺 《黃晏仲晦字說》:“當 元 至正 中,四方兵起,天下大亂,民倀倀在干戈之間,奔走伏匿,無一朝寧。”
失路
(1).迷失道路。《韓非子·解老》:“使失路者而肯聽習問知,即不成迷也。” 唐 方乾 《初歸鏡中寄陳端公》詩:“雲島採茶常失路,雪龕中酒不關扉。”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秀姑》:“小人失路,茫茫無所之。”
(2).指放棄正道。《楚辭·九章·惜誦》:“欲橫奔而失路兮,堅志而不忍。”
(3).喻不得志。 漢 揚雄 《解嘲》:“當塗者升青雲,失路者委溝渠。” 唐 錢起 《送鄔三落第還鄉》詩:“十年失路誰知己,千里思親獨遠歸。” 清 鄭燮 《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而一二失路名家,落魄貴胄,借祖宗以欺人,述先代而自大。”
何當
(1).猶何日,何時。《玉台新詠·古絕句一》:“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故見鄙姿,逢君輝光。身遠心近,何當暫忘。” 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 巴山 夜雨時。” 郁達夫 《奉懷》詩:“何當剪燭 江 南墅,重試清談到夜分。”
(2).猶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 《長安敘懷寄崔十五》詩:“聞説 唐生 子孫在,何當一為問窮通?” 宋 蘇軾 《龜山辯才師》詩:“何當來世結香火,永與名山供井磑。”
(3).猶安得,怎能。 唐 岑參 《阻戎瀘間群盜》詩:“帝鄉北近日, 瀘口 南連蠻。何當遇 長房 ,縮地到京關。” 宋 王安石 《次韻答陳正叔》之二:“何當水石他年住,更把韋編靜處開。” 清 錢謙益 《玉堂雙燕行送劉晉卿趙景之兩太史謫官》詩:“何當鳴梧比丹鳳,且願銜花效黃雀。”
(4).猶何況。 唐 王昌齡 《江上聞笛》詩:“不知誰家子,復奏 邯鄲 音,水客皆擁棹,空霜遂盈襟。羸馬望北走,遷人悲 越 吟。何當邊草白,旌節 隴 城陰。” 宋 蘇軾 《無題》詩:“年光與時景,頃刻互衰變。何當血肉身,安得常強健!” 明 陳所聞 《金落索·閨怨》套曲:“ 姮娥 尚悔偷靈藥,風雨何當憶故人?”
(5).猶合當,應當。 唐 杜甫 《畫鷹》詩:“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純》詩:“明時正欲精蒐選,榮路何當力薦延。”京劇《雁門關》第一場:“決勝千里辨輸贏,單注著 黃巢 今日何當敗。”
(6).猶何嘗。 晉 傅玄 《秦女休行》:“百男何當益,不如一女良。”
與聞
參與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