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御宇十三年,歷久知艱巨。
幅員既雲廣,豈無水旱處。
設存喜豐心,必有諱災者。
每囑守土臣,莫作文飾語。
帑粟常不惜,溝壑藉少補。
今歲天降恩,遠近京坻睹。
偏祲只數州,已敕勤賙撫。
江浙春米貴,落半平其賈。
倉廩足河洛,鴻雁蘇齊魯。
金川方用兵,黔黎亦已苦。
更幸高下熟,轉輸差易取。
嗟嗟我臣工,屢豐爾莫詡。
餘三亦謾言,毋乃增其估。
教養固兼施,欲速詎其可。
永惟否泰機,益增乾惕所。
詩詞問答
問:《今秋各省告豐者多既慰以懼並示近臣》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
2. 葉
參考注釋
御宇
統治天下。《南齊書·禮志下》:“方今聖歷御宇,垂訓無窮。”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漢 王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臣伏願登庸御宇,早繼高位。”
歷久
經歷很長的時期
歷久不衰
艱巨
困難而繁重的
任務艱巨
幅員
廣狹叫幅,周圍叫員。疆域有廣狹及四至,所以稱疆域為幅員。員,或作圓
水旱
(1) 水澇和乾旱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過十之一二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2) 水陸
水旱交界
有諱
死的婉詞。《元朝秘史》卷十三:“皇帝涉歷山川,遠去征戰,若一日倘有諱,四子內命誰為主,可令眾人先知。”
守土
守衛疆土
守土有責
作文
(1) 撰寫文章
(2) 學生的寫作練習
飾語
掩飾真相的話。 清 張岱 《陶庵夢憶·朱楚生》:“ 楚生 低頭不語,泣如雨下。余問之,作飾語以對。”
不惜
(1)
不顧惜
不惜工本
(2)
捨得
為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溝壑
溪谷,山澗
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戰國策·趙策》“填溝壑”,此處是死的意思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岩,亦此類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
今歲
指今年
今歲是個豐收年
降恩
天恩或神譴的特別天命
我那每夜降恩的女守護神不為懇求所動
遠近
(1) 遠處和近處
遠近聞名
(2) 指距離的長短
(3) 指關係的親疏
京坻
《詩·小雅·甫田》:“曾孫之庾,如坻如京。”謂穀米堆積如山。後因以“京坻”形容豐收。《陳書·高祖紀上》:“以公賤寶崇穀,疏爵待農,室富京坻,民知榮辱,是用錫公袞冕之服,赤舄副焉。” 唐 劉禹錫 《送蕭郎中李郎中充京西京北復糧使》詩:“尊俎成全策,京坻閲見糧。”《宋史·樂志十五》:“京坻豐衍,羣材樂育,諸侯述職,盛德服蠻夷。”
倉廩
儲藏米谷之所
發倉廩,賜貧窮。——《禮記》
開倉廩、悉府庫以賑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河洛
亦作“ 河雒 ”。1. 黃河 與 洛水 的並稱。《史記·鄭世家》:“和集 周 民, 周 民皆説, 河 雒 之閒,人便思之。” 漢 班昭 《東征賦》:“望 河 洛 之交流兮,看 成皋 之旋門。” 明 方孝孺 《御賜訓辭記》:“雖 河 洛 之所出,龍龜之所負,何以過於此哉?”
(2).指 黃河 與 洛水 兩水之間的地區。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詔》:“驍雄競奮,火烈風掃,剋定中原,肅清 河 洛 。”《南史·宋紀上·武帝》:“時帝將鎮 下邳 ,進兵 河 洛 ,及徵使至,即日班師。” 王闓運 《皇中憲大夫侯官陳君墓志銘》:“誰謂弗彰? 河洛 是儀。”
(3).指 洛陽 。《文選·班固<西都賦>》:“蓋聞皇 漢 之初經營也,嘗有意乎都 河洛 矣。” 李善 註:“東都有 河 南 洛陽 ,故曰 河洛 也。” 唐 張說 《龍門西龕蘇合宮等身觀世音菩薩像頌》:“天下之大都有五,而 河洛 總其中。”
(4).指 洛水 。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臣聞 河洛 之神,名曰 宓妃 。”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湘君》:“ 江湘 之有夫人,猶 河雒 之有 虙妃 也。”
(5).河圖洛書的簡稱。 三國 魏 曹丕 《以孫登為東中郎封侯策》:“蓋河洛寫天意,符讖述聖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取象乎河洛,問數乎蓍龜。”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 楊侃 稱‘緯書之類,謂之秘經,圖讖之類,謂之內學,河洛之書,謂之靈篇。’”
(6).亦作“ 河落 ”。即餄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熱洛河》:“今 齊 魯 間以蕎麥作麪食,名河洛。” 趙樹理 《邪不壓正》一:“生客細客吃掛麵,熟客粗客吃河落。”參見“ 河漏 ”。
鴻雁
一種鳥(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吃植物的種子,也吃魚和蟲。群居在水邊,飛時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種冬候鳥。也叫“大雁”
用兵
(1) 使用兵器
立小人以教用兵
(2) 使用武力,進行戰爭
不敢造次用兵
(3) 調兵遣將,指揮戰爭
長於用兵
黔黎
百姓
願黔黎其誰聽,惟請死而獲可。——潘岳《西征賦》
高下
指高低、優劣(用於比較雙方的水平)
兩個人的技術不分高下
轉輸
(1).運輸。《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夫 敖倉 ,天下轉輸久矣,臣聞其下迺有藏粟甚多。”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征伐》:“士馬疲於甲冑,舟車倦於轉輸。” 嚴復 《原強》:“故凡其耕鑿陶冶,織絍牧畜,上而至於官府刑政,戰守、轉輸、郵置、交通之事,與凡所以和眾保民者,精密廣大,較吾 中國 之所有,倍蓰有加焉。”
(2).周轉輸入。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廣東起義前後清方檔案》:“苟無大宗官款為之轉輸,則市面傾倒,而官銀錢局亦倒。”
嗟嗟
(1).嘆詞。表示招呼。《詩·周頌·臣工》:“嗟嗟臣工,敬爾在公。”
(2).嘆詞。表示感慨。《楚辭·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獨隱伏而思慮。” 唐 李頎 《行路難》詩:“薄俗嗟嗟難重陳,深山麋鹿可為鄰。” 明 張煌言 《長鯨行》:“嗟嗟長鯨爾何愚,如彼異類空屈節。”
(3).嘆詞。表示讚美。《詩·商頌·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鄭玄 箋:“重言嗟嗟,美嘆之深。”《漢書·韋賢傳》:“嗟嗟我王, 漢 之睦親,曾不夙夜,以休令聞!” 明 陳烈 《重刻誠意伯劉公文集後序》:“嗟嗟樹開國之勛猷,昭傳世之文章。”
(4).象聲詞。猶濺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今惟見水異耳,嗟嗟有聲,聲聞數里。”
臣工
群臣百官。《詩·周頌·臣工》:“嗟嗟臣工,敬爾在公。” 毛 傳:“工,官也。” 鄭玄 箋:“臣謂諸侯也。” 宋 葉適 《上光宗皇帝札子》:“臣伏覩壽皇聖帝在位二十八年,英武剛健,勤勞恭儉,整厲臣工,變移風俗。” 清 劉大櫆 《<吳青然詩集>序》:“萃九州之眾,積四年之久,內外臣工,共所推薦得二百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議者歸咎於臣工撫馭無方,以致釀成巨變,固也。”
謾言
(1).說假話。《史記·淮南衡山列傳》:“陛下以 淮南 民貧苦,遣使者賜 長 帛五千匹,以賜吏卒勞苦者。 長 不欲受賜,謾言曰:‘無勞苦者。’”《新唐書·周寶傳》:“帝在 蜀 , 淮南 絶貢賦,謾言道 浙西 為 寶 剽阻。”
(2).謊話;假話。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攝衣欲從虛左之迎,猶餘矜色;持槃招他人以歃,徐出謾言。”
毋乃
(1).莫非;豈非。《禮記·檀弓下》:“君反其國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漢書·董仲舒傳》:“今廢先王德教之官,而獨任執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與?” 清 袁枚 《新齊諧·百四十村》:“ 周叟 頗喜飲,今不來賣薪,又不來稱祝,毋乃病乎?”
(2).猶無奈。 宋 趙時庚 《金漳蘭譜·品蘭高下》:“雖有不韙之謂,毋乃地邇而氣殊,葉萎而花蠹,或不能得培植之三昧者耶?” 清 姜埰 《秋懷》詩:“君子守故轍,毋乃見者嗤。”
教養
(1) 教育培養
教養子女
(2) 指一般文化、道德修養
他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兼施
同時使用各種手段或方法
永惟
深思;常念。《漢書·宣帝紀》:“夙夜兢兢,靡有驕色,內省匪解,永惟罔極。”《晉書·武帝紀》:“朕守遺業,永惟保乂皇基,思與萬國以無為為政。”《續資治通鑑·宋神宗元豐八年》:“永惟古之王者,御治之始,必明目達聰以防壅蔽。”
否泰
指世道盛衰,人世通塞或運氣好壞
否泰如天地。——《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