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飛瀑松聲即用其韻原文
岩間松韻荅泉聲,策杖高人與目成。
記得寒山千尺雪,無端一中畫中情。
詩詞問答
問:文徵明飛瀑松聲即用其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文徵明飛瀑松聲即用其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文徵明飛瀑松聲即用其韻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六
2. 去聲
參考注釋
松韻
松風,松濤。 唐 白居易 《題盧秘書夏日新栽竹二十韻》:“松韻徒煩聽,桃夭不足觀。” 前蜀 韋莊 《早秋夜作》詩:“翠簟初清暑半銷,撇簾松韻送輕飆。”
策杖
拄杖。也稱杖策。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唐 杜甫 《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之二:“策杖時能出,王門異昔游。” 仇兆鰲 註:“ 慈水 姜氏 曰:杖策者,策杖而行……則古人於杖,雖少年皆用之矣。” 唐 白居易 《殘春晚起伴客笑談》詩:“策杖強行過里巷,引盃閒酌伴親賓。”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一:“公( 司馬光 )不喜肩輿,山中亦乘馬,路險,策杖以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馮京 ﹞思欲靜坐養神,乃策杖徐步入後園中。”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
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點,躡屩(草鞋)於 鍾阿;徵士 劉虯,獻書於衛兵。—— 南朝梁· 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3) 學術、技能高超的人
目成
眉來眼去,以目傳情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楚辭·九歌·少司命》
記得
想得起來;沒有忘記
一切都還記得
寒山
(1).傳說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辭·大招》:“魂乎無北!北有寒山, 逴龍 赩只。” 王逸 註:“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陰不見日,名曰 逴龍 。” 晉 張協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靜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詩:“南州實炎德,桂樹凌寒山。” 唐 韓翃 《送齊山人歸長白山》詩:“柴門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萬木中。”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秋畦公取士》:“秋風幾樹天香動,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縣 的 寒岩 。 唐 詩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詩》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無車馬蹤。” 唐 寒山 《詩》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棲息離煩緣。”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詩》之二二○:“時人見 寒山 ,各謂是風顛。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纏。” 宋 陸游 《醉中題民家壁》詩:“吾詩戱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處題。”參見“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處士 趙宧光 曾隱居於此。
(6).地名。在 江蘇省 徐州市 東南。《晉書·劉遐傳》:“詔 遐 領 彭城 內史,與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討 撫 ,戰於 寒山 , 撫 敗走。”
(7).地名。在 廣西 玉林縣 西北三十里。參閱《九域志》。
尺雪
一尺厚的雪。指大雪。語本《左傳·隱公九年》:“平地尺為大雪。”《晉書·陸機傳》:“大風折木,平地尺雪。” 唐 杜甫 《後苦寒行》之一:“南紀 巫 廬 瘴不絶,太古以來無尺雪。” 元 王惲 《和東坡聚星堂雪詩》:“天風一夜吹端葉,清曉開門驚尺雪。”
無端
(1) 沒來由;沒道理
無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無端賤婢
(3) 沒有盡頭
中畫
中止。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下》:“古今文章之關鍵,亦間有相通者,不以是為無益而中畫。”
中情
隱藏在心中的思想或情感
不察余之中情。——《楚辭·離騷》
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