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棋亭

作者:杜顯鋆 朝代:清代

鐵棋亭原文

豆積古仙洞,仄徑何崔嵬。

上有鐵棋局,斑剝棄莓苔。

搆亭相拂拭,賢侯意悠哉。

春風復秋月,我常此徘徊。

烹茶爇山葉,尋句索松煤。

當軒碧空淨,眼界豁然開。

城市依山麓,河流環澗隈。

石枰作筵席,放豪時舉杯。

坐聽鐵馬響,心清滌塵埃。

髣髴八仙至,飄飄會蓬萊。

不覺瞑然醉,歸已玉山隤。

詩詞問答

問:鐵棋亭的作者是誰?答:杜顯鋆
問:鐵棋亭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杜顯鋆的名句有哪些?答:杜顯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灰韻

參考注釋

積古

謂閱歷豐富,見多識廣。《紅樓夢》第三九回:“我正想個積古的老人家説話兒,請了來我見見。”

仙洞

(1).仙人的洞府。 後蜀 閻選 《浣溪沙》詞:“ 劉 阮 信非仙洞客, 嫦娥 終是月中人。” 宋 無名氏 《賀新郎·慶生日子納婦》詞:“想 蓬萊 、仙洞又獻,長生真籙。”

(2).借稱道觀。 唐 白居易 《春題華陽觀》詩:“帝子吹簫逐鳳凰,空留仙洞號 華陽 。”原註:“觀即 華陽公主 故宅。”

仄徑

狹窄的小路。 明 許承欽 《夏仲自正覺寺游佛峪》詩:“羣躋幽壑巔,捫蘿遵仄徑。” 程善之 《自蕪湖至徽州道中》詩:“仄徑俯飛鳥,屢進乃旋止。”

崔嵬

(1) 有石頭的土山

慎事關門並早歸,眼前恩愛隔崔嵬。——《 * 》

(2) 高大;高聳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楚辭·屈原·涉江》

仙峰巔險峻岭崔嵬。——《封神演義》

棋局

(1) 對陣的形勢

(2) 舊指棋盤

斑剝

(1).斑駁,色彩錯雜貌。 五代 歐陽炯 《題景煥畫應天寺壁天王歌》:“臂橫鷹爪尖纖利,腰纏虎皮斑剝紅。” 明 周湞 《池口舟中見九華山》詩:“嵁霞上斑剝,石乳下碖硱。” 臧克家 《自己的寫照》:“ 武昌 ,這座斑剝的古城。”

(2).斑斑點點而有剝落。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題大令保母帖》詩:“點畫微微見斑剝,陶坯泥沙相雜糅。”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極樂寺》:“殿前剔牙松數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若魚鱗,大可七八圍,蓋奇物也。” 清 吳偉業 《畫中九友歌》:“尊彝斑剝探 商 周 ,得意換卻千金裘。”

莓苔

青苔。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踐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蘇舜欽 《寄守堅覺初二僧》詩:“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訪尋。” 明 李瀚 《光孝寺訪唐佛》詩:“一徑莓苔寒瑟瑟,千年燈火坐蕭蕭。”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

拂拭

撣去或擦去塵土

賢侯

對有德位者的敬稱。 三國 魏 邯鄲淳 《贈吳處玄詩》:“見養賢侯,於今四祀。” 唐 權德輿 《武公神道碑銘》:“中朝名卿大夫,四方賢侯通人,多與公為道義之交。”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驛里相逢》:“盛德感賢侯,相逢信非偶。” 清 全祖望 《新會張明府惕庵以予將去粵有諸生無福之嘆》詩:“孤負賢侯屬望奢,幾時帶草盡開花。”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烹茶

煮茶或沏茶

句索

猶搜尋,搜尋。 清 王夫之 《顯考武夷府君行狀》:“ 張獻忠 陷 衡州 ,句索不孝兄弟充偽吏,日投人水中。” 清 王夫之 《顯妣譚太孺人行狀》:“不孝兄弟,遘皇天之厄,癸未丁亥,嬰句索之酷,屢貽母以不測之憂。”

松煤

(1).指墨。 宋 歐陽修 《石篆》詩:“山中老僧憂石泐,印之以紙磨松煤。” 明 徐渭 《勾勒竹》詩:“自緣勾勒減松煤,非關白雪壓枝低。” 清 姚鼐 《題劉雲房少宰滌硯圖》詩:“松煤竹管行拋棄,蕉白紅絲塵自封。”

(2).指制墨原料松煙。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墨》:“至 魏 晉 時,始有墨丸,乃漆煙松煤夾和為之。”參見“ 松煙 ”。

碧空

蔚藍色的天空

孤帆遠影碧空盡。——唐·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

眼界

目力所及的範圍,借指見識的廣度

窗中縞練舒眼界。——蘇軾《和子瞻雪浪齋》

豁然

(1) 一下子徹底曉悟;開闊;頓時通達

(2) 坦蕩

待人豁然

城市

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的地方,通常是周圍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山麓

山腳下

河流

地表上有相當大水量且常年或季節性流動的天然水流

澗隈

山澗彎曲處。 明 張羽 《何楷讀書堂》詩:“ 晉 代有高人,結屋臨澗隈。”

石枰

石棋盤。 唐 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其始登者,得石枰於上,黑肌而赤脈,十有八道,可弈,故以雲。”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馮提學扇詩》:“白雲堆里 四公亭 ,亭下只遺空石枰。相逢莫自誇高手,一遍輸來一遍贏。”

筵席

(1).鋪地藉坐的墊子。古時制度,筵鋪在下面,席加在上面。《周禮·春官·序官》:“司几筵下士二人。” 鄭玄 註:“鋪陳曰筵,藉之曰席。” 賈公彥 疏:“設席之法,先設者皆言筵,後加者為席。” 孫詒讓 正義:“筵長席短,筵舖陳於下,席在上,為人所坐藉。”《禮記·樂記》:“舖筵席,陳尊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 唐 柳宗元 《石澗記》:“亘石為底,達於兩涯,若牀若堂,若陳筵席。”

(2).特指祭祀所設鬼神的席位。《南史·隱逸傳下·臧榮緒》:“母喪後,乃著《嫡寢論》,掃灑堂宇,置筵席,朔望輒拜薦焉,甘珍未嘗先食。” 唐 羅隱 《讒書·荊巫》:“有巫頗聞於鄉閭,其初為人祀也,筵席尋常,歌迎舞將。”

(3).酒席;宴會。亦指酒宴時的座位和陳設。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 曲江 大會比為下第舉人,其筵席簡率,器皿皆隔山拋之。”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安能鬱鬱久居此耶!”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方才在王公大臣的筵席上,單于的酒量簡直吞下了江海,真是大得驚人!” 洪深 《劫後桃花》四:“那廚房內好些人,正在準備筵席。” 趙樹理 《金字》:“那一筆‘公事錢’,除了給區長擺了一頓筵席之外,剩下的只買了這么一塊緞。”

鐵馬

(1) 披鐵甲的戰馬;鐵騎

鐵馬冰河入夢來。——宋·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金戈鐵馬

(2) 掛在宮殿、廟宇等屋檐下的銅片或鐵片,風吹過時能互相撞擊發出聲音

清滌

(1).古時祭祀用的水。《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清滌,酒曰清酌。” 孔穎達 疏:“古祭用水當酒,謂之玄酒也。而雲‘清滌’,言其甚清皎絜也。” 唐 權德輿 《祭故獨孤台州文》:“柔嘉清滌,用寄單誠。”

(2).清洗;清除。 唐 張九齡 《歲除陪王司馬登薛公逍遙台序》:“蓋因丘陵而視遠,必有以清滌孤憤,舒嘯佳辰。” 前蜀 杜光庭 《衙內宗夔本命醮詞》:“解五行三命之災,銷列宿暗虛之厄,罪瑕清滌,寃債和平。” 魯迅 《書信集·致曹靖華》:“此地文壇,依然烏煙瘴氣,想乘這次風潮成名立業者多,故清滌甚難。”

塵埃

(1) 飛揚的塵土

塵埃傳播病菌

(2) ;比喻污濁的東西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唐· 杜甫《兵車行》

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蒙世俗之塵埃。

髣髴

(1).隱約,依稀。《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洪興祖 補註:“《説文》云:髣髴,見不諟也。”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唐 李紳 《華山慶雲見》詩:“依稀來鶴態,髣髴列仙羣。” 宋 梅堯臣 《和王舍人<憶省中小桃>》:“髣髴物華先上苑,依稀歌吹下 昭陽 。” 清 唐孫華 《石鼓歌》:“蘚斑齧蝕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

(2).約略的形跡。《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 邯鄲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 晉 潘岳 《悼亡詩》:“帷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 宋 蘇軾 《凌虛台記》:“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頽垣無復存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翻今之《易》與《書》,間能得其髣髴。”

(3).類似,好像。《文選·張衡<西京賦>》:“曾髣髴其若夢,未一隅之能睹。” 李善 註:“《説文》曰:彷彿,相似,見不諦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於是以 亮 為右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曹操 智計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孫 吳 。” 宋 蘇軾 《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詩:“近者戱作《凌雲賦》,筆勢髣髴《離騷經》。” 聞一多 《詩與批評·藝術底忠臣》:“無數的人臣,髣髴真珠攢在藝術之王的龍袞上。”

(4).引申為比似,比並。 宋 蘇籀 《欒城先生遺言》:“ 西漢 之文,後世莫能髣髴。” 明 方孝孺 《題褚遂良書<唐文皇帝哀冊>墨跡》:“觀 褚公 所書哀冊,豈後人所可髣髴哉!”

(5).仿照,模仿。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龜山不輕解易》:“嘗謂説《易》須髣髴聖人之意,然後可以下筆。”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上:“致畫師數輩,為言姿態折曲,髣髴追寫,卒不肖。”

(6).大約,幾乎。《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脊上縫箇服子,髣髴亦高五尺。” 唐 白居易 《達哉樂天行》:“先賣南坊十畝園,次賣 東都 五頃田;然後兼賣所居宅,髣髴獲緡二三千。”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廢興髣髴無舊老,氣象寂寞餘山川。”

八仙

神話傳說中道教八位神仙,即漢鍾離、李鐵拐、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

飄飄

(1).風吹貌。 晉 陶潛 《與殷晉安別》詩:“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雲。” 唐 韓愈 《豐陵行》:“清風飄飄輕雨灑,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飛揚貌。 漢 張衡 《西京賦》:“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 南唐 馮延巳 《春光好》詞:“飄飄輕絮滿南園,牆下草芊眠。” 元 張埜 《水龍吟·詠遊絲》詞:“落花天氣初晴,隨風幾縷來何處。飄飄冉冉,悠悠颺颺,欲留還去。”

(3).飛翔貌。《文選·潘岳<秋興賦>》:“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 李善 註:“飄飄,飛貌。” 唐 李鹹用 《投所知》詩:“誰能借與摶扶勢,萬里飄飄試一飛。” 宋 王安石 《春從沙磧底》詩:“萬里卜鳳凰,飄飄何時至?”

(4).輕盈舒緩,超塵脫俗的樣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説,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飄飄凌雲意,強御莫能懾。” 宋 蘇軾 《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清 劉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輝,飄飄乎雲霞之態。”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五:“﹝ 韓老六 ﹞把 楊老疙疸 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鐵鍬有幾個齒了。”

(5).形容動盪不安、不平靜。《隋書·文學傳·孫萬壽》:“如何載筆士,翻作負戈人。飄飄如木偶,棄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瀾飄飄,風雨任運推轉,何必越性乾祈。” 宋 曾鞏 《寄孫正之》詩:“貌癯心苦氣飄飄,長餓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無定。 晉 陸機 《從軍行》:“苦哉遠征人,飄飄窮四遐。” 唐 劉長卿 《睢陽贈李司倉》詩:“飄飄 洛陽 客,惆悵 梁園 秋。” 明 王雲鳳 《送客》詩:“雲氣溟濛雨欲絲,飄飄遊子別離時。”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訓》:“與飄飄往,與忽忽來,莫知其所之。” 元 劉伯亨 《朝元樂》套曲:“飄飄四季過,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詩:“飄飄歲月此雙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遠。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志飄飄焉,嶢嶢焉,似若狹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謝趙王示新詩啟》:“落落詞高,飄飄意遠。文異水而湧泉,筆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韻酬陸彥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飄飄新句總堪傳。”

(9).形容遙遠、久遠。 三國 魏 徐幹 《室思詩》:“浮云何洋洋,願因通我詞,飄飄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詩之二:“賔朋半海內,弟妹各天涯。駐馬臨岐處,飄飄獨望家。”

蓬萊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瞑然

(1).模模糊糊地。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四:“ 班 出,瞑然,忽得還舟。”

(2).閉目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丐僧》:“﹝丐僧﹞忽出南城,臥道側,如僵,三日不動。居民恐其餓死,貽累近郭,因集勸他徙,欲飯,飯之;欲錢,錢之。僧瞑然不應。”

(3).指默默地若有所思的樣子。 曹禺 《原野》第二幕:“盲人睜大一雙不見眸子的眼眶,凝望前面,瞑然不知思念什麼。”

玉山

中國台灣島山脈。北起三貂角,南接屏東平原,長約300公里。主峰玉山位於北回歸線以北2.3公里,海拔3950米,不僅為台灣最高山峰,也為中國東部最高峰。山地多森林,目前仍有原始林分布,材用、藥用和化工用植物資源豐富

詩詞推薦

鐵棋亭原文_鐵棋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