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故事大全>> 民間故事>> 織女牛郎鵲橋相會(3)正文

織女牛郎鵲橋相會(3)


  杜牧的《秋夕詩》:“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杜甫《銀河詩》:“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波生?”
  這些都為世人傳誦,還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兒百條。”
  這詩傳說是一個六歲的兒童,唐代的林傑寫的,可見一般人對七夕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連六歲小兒也能執筆成詩,朗朗上口。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最為少年男女所嚮慕。
  南北朝所謂“七夕節”,禁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時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
  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危樹,安排筵會,以賞節序。
  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
  元、明、清各代,稱七夕為“七巧節”,當夜的花樣更多。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在朦朧中以絲線連穿七個 * ,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繡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事實上這就是物理學上的表面張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難辦到。
  還有兩首描寫七夕的詩,字麗句清,可堪一讀。
  一首是:
  “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
  鄰家少女都相學,斗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尋看。”
  這兩首詩對七夕夜晚婦女們的活動和心態形容得入木三分。
  時至今日,少男少女們的情感已了無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銀河無法隔絕,就連實質的尊長約束,社會道德法律,也已發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溫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則可對少年男女的情愛,產生了一種虛幻而浪漫的憧憬,從而喚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則認七夕為“情人節”,就有了積極的意義。

織女牛郎鵲橋相會(3)0

精彩推薦:

  • 機靈的溫德拉
  • 小駱駝的遭遇
  • 一個士兵和十二個公主
  • 一隻罐子
  • 火鳥和華西麗莎公主
  • 國王和漁民
  • 獵人的寄遇
  • 啄青春的扇子
  • 燕子給的禮物
  • 遊牧民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