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故事大全>> 名人故事>> 妙評《鷺鷥》-蘇軾正文

妙評《鷺鷥》-蘇軾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蘇洵是當時的散文大家;母親程氏出身於一個有文化的官宦家庭,是一位明大義、有才學的女子。蘇家藏書甚豐,父母對蘇軾有著良好的影響和教育,加上他聰敏好學,7歲知書,10歲能文,出口成章,所以親友誇獎,遠近聞名。
  有一天,蘇軾和弟弟蘇轍跟同鄉程建用、楊咨在草堂一邊遊戲,一邊吃著饅頭。突然,天空烏雲密布,大雨滂沱。四人商量聯句成一首完整的詩歌。
程建用先出第一句:“庭松偃蓋如醉。”意為堂前濃密偃臥的松樹在風雨中像喝醉了酒一樣不住搖動。楊咨接著說:“夏雨初涼似秋。”意思是夏日的雨一來陰暗淒涼、烏雲壓頂,好像是秋天。蘇軾緊跟著楊咨吟道:“有客高吟擁鼻。”這一句寫的最為典雅,用晉朝大臣謝安的典故。意思是此時此地,有幾個文人用雅音拖長聲調吟詩作賦。幾個人一聽齊聲叫好,說這句詩有聲有色高雅含蓄,這時蘇轍看見大家都只顧品詩顧不上吃饅頭,於是又聯了一句最俏皮的話:“無人共吃饅頭。”聽罷三人都哈哈大笑。
  蘇軾稍大一點,就到四川峨嵋山下眉山城西面的壽昌書院裡讀書。書院的教師叫劉微之,他既精通經史又會寫詩作文,是位學識淵博的學者。
  一天,老師在課堂上吟誦了自己新近創作的一首《鷺鷥》詩。老師吟罷,傳來了學生的一片讚揚聲,老師看看學生們的反映,然後說:“大家不能都一味夸好,還要大膽提意見。”課堂上一片沉寂,老師用鼓勵的眼光望著大
家,看到有一位學生開始用手指輕輕敲著桌子,一遍又一遍地默念“漁人忽驚起,雪片隨風斜”,從他的神態看,老師知道這位學生對詩似乎有點看法,他就問:“蘇軾,你對這首詩有什麼看法?”
  蘇軾很有禮貌地站起來說:“這首詩從整體來看寫得很好,但有一點學生不清楚,想請教老師,這後兩句中的‘雪片’是不是指鷺鷥受驚時一瞬間掉落下來的羽毛?”“正是,正是。”老師連連點頭。“學生前幾天在江邊玩,親眼目睹鷺鷥受驚時,一瞬間掉落下來的羽毛,離地面很近,並不是隨風斜飄的。”
  “詩首先要真,既然不合乎事理,就請你改一改吧。”老師用真誠的眼光看著蘇軾,然後又轉向學生,“大家都試試看吧。”
  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說一句話。蘇軾也沉吟了一下,然後說:“我看可以改為‘雪片落蘆葦。’”
  劉老師是位謙虛好學的人。他凝思片刻,稱讚說:“改得好,改得好!
這‘落’字讀起來聲音鏗鏘有力,合乎事理,使人們仿佛看到鷺鷥驚飛時掉羽毛的生動情景,這樣詩的意境就比原來清新優美得多了。”
  從此以後劉老師經常和蘇軾一起切磋詩文,常常告誡別的學生要好好向蘇軾學習。
  蘇軾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他博覽群書,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21歲考中進士,在詩、詞、散文、書法諸領域裡都有巨大的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譽為豪放派詞宗;書法方面,他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他的詩清新豪放,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樹一幟。
 

妙評《鷺鷥》-蘇軾0

精彩推薦:

  • 楊儒不簽賣國條約
  •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捍衛中國主權的少數民族英雄
  • 拳打“小霸王”
  • 孫中山號召振興中華
  • 老師的鼓勵
  • 石先生弄巧成拙
  • 我要回中國
  • 難住老師的學生
  • 媽媽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