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許為越石父脫驂,在昔德音何敢忘; 明知如範文子祈死,從今危局更誰支。

輓聯名人名家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曾許為越石父脫驂,在昔德音何敢忘;
下聯:明知如範文子祈死,從今危局更誰支。

對聯備註:

(清-洪述祖《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越石父

春秋 時 齊國 賢人。 齊 相 晏嬰 解左驂贖之於縲絏之中,歸而久未延見, 越石父 以為辱己,要求絕交, 晏嬰 謝過,延為上客。見《晏子春秋·雜上二四》。 清 吳嘉紀 《歸東淘答汪三韓過訪》詩之二:“嗟哉 越石父 !脫驂人安在?”亦省稱“ 越石 ”。 明 沉自徵 《鞭歌妓》:“你肯解贈 越石 驂,我怎便占住了 陳蕃 榻。”《觚賸·虎林軍營唱和》引 清 潘力田 詩:“敢望左驂歸 越石 ,還期長珮擬 靈均 。”

脫驂

《禮記·檀弓上》:“ 孔子 之 衛 ,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 子貢 脫驂而賻之。”謂解下驂馬,以助治喪之用。後因用為以財助人之急的典實。 宋 黃庭堅 《李濠州輓詞》:“掛劍自知吾已許,脫驂不為涕無從。” 明 屠隆 《綵毫記·遠謫夜郎》:“脫驂永念千秋義,豈止 淮隂 一飯恩。” 林學衡 《贈人》詩:“脫驂贈策非我分,絶筆何因更泣麟。”

在昔

從前;往昔。《書·洪範》:“我聞在昔, 鯀 陻洪水,汩陳其五行。” 漢 班固 《東都賦》:“勛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宋 曾鞏 《齊州謝到任表》:“習詐而夸,著流風於在昔;多盜與訟,號難治於當今。”

德音

(1).善言。《詩·邶風·谷風》:“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鄭玄 箋:“夫婦之言無相違者,則可與女長相與處至死。”後亦用以對別人言辭的敬稱。《魏書·宗欽傳》:“足下兼愛為心,每能存顧,養之以風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韓愈 《高君畫贊》:“遺書一張,德音不忘。”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倘能先賜德音,猶所說豫大慶。”

(2).猶德言,指合乎仁德言語、教令。《國語·楚語上》:“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3).用以指帝王的詔書。至 唐 宋 ,詔敕之外,別有德音一體,用於施惠寬恤之事,猶言恩詔。 漢 桓寬 《鹽鐵論·詔聖》:“ 高皇帝 時,天下初定,發德音,行一切之令,權也,非撥亂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應蟲蝗、水旱、災傷及德音赦書蠲放稅賦,及蠲免欠負,並具實數,供報當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卻又不知向何方流蕩,竟無跡跡,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統音樂。《禮記·樂記》:“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

(5).好名聲。《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朱熹 集傳:“德音,猶令聞也。”《詩·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晉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敘》:“高勛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雖沉鑠於淵壤,美談飄颻而日載。” 明 何景明 《古怨詩》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明知

[be fully aware;know perfectly well] 知道得很清楚

明知故問

範文

[model essay] 教學中作為模範的作文

祈死

禱求速死。《國語·晉語六》:“ 範文子 謂其宗祝曰:‘君多私,今以勝歸,私必昭。昭私,難必作,吾恐及焉。凡吾宗祝,為我祈死,先難為免。’” 柳亞子 《為一瓢題扇》詩:“祈死已煩宗祝請,偷生忍為稻糧謀。”

從今

從現在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先生之壽,從今以往者四十三歲。” 宋 郭應祥 《玉樓春》詞:“從今對酒與當歌,空惹離情千萬緒。”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從今經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 杜鵬程 《延安人》:“從今向後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處長,是什麼模樣?”

危局

[a dangerous situation;critical situation;desperats situation] 危急的局勢

力挽危局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