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於弟最摯追隨,果金針得度,鐵硯磨穿,四載重談經,窈窕風歌南國荇; 順慈親娛添孝養,定玉樹叢生,瓊筵迭醮,一庭增喜色,森榮日茂北堂萱。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友於弟最摯追隨,果金針得度,鐵硯磨穿,四載重談經,窈窕風歌南國荇;
下聯:順慈親娛添孝養,定玉樹叢生,瓊筵迭醮,一庭增喜色,森榮日茂北堂萱。

對聯備註:

(清-郭倫伍《吳榮光君令弟從學四年新婚,其母在堂》)

參考注釋

友於

[brother] 《尚書·君陳》:“惟孝友於兄弟”。後割裂用典,以“友於”代“兄弟”

朱鮪涉血於友於。—— 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追隨

(1) [follow]

(2) 仿效前人的事跡

(3) 跟隨

經常追隨著他的記者們

金針

(1) [acupuncture needle]∶刺繡、針灸用的針

(2) [knack]∶比喻某種技能的訣竅

處世金針

得度

(1).合乎法度。《戰國策·魏策二》:“臣聞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計。今王所以告臣者,疏於度而遠於計。”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君子動作有應,從容得度。”

(2).佛教語。謂得以渡過生死之海而進入涅槃境界。《無量壽經》卷下:“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3).指得到引度,披剃出家。 唐 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蕭使君》詩:“宰臣思得度,鷗鳥戀為羣。” 唐 劉禹錫 《唐故衡岳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自是登壇蒞事三十有八載,由我得度者萬有餘人。”

(4).道教語。謂得道、成仙。《太平經》卷四十:“高才有天命者得度,其次或得壽。”

鐵硯磨穿

鐵鑄的硯台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明 王玉峰 《焚香記·看榜》:“烏紗白髮人爭羨,須知鐵硯磨穿。”參見“ 磨穿鐵硯 ”。

載重

[load] 交通工具負擔重量

載重汽車

談經

(1).談論儒家經義。《宋史·曾幾傳》:“ 幾 獨從之,談經論事,與之合。”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九:“談經忘卻三公貴,只作 先秦 伏勝 看。”

(2).講說佛經;念經。《北宮詞紀·沉醉東風·僧犯奸得馬裱褙救》:“對人前敲禪板談經説法,背地裡跳牆頭戀酒貪花。”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鷙忍·凶憎》:“僧 慧林 談經 吳 門。”

(3). 宋 代“說話”的四種家數之一。講說佛經經義或佛經故事。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小說講經史》:“談經者,謂演説佛書。”

窈窕

(1) [(of a woman)gentle and graceful]∶[女子]文靜美好

窈窕淑女。——《詩·周南·關雎》

窈窕世無雙。——《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艷城郭。

入則亂髮壞形,出則窈窕作態。——後漢書·曹世叔妻傳》

(2) [(of a palace,landscape, etc.) secluded]∶[宮室、山水]幽深

窈窕以尋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南國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the South] 祖國的南部

順慈

和順慈祥。 宋 曾鞏 《祭關職方文》:“公出公休,八子侍側。仕者大半,同時共籍。其聲顯揚,其習順慈。”

孝養

竭盡孝忱奉養父母。《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 孔 傳:“農功既畢,始牽車牛,載其所有,求易所無,遠行賈賣,用其所得珍異孝養其父母。”《漢書·文帝紀》:“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 唐 韓愈 《大行皇太后輓歌詞》:“一紀尊名正,三時孝養榮。” 明 楊慎 《丁丑封事》:“兩宮之孝養在陛下,臣民之覆庇在陛下。”《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你養女兒一場,不曾得我一日孝養。” 徐念慈 《余之小說觀》:“其旨趣,則教之以治家瑣務,處事大綱,巨如政治倫常,細至飲食服用,上而孝養奉親,下若義方教子,示以陳跡,動其興盛。”

樹叢

[thicket] 叢生的樹木

瓊筵

亦作“璚筵”。盛宴,美宴。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既通金閨籍,復酌瓊筵醴。” 南朝 齊 謝朓 《送遠曲》:“璚筵妙舞絶,桂席羽觴陳。” 唐 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清 汪懋麟 《紫微洞歌》:“麟脯鳳髓不足侈,山中橙橘登瓊筵。”

喜色

[happy expression;joyful look;light up] 欣喜的神色

森榮

繁昌。 元 無名氏 《九世同居》第二折:“我我我有芝蘭晚節森榮。是是是對松菊終朝唱酧。”

北堂萱

(1).指萱草。語本《詩·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毛 傳:“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諼草,即萱草,俗名忘憂草。 南朝 梁 吳均 《酬別江主簿屯騎》詩:“何用贈分首,自有北堂萱。” 唐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詩之二:“忘懷南澗藻,蠲思北堂萱。坐嘆華滋歇,思君誰為言?”

(2).借指母親。 宋 王楙 《野客叢書·萱堂桑梓》:“今人稱母為北堂萱,蓋祖《毛詩·伯兮》詩:‘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其意謂君子為王前驅,過時不反,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諼草種於北堂,以忘其憂,蓋北堂幽陰之地,可以種萱。初未嘗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為母事。” 清 周亮工 《題李武曾灌園養母圖》詩:“荷鉏忘旦暮,得慰北堂萱。”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