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地有聲傳無非鳥聲泉聲風聲雨聲聲聲證寂 禪門無色相只有山色月色樹色雲色色色悟空

佛教

對聯全文

上聯:佛地有聲傳無非鳥聲泉聲風聲雨聲聲聲證寂
下聯:禪門無色相只有山色月色樹色雲色色色悟空

對聯備註:

(香港西林寺內觀瀑亭)

參考注釋

佛地

(1).謂超脫生死、滅絕煩惱的境界。《壇經·般若品》:“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2).猶佛。 南朝 梁 沉約 《佛知不異眾生知義》:“凡夫之與佛地,立善知惡,未始不同也。” 南朝 梁 沉約 《佛知不異眾生知義》:“但佛地所知者,得善之正路;凡夫所知者,失善之邪路。”

(3).指寺院。 唐 張祜 《題真娘墓》詩:“佛地葬羅衣,孤魂此是歸。”《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底下幾句道:‘他sha8人污佛地,我仗劍下雲端,鏟惡除奸。’這幾句分明説他路見不平,替民除害……把這起子和尚屠了。”

有聲

有聲譽;著稱。《詩·大雅·文王有聲》:“ 文王 有聲,遹駿有聲。”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 張耳 之賢,有聲 梁 魏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秦中丞》:“ 沉 登甲戌進士,授 粵 之 順德 令,以清峻稱。入為郎,出為守,俱有聲。”

無非

[nothing but;only;no more than;simply] 不外;沒別的

他無非就有三板斧功夫

風聲

[rumor] 傳出來的訊息

風聲很緊

走漏風聲

禪門

(1).佛教語。謂禪定之法門,為心定於一、屏除妄念之法。又指 達摩 所傳禪法言,即謂禪宗法門。 唐 玄覺 《永嘉證道歌》:“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此“禪門”即禪宗之法門。

(2).猶佛門。指佛教。 唐 唐彥謙 《寄蔣二十四》詩:“禪門澹泊無心地,世事生疏欲面牆。”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月涵》:“所至之地,緇素宗仰,於是海內無不推 月涵 為禪門尊宿矣。” 嚴復 《和荊公》:“禪門講座下,所得盡平平。”

(3).佛教語。即叢林。僧侶群聚的寺院。《釋氏要覽·躁靜》:“禪門,別號叢林。” 唐 孫逖 《奉和司馬游雲門寺》:“繫馬清溪樹,禪門春氣濃。”參見“ 叢林 ”。

無色

[be cast into the shade;be overshadowed] 即黯然失色

檀板之聲無色。——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只有

(1) [only]∶表示必需的條件,下文常用“才”、“方”呼應

只有依靠民眾,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alone]∶唯有;僅有

只有他知道內情

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參 《宿岐州北郭嚴給事別業》詩:“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館秋。” 宋 歐陽修 《朝中措·平山堂》詞:“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葉聖陶 《從西安到蘭州》:“一會兒出了隧道,又看見窗外的天光山色。”

月色

[moonlight] 月光

樹色

樹木的景色。 南朝 梁 何遜 《日夕出富陽浦口和朗公》:“山煙涵樹色,江水映霞暉。” 唐 盧綸 《與從弟瑾同下第後出關言別》詩:“孤村樹色昏殘雨,遠寺鐘聲帶夕陽。” 明 陳所聞 《念奴嬌序·雲住閣題》套曲:“千巖萬井,見樹色江光,須臾龍變雲蒸,出岫無心。”

悟空

佛教語。謂瞭然於一切事物由各種條件和合而生,虛幻不實,變滅不常。 唐 沉佺期 《驩州南亭夜望》詩:“忽覺猶言是,沉思始悟空。”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身世已悟空,歸途復何去?”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