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知膺四聖三朝,為侍從臣,為封疆臣,為出使臣,晚節耿孤忠,公真湘楚儒賢,憤等屈平居汩水; 著述抗百家諸子,義理之學,考據之學,辭章之學,耄年傳絕學,我亦門牆弟子,痛隨蘇軾哭廬陵。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恩知膺四聖三朝,為侍從臣,為封疆臣,為出使臣,晚節耿孤忠,公真湘楚儒賢,憤等屈平居汩水;
下聯:著述抗百家諸子,義理之學,考據之學,辭章之學,耄年傳絕學,我亦門牆弟子,痛隨蘇軾哭廬陵。

對聯備註:

(清-張華焱《挽郭嵩燾聯》)

參考注釋

恩知

猶恩遇。 唐 黃滔 《出京別崔學士》詩:“一從門館遍投文,旋忝恩知驟出群。”

四聖

(1).四位聖明的統治者。指 顓頊 、 帝嚳 、 帝堯 、 帝舜 。《史記·太史公自序》:“維昔 黃帝 ,法天則地,四聖遵序,各成法度。”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 顓頊 、 帝嚳 、 堯 、 舜 。”

(2).四位聖明的統治者。指 堯 、 舜 、 禹 、 湯 。 漢 焦贛 《易林·復之大過》:“ 堯 、 舜 、 禹 、 湯 ,四聖敦仁,允施德音,民安無窮,旅人相望,未同朝鄉。”

(3).四位聖明的統治者。指 伏羲 、 軒轅 ( 黃帝 )、 高辛 ( 帝嚳 )、 禹 。《雲笈七籤》卷三:“ 伏羲 受圖, 軒轅 受符, 高辛 受天經, 夏禹 受《洛書》,四聖稟其神靈,五老現於河渚,故三墳五典,常道之教也。”

(4).四位聖明的統治者。指 周公 、 太公 、 召公 、 史佚 。《大戴禮記·保傅》載, 成王 中立而聽朝, 周公 常立於前, 太公 常立於左, 召公 常立於右, 史佚 常立於後。“四聖維之,是以慮無失計,而舉無過事。”

(5).四位聖明的統治者。指 唐 代 肅宗 、 代宗 、 德宗 、 順宗 。 唐 韓愈 《平淮西碑》:“ 唐 承天命,遂臣萬邦。孰居近土,襲盜以狂。往在 玄宗 ,崇極而圮。 河 北悍驕, 河 南附起,四聖不宥,屢興師征,有不能尅,益戍以兵。”

(6).醫家稱 黃帝 、 岐伯 、 秦越人 ( 扁鵲 )、 張機 為“四聖”。 清 黃元御 著醫書有《四聖心源》、《四聖懸樞》等,見《清史稿·藝文志三》。

(7).佛教語。十界中,聲聞、緣覺菩薩、佛四界稱“四聖”。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稱“六凡”。

(8).佛教語。禪林稱 阿彌陀佛 、 觀世音菩薩 、 大勢至菩薩 、 大海眾菩薩 為“四聖”。

三朝

(1).正月一日。為歲、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選·班固<東京賦>》:“春王三朝,會同 漢 京。” 李善 註:“三朝,歲首朔日也。”《漢書·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 顏師古 註:“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詩:“九陌朝臣滿,三朝候鼓賒。” 宋 楊萬里 《誠齋荊溪集序》:“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

(2).謂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 黃牛 ,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3).舊時婚後或出生後第三日均稱“三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鵝蛋……並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謂之‘送三朝禮’也。”《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卻説那小公子 靈光 ,纔三朝便能言語。” 清 孫枝蔚 《新嫁娘》詩:“從今愁婦職,人莫羨三朝。”

(1).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漢 鄭玄 註:“ 周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內朝、燕朝。外朝在王宮庫門外,有非常之事以詢萬民於宮中。內朝在路門外,燕朝在路門內,蓋內朝以見羣臣,或謂之路朝,燕朝以聽政,猶今之奏事,或謂之燕寢。”

(2).指前後三代君主統治的時期。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 僧繇 浪得名。” 宋 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從臣

隨從之臣下;侍從之臣。《史記·秦始皇本紀》:“從臣思跡,本原事業,祗誦功德。” 唐 宋之問 《松山嶺應制》詩:“塵銷清蹕路,雲溼從臣衣。” 宋 楊億 《鹹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游因成紀事二十二韻》:“從臣沙苑馬,衛士羽林槍。” 明 劉基 《贈杜安道》詩:“當時從臣皆俊良,近侍共推 徐 與 杜 。” 清 沉初 《西清筆記·文獻紀》:“先是內廷三品以上皆穿紅衣,仿御前從臣之例。”

疆臣

負鎮守一方重責的高級地方官吏。 清 代稱總督、巡撫為封疆大吏,省稱疆吏或疆臣。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 駱文忠公 ﹞飾終懋典,榮及旁孫,他疆臣未嘗有也。” 梁啓超 《論書法》:“今之談國事者,輒曰恨某樞臣病國,恨某疆臣殃民。”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良以革黨散布各省,久有所聞,縱係謡傳,而疆臣為保治安計,亦不能不思患豫防。”

出使

[serve as an envoy abroad;be sent on a diplomatic mission] 帶著使命出訪外國或長駐國外

晚節

(1) [integrity in one’s later years]∶晚年的節操

保持晚節

(2) [old age]∶晚年

(3) [last stage]∶後期

孤忠

(1).忠貞自持,不求人體察的節操。 宋 曾鞏 《韓魏公輓歌詞》:“覆冒荒遐知大度,委蛇艱急見孤忠。” 明 王世貞 《鳴鳳記·忠良會邊》:“只恐孤忠有功難建,須期個地轉天旋,要使離人再得圓。” 清 宋儒醇 《南渡》詩:“獨有 史督輔 ,盡瘁繼以死。一片孤忠心,眾kou2交肆毀。” 清 顧炎武 《井中心史歌》:“獨力難將 漢 鼎扶,孤忠欲向 湘 纍弔。”

(2).指忠貞自持的人。 清 蔣士銓 《冬青樹·自序》:“竊觀往代孤忠,當國步已移,尚間關忍死於萬無可為之時,志存恢復。”

儒賢

賢能的儒士。《黃石公三略·上略》:“故主察異言,乃覩其萌;主聘儒賢,姦雄乃遯。”

平居

[in normal times;in peacetime;everyday;usually] 平日,平素

而其平居常苦於多疾。——宋· 蘇軾《教戰守》

著述

[write and compile] 撰寫;編著

從事著述

百家

(1) [various families]∶指許多人家、家族家庭

(2)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inkers]∶各種學術流派(原指春秋戰國時代的各種思想流派)

焚百家之言。——漢· 賈誼《過秦論》

諸子

[the exponents of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pre-Qin times to the early years of the Han Dynasty;or their works] 先秦時期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或他們的著作

諸子及經史。——明· 顧炎武《復庵記》

義理

[argumentation ] 言辭、文章的含義和觀點

以義理咨訪。——清· 劉開《問說》

考據

[textual criticism;textual research] 對資料性文本的分析研究

辭章

(1) [poetry and prose]

(2) 詩詞文章等的總稱

(3) 指文章的修辭;寫作技巧

耄年

老年。《後漢書·楊彪傳》:“﹝ 彪 ﹞耄年被病,豈可贊惟新之朝?”

絕學

[lost knowledge] 失傳的學問

不然起絕學,猶當垂後統。——劉因《張燕公讀書堂》

門牆

[symbol of admission to teacher-disciple relationship] 指老師之門

望孔子之門牆。——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弟子

[disciple;follower;pupil]∶門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導幫助傳播和實行的人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廬陵

[Lulin] 廬陵郡,就是吉州。現在江西省吉安市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