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公成書,起作功臣,六典發微,鄭玄千古,王肅千古; 周朴遁世,號為徵士,九澧失放,慈利一人,石門一人。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姬公成書,起作功臣,六典發微,鄭玄千古,王肅千古;
下聯:周朴遁世,號為徵士,九澧失放,慈利一人,石門一人。

對聯備註:

(清-吳恭亨《代挽閻鎮珩聯》)

參考注釋

姬公

(1).指 周公 姬旦 。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今 黃帝 、 虞舜 、 姬公 、 孔父 ,世之所仰而信者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自 周 命維新, 姬公 定法。” 明 張居正 《祭封一品李太夫人文》:“履 姬公 之幾舃,奏 崇伯 之膚功。”

(2).指 周文王 姬昌 。《文選·張協<七命>》:“其基德也,隆於 姬公 之處 岐 。” 李善 註:“ 姬公 , 文王 也。”

(3).泛指 周 天子。 清 趙翼 《自鳴鐘》詩:“刻漏法本自中土, 軒帝 姬 公幾荒度。”

成書

(1).完整的書。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 子容 又圖其形制,著為成書,上之,詔藏於祕閣。”

(2).成為一部書。 魯迅 《<南腔北調集>題記》:“便名之曰《南腔北調集》,準備和還未成書的將來的《五講三噓集》配對。”

功臣

[one who has rendered outstanding service] 舊指君主的有大功的臣子,現指對國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治淮功臣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六典

(1).謂古代六方面的治國之法。《周禮·天官·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擾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詰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文選·張衡<東京賦>》:“建象魏之兩觀,旌六典之舊章。” 薛綜 註:“言所以立兩觀者,欲表明六典舊章之法。” 唐 褚亮 《祭方丘樂章·肅和》:“九宮肅列,六典相儀。”

(2). 隋 宮廷中的女官。《隋書·后妃傳序》:“ 開皇 二年,著內官之式……又採 漢 晉 舊儀,置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攝,以掌宮掖之政。”“六典”是:一典琮,掌琮璽器玩;二典贊,掌導引內外命婦朝見;三典櫛,掌巾櫛膏沐;四典器,掌樽彝器皿;五典執,掌扇傘燈燭;六典會,掌財帛出入。

(3).《唐六典》的省稱。 唐 韓愈 《請復國子監生徒狀》:“國子監應三舘學士等,準《六典》。” 廖瑩中 註:“《唐六典》三十卷, 開元 十年,起居舍人 陸堅 被詔撰, 玄宗 手寫六條曰:理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至二十六年書成。” 姚華 《論文後編》:“典之稱名,原始《尚書·堯典》一篇,後乏繼者,雖古有《五典》, 唐 有《六典》,然《五典》書不傳,《六典》雖傳,要都為總部,不屬專篇,名或相因,體不相襲。”

發微

(1).闡發微妙之處。 漢 陳琳 《迷迭賦》:“動容飾而發微,穆斐斐以承顏。” 宋 周敦頤 《通書·誠幾德》:“發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 朱熹 註:“發之微妙而不可見,充之周遍而不可窮,則聖人之妙用而不可知也。”

(2).常用作書名或篇名,指對某一事理精蘊或某一事物原委的探索。 清 曾國藩 《復劉霞仙中丞書》:“閣下山居靜篤,將為《禮經發微》及《或問》等書,何不先取此三禮(昏、喪、祭)撰著鴻篇,使品官士庶可以通行。” 清 吳喬 《<西崑發微>序》:“今於本集中抽取無題詩一十六篇為上卷,與 令狐 二世及當時往還者為中卷,疑似之詩為下卷,詳説其意,聊命名曰《西崑發微》。”如: 魯迅 《而已集·大衍發微》。

鄭玄

鄭玄(127-200) : 東漢經學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曾入太學受業,後從馬融學古文經。遊學歸里,聚徒講學,弟子多達數百千人。桓帝時因黨錮事被禁,潛心著述,遍注群經,自成一家,為漢代經學之集大成者,號稱“鄭學”。

千古

(1) [through the ages]∶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forever]∶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zhou99

千古奇聞

(3) [eternal repose]∶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遁世

[reclusion] 獨自隱居,避開俗世;避世隱居

遁世絕俗

徵士

出征的士兵。 明 陳恭尹 《虎邱題壁》詩:“南國干戈徵士淚,西風刀剪美人心。”

一人

(1).古代稱天子。亦為天子自稱。《書·太甲下》:“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孔 傳:“一人,天子。”《書·湯誥》:“王曰:‘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 孔 傳:“天子自稱曰予一人。” 漢 班固 《bai9虎通·號》:“王者自謂一人者,謙也,欲言己材能當一人耳。故《論語》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臣謂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書》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記》:“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詩:“一人正位山河定,萬國朝元日月明。”

(2).一個人。《詩·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漢 枚乘 《上書諫吳王》:“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 明 李贄 《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前論》:“然則今日之是非,謂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猶一體。《禮記·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謂使全國之人齊心協力。《荀子·富國》:“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將巧繁拜請而畏事之,則不足以持國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楊倞 註:“謂不能齊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國也。”

石門

(1). 春秋 魯 城外門。《論語·憲問》:“ 子路 宿於 石門 。晨門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2).借指賢者。 漢 焦贛 《易林·革之旅》:“ 石門 晨開,荷蕢疾貧,遁世隱居,竟不逢時。”《後漢書·蔡邕傳》:“是故天地否閉,聖哲潛形, 石門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制水流的石閘。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 靈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門,以遏渠口,水盛則通注,津耗則輟流。”

(4).古代用於控扼要道的一種石砌防禦工事。《三國志·蜀志·張嶷傳》“拜為牙門將,屬 馬忠 ”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舊傳》:“ 羌 於要厄作石門,於門上施牀,積石於其上,過者下石槌擊之,無不糜爛。”

(5).古道路名。(1) 隋 唐 時自 四川盆地 通向 雲貴高原重要道路,在 秦 五尺道的基礎上修築而成,因路經今 四川省 高縣 境內的 石門山 得名。起自今 四川 宜賓 ,南抵 雲南 曲靖 ,再通往 昆明 、 大理 等處。 唐 與 南詔 之間交通,多經由此道。(2)指古 褒斜谷 通道。在今 陝西 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 東漢 的《石門頌》、 北魏 的《石門銘》最為著名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