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正自以天下為己任,憶鞠躬盡瘁,只手安民,二百年來留正氣; 張子房竟棄人間而仙遊,悵匏繫金陵,星沉衡岳,四千里外泣忠魂。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範文正自以天下為己任,憶鞠躬盡瘁,只手安民,二百年來留正氣;
下聯:張子房竟棄人間而仙遊,悵匏繫金陵,星沉衡岳,四千里外泣忠魂。

對聯備註:

(清-劉漢章《挽彭玉麟聯》)

參考注釋

範文

[model essay] 教學中作為模範的作文

正自

(1).正是;恰好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與 何次道 語,唯舉手指地曰:『正自爾馨。』」

(2).正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郊邑正自飄瞥,林岫便已皓然。」《西遊記》第五九回:「師徒們正自胡談亂講。」《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七回:「我見姪少爺沒有甚麼推託,正自歡喜,誰知為了嬸嬸的事,又要回去,這是我的苦命。」

(3).只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寫水著地,正自縱橫流漫,略無正方圓者。」

鞠躬盡瘁

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明 宋濂 《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臣不敢不鞠躬盡瘁,以報主知。」 歐陽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盡瘁。」亦作「 鞠躬盡力 」。 明 唐順之 《答徐存齋相公書》:「願以不計利鈍,鞠躬盡力之義,苦心其間。」

只手

見「 只首 」。

(1).一隻手。亦指一條胳膊。《水滸傳》第一一○回:「聽的上面説平話,正説《三國志》,説到 關雲長 刮骨療毒…… 關公 大笑道:『大丈夫死生不懼,何況隻手?不用銅柱鐵環,只此便割何妨!』」

(2).單身。 宋 陳亮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詞:「不見南師久,謾説北羣空。當塲隻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俞平伯 註:「言 章 隻身使虜,卻有力敵萬夫的勇概。」

(3).喻指一人之力,獨力。 元 吳萊 《泰山高寄陳彥正》詩:「一心不顧死,隻手捩長煙。」 清 孔尚仁 《桃花扇·草檄》:「剩俺單身隻手,怎去恢復中原。」 傅尃 《夜吟寄鈍劍》:「風雲隻手開天地,道義雙肩並古今。」

安民

安定人民生活;安撫人民。《書·皋陶謨》:「在知人,在安民。」 孔穎達 疏:「在於能安下民。」 晉 陸機 《五等諸侯論》:「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 明 張居正 《請蠲積逋以安民生疏》:「竊聞致理之要,惟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說唐》第五六回:「一面出榜安民,盤清府庫。」

百年

(1) [in a century;centenary;centennial;a hundred years]∶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lifetime]∶指人的一生;一輩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正氣

(1) [vital-qi]

(2) 同真氣。生命機能的總稱,但通常與病邪相對來說,指人體的抗病能力

(3) 四季正常氣候,即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等

正氣者,正風也。——《靈樞·刺節真邪》

(4) [complexion;color]∶正常氣色

(5) [open and aboveboard;just and honorable]∶光明正大的風氣

正氣上升、邪氣下降

(6) [upright]∶剛正的氣節

正氣凜然

子房

(1). 西漢 開國大臣 張良 的字。曾行刺 秦始皇 未遂,逃亡 下邳 。 秦 末農民戰爭中為 劉邦 重要謀士; 漢朝 建立,封 留侯 。 漢 揚雄 《解嘲》:「故當其有事,非 蕭 、 曹 、 子房 、 平 、 勃 、 樊 、 霍 ,則不能安。」 唐 李白 《經下邳北橋懷張子房》詩:「 子房 未虎嘯,破產不為家。」《紅樓夢》第五一回:「 馬援 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説 子房 。」

(2).被子植物雌蕊下面膨大的部分,裡面有胚珠。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

棄人

(1).被遺棄的人;廢人。《老子》:「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漢 賈誼 《新書·春秋》:「君亦使君之貴優,將君之愛鶴,以為君戰矣。我儕棄人也,安能守戰?」 明 歸有光 《聖人之心公天下》:「彼世之瞽者、刖者、宮者,莫不以為棄人也。」 清 尤侗 《南陳北李》詩:「 南京 有一 陳 ,太學無棄人; 北京 有一 李 ,太學多端士。」

(2).指因罪被流放的人。《管子·問》:「問國之棄人,何族之子弟也。」 尹知章 註:「棄人,謂有過不齒,投之四裔者也。」

(3).遺棄人才。《左傳·昭公元年》:「 莒展 之不立,棄人也夫!人可棄乎?」

(4).失去人心。《國語·晉語一》:「今不據其安,不可謂能謀;行之以齒牙,不可謂得人……棄人失謀,天亦不贊。」 韋昭 註:「行之以齒牙為棄人,不據其安為失謀。少族多敵,故天不贊助。」

仙遊

亦作「僊游」。1.指信奉道教的人遠出求仙訪道。 唐 李白 《感興》詩之五:「十五游神仙,仙遊未曾歇。」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六琴說》:「 馬明生 仙遊,見神女於玉几上彈一弦琴,而五音具奏。」 明 屠隆 《綵毫記·知幾引退》:「侍奉君王不到頭,飄然一衲賦仙遊。」

(2).古指亡靈,謂游於仙界,成仙而去。舊亦用為稱人死亡的婉辭。 宋 王安石 《英宗祔廟禮畢慰皇帝表》:「仙遊既集於宗祊,聖念彌勤於翼室。」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 紹興 初,取 京 ( 蔡京 )親書,因下詔曰:『 隆祐 皇太后僊游不返,殯奉有期,永懷保祐之功,務極褒崇之典。』」《西湖佳話·孤山隱跡》:「 李諮 聞信,不勝驚悼道:『我 李諮 承聖恩賜我守 杭 ,一則得以領略湖山佳景,二則便可請教 君復 先生詩篇墨妙,不料仙遊,我 李諮 何不幸至此!』」

匏繫

(1).《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劉寶楠 正義:「匏瓜以不食,得繫滯一處。」後以「匏繫」謂羈滯。 唐 李商隱 《為大夫安平公華州進賀皇躬痊復物狀》:「心但葵傾,跡猶匏繫,伏蒲之覲謁未果,獻芹之誠懇空深。」 宋 秦觀 《慶禪師塔銘》:「出家兒當尋師訪道,求脫生死,若匏繫一方,乃土偶人耳。」 清 李漁 《蜃中樓·運寶》:「敝友匏繫宦途,親迎禮缺。」

(2).喻不為時用;賦閒。 宋 蘇轍 《思歸》詩之一:「匏繫雖非願,蠖屈當有竢。」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昌符》:「後為御史劾奏,以為輕薄……謫去,匏繫終身。」

(3).喻指無用之物。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臆論·五福》:「今有人壽至ba1-1九十過百者,人視之則羨為神仙,為人瑞,己視之則為匏繫,為贅疣。」

金陵

(1).古邑名。今 南京市 的別稱。 戰國 楚威王 七年(公元前333年)滅 越 後在今 南京市 清涼山 ( 石城山 )設 金陵邑 。 南朝 齊 謝朓 《鼓吹曲·入朝曲》:「 江 南佳麗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別范宣》:「 金陵 昔時何壯哉!,席捲英豪天下來。」

(2).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潤州 (今 江蘇省 鎮江市 )。 唐 李紳 《宿瓜州》詩:「煙昏水郭津亭晚,迴望 金陵 若動搖。」 唐 杜牧 《杜秋娘》詩序:「 杜秋 , 金陵 女也。」 馮集梧 註:「…… 唐 人謂 京口 亦曰 金陵 。」 宋 王楙 《野客叢書·北固甘羅》:「 趙璘 《因話録》言 李勉 至 金陵 ,屢讚 招隱寺 標緻。蓋時人稱 京口 亦曰 金陵 。」

(3). 北魏 拓跋珪 陵墓。在今 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 ,故 盛樂城 西北。《魏書·太祖紀》:「 永興 二年九月甲寅,上諡 宣武皇帝 ,葬於 盛樂 金陵 。」

(4).指 四川 銅陵山 。 唐 王勃 《為人與蜀城父老書》:「山分玉字,水向 金陵 。」 蔣清翊 注引《後漢書·公孫述傳》註:「 蜀 有 銅陵山 。」

里外

(1) [inside and outside]∶內里和外表

營房裡外都種了樹

(2) [or so]∶左右,大概

不用看秤,里外差不了二兩

忠魂

[loyal soul] 忠勇志士的英魂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mao1~11*1東《答李淑一》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