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語表恭藩,秉禮合稱今魯國; 海濱崇朴俗,采詩宜入古唐風。

名人名家12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天語表恭藩,秉禮合稱今魯國;
下聯:海濱崇朴俗,采詩宜入古唐風。

對聯備註:

(清-趙新《琉球天后宮聯》)

參考注釋

天語

(1).上天之告語。 唐 李白 《明堂賦》:“聽天語之察察,擬帝居之將將。” 宋 李清照 《漁家傲》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明 唐順之 《冬至南郊》詩:“神光人共見,天語帝親聞。”

(2).謂天子詔諭;皇帝所語。 唐 劉禹錫 《送源中丞充新羅冊立使》詩:“身帶霜威辭鳳闕,口傳天語到 鷄林 。” 宋 蘇軾 《用王鞏韻贈其侄震》詩:“朝廷貴二 陸 ,屢聞天語溫。”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 茅元儀 《武備志》成,曾經 神宗 乙夜之覽,天語稱其該博。”

海濱

(1) [seashore;seaside]∶與海鄰接的陸地

海濱療養

(2) [beach]∶漸漸斜下的洋岸、海岸,覆蓋著沙子、礫石或稍大的岩石碎片的河岸(通常原先位於水面之上,且不長草木),亦指沿岸沉積的沙子、礫石或岩片的海岸地帶

采詩

蒐集民歌。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樵人十詠·樵歌》:“若遇採詩人,無辭收鄙陋。” 宋 梅堯臣 《田家語》詩序:“因録田家之言次為文,以俟採詩者雲。”

採集民間歌謠。古代有專門機構采詩,為統治階級觀風俗、知得失的一項政治措施。《漢書·藝文志》:“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漢書·食貨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今刺史質敏以流惠,舒化以揚名,采詩以顯至德,歌詠以董其文。”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詩》:“ 五季 以降,雖四言之銘,且拱手謝不敏,豈獨采詩可以觀政云爾。”

唐風

(1).《詩經》十五國風之一。參閱《毛詩正義·唐譜》注。

(2). 唐堯 的遺風。 南朝 宋 鮑照 《從過舊宮》詩:“《盧令》美何歇, 唐 風久不渝。” 明 張時徹 《誠意伯劉公神道碑銘》:“俗尚儉樸,有 唐 風之遺焉。”

(3).具 唐 人風格的詩。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潘閬不與先賢祠》:“ 潘閬 居 錢塘 。今太學前有 潘閬巷 。 閬 工 唐 風,歸自 富春 ,有‘漁浦風波惡, 錢塘 燈火微’之句。”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