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東南半壁河山,卅餘年內安外攘,只手扶天,百戰下湖湘,允賴中興元老; 綿侯伯一門帶礪,四行省服教畏神,不忘沒世,千秋祀蔣阜,謳思盡瘁兩江。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奠東南半壁河山,卅餘年內安外攘,只手扶天,百戰下湖湘,允賴中興元老;
下聯:綿侯伯一門帶礪,四行省服教畏神,不忘沒世,千秋祀蔣阜,謳思盡瘁兩江。

對聯備註:

(清-王延長《挽曾國荃聯》)

參考注釋

東南半壁

指東南半邊的江山。 清 杭世駿 《榕城詩話》卷下引 吳廷華 詩:“身經百戰兵不飢,士氣激發倍驍悍。以此克奏保障功,東南半壁推屏翰。” 清 王莘元 《星周紀事》:“風鶴之驚,千里一轍,幸 向軍門 (諱 榮 )提大兵東下,紮營 孝陵衛 ……東南半壁藉以支撐者七、八年。”

河山

[rivers and mountains;land;territory] 河流和山嶺,指國家疆土

大好河山

餘年

[one's remaining years] 暮年;晚年

只手

見“ 只首 ”。

(1).一隻手。亦指一條胳膊。《水滸傳》第一一○回:“聽的上面説平話,正説《三國志》,説到 關雲長 刮骨療毒…… 關公 大笑道:‘大丈夫死生不懼,何況隻手?不用銅柱鐵環,只此便割何妨!’”

(2).單身。 宋 陳亮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詞:“不見南師久,謾説北羣空。當塲隻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俞平伯 註:“言 章 隻身使虜,卻有力敵萬夫的勇概。”

(3).喻指一人之力,獨力。 元 吳萊 《泰山高寄陳彥正》詩:“一心不顧死,隻手捩長煙。” 清 孔尚仁 《桃花扇·草檄》:“剩俺單身隻手,怎去恢復中原。” 傅尃 《夜吟寄鈍劍》:“風雲隻手開天地,道義雙肩並古今。”

百戰

多次作戰。《吳子·料敵》:“三軍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擊倍,百戰不怠。”《晉書·索綝傳》:“大小百戰, 綝 手擒賊帥 李羌 。” 唐 羅虬 《比紅兒》詩之六九:“幾拋雲髻恨金墉,淚洗花顏百戰中。” 宋 王安石 《烏江亭》詩:“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迴。”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超勇親王》:“王陣擒賊首二,皆百戰渠魁,賊帥 小策零 墮騎,裸身跨白駝遁。”

湖湘

湖南省 洞庭湖 和 湘江 地帶。常用來代指 湖南 。 宋 岳飛 《奏乞除在外宮觀第二札子》:“奉聖旨, 岳飛 已平 湖 湘 。” 清 錢謙益 《金陵雜題絕句》之十二:“舊曲新詩壓教坊,縷衣垂白感 湖 湘 。” 陳家英 《有懷秀元三妹北洋女師範即次其韻》:“ 湖 湘 詞祖推騷體, 江 左門才數 謝 家。”

允賴

信賴,依靠。 宋 蘇轍 《南京祈禱文》之四:“苟東作順敘,將終歲允賴。”

中興

[resurgence of a country] 通常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

國家中興

中興機會。——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元老

[senior statesman] 古時稱天子的老臣,現指政界年輩資望高的人

侯伯

(1).侯爵與伯爵。《周禮·春官·典命》:“侯伯七命,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七為節。子男五命。”

(2).泛指諸侯。 漢 班固 《答賓戲》:“曩者王塗蕪穢, 周 失其馭,侯伯方軌,戰國橫騖。”《周禮·文閔明武宣諸子傳論》:“且夫列封疆,建侯伯,擇賢能,置牧守,循名雖曰異軌,責實抑亦同歸。”

(3).諸侯之長。《書·周官》:“內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孔 傳:“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國之長。”《國語·周語下》:“祚四岳國,命以侯伯,賜姓曰‘ 姜 ’、氏曰‘ 有呂 ’。” 韋昭 註:“ 堯 以四岳佐 禹 有功,封之於 呂 ,命為侯伯,使長諸侯也。”《左傳·僖公元年》:“凡侯伯,救患、分災、討罪,禮也。”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又命 晉文 ,登為侯伯。”

一門

(1).一道門戶。《左傳·定公十年》:“每出一門, 郈 人閉之。”《漢書·申屠嘉傳》:“ 錯 為內史,門東出,不便,更穿一門,南出。”

(2).一條門路;一個途徑。《商君書·說民》:“塞私通以窮其志,啟一門以致其欲。”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丈夫在富貴,豈必守一門。”《朱子語類》卷三九:“只有此一門,舍此則無從可仕,所以 顏 、 閔 寧不仕耳。”

(3).一族;一家。《韓非子·八經》:“下不一門,大臣不擁。”《漢書·李尋傳》:“將軍一門九侯,二十朱輪。” 唐 杜甫 《送鮮于萬州遷巴州》詩:“ 京兆 先時傑,琳瑯照一門。”《水滸傳》第五十回:“﹝ 李逵 ﹞把 扈太公 一門老幼,盡數殺了,不留一個。” 清 鄭燮 《與江賓谷江禹九書》:“ 曹 氏父子, 蕭 家骨肉,一門之內,大小殊軌。”

(4).一個來源。《淮南子·原道訓》:“萬物之總,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

(5).猶言一類。 晉 張華 《遊獵篇》:“榮辱渾一門,安知惡與美。” 清 劉毓崧 《古謠諺序》:“ 臧 氏 懋循 之《詩所》、 郭 氏 子章 之《六語》,則謡諺並收,然皆以謡諺各列一門,而非以謡諺特編一集。”

(6).一種風格;一個派別。《南齊書·劉繪傳》:“ 繪 為後進領袖,機悟多能。時 張融 、 周顒 竝有言工, 融 音旨緩韻, 顒 辭致綺捷, 繪 之言吐,又頓挫有風氣。時人為之語曰:‘ 劉繪 貼宅,別開一門。’”《西遊記》第二回:“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傍門皆有正果。不知你學那一門哩?”

(7).一件,一樁。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一門親事,十分指望著九。”《紅樓夢》第一二○回:“叫他配一門正經親事,再多多的陪送他些東西。” 老舍 《正紅旗下》三:“ 福海 二哥大概是從這裡得到了啟發,決定自己也去學一門手藝。”

(8).方言。一直;一個勁兒。 梁斌 《紅旗譜》十三:“ 二貴 離不得哥哥,他們自小兒在一塊長大,這一去,說不定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只是一門裡哭。”

帶礪

見“ 帶厲 ”。

行省

(1).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稱行省。《續資治通鑑·宋寧宗嘉定十一年》:“乙巳, 金 曲赦 遼東 等路,以戶部尚書 瓜勒佳必喇 (舊作 谷夾必蘭 )為翰林學士承旨、權參知政事,行省於 遼東 。”

(2).借指該省官。 宋 陸游 《縱筆》詩:“行省當年駐隴頭,腐儒隨牒亦西遊。” 朱東潤 註:“古代中央行政機構有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稱為三省。 王炎 為樞密使,官位極高,出使 四川 ,故稱行省。”《元史·百官志一》:“ 金 人來歸者,因其故官,若行省,若元帥,則以行省、元帥授之。”

(3). 元 代除京師附近地區直隸於中央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外,又於 河南 、 江浙 、 湖廣 、 陝西 、 遼陽 、 甘肅 、 嶺北 、 雲南 等處創設十一行中書省,作為普遍分設全國各地區的中央政務機構,簡稱十一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以總攬該地區的政務。行省遂成為地方最高行政區劃的名稱。 明 清 以後雖不採用行中書省的制度,而行省(或簡稱省)之名已在習慣上代表大行政區,沿用至今。《元史·世祖紀五》:“今大師方興, 荊湖 淮西 各置行省,勢位既不相下,號令必不能一,後當敗事。”《明史·職官志五》:“ 明 初,又於各行省置都鎮撫司,設都鎮撫,副鎮撫,知事。” 清 薛福成 《上李伯相論與英使議約事宜書》:“夫京師者,天下之首也,宜以全力護之;沿海、沿江各行省者,天下之肢體也,宜各自以其兵力守之。” 梁啓超 《愛國歌》之一:“泱泱哉我 中華 !最大洲中最大國,廿二行省為一家!”參見“ 行臺 ”。

服教

遵從教化;接受教誨。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 管 蔡 皆服教殉義,忠誠自然。”《三國志·魏志·何夔傳》:“今雖小安,然服教日淺。” 宋 龔鼎臣 《東原錄》:“里巷細民,有以是非相較,患人之不及己知己善者,傍有儕類曰:‘……爾但為善,則人亦稱你如稱藥矣。’其人默而服教。”

沒世

(1).死。《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史記·蒙恬列傳》:“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則臣少宦,順幸沒世,可謂知意矣。” 宋 王禹偁 《休糧道士傳》:“苟遭時得君,則天下之人受子之賜也,雖千鍾萬錢,不為媿爾,沒世之後,又血食焉,何粒之卻邪?”《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至於他各人到頭來的成敗,還要看他入世後怎的個造因,才知他沒世時怎的個結果。”

(2).終身,永遠。《莊子·天運》:“以舟之行於水也,而求推之於陸,則沒世不行尋常。” 漢 晁錯 《言兵事疏》:“竊聞戰勝之威,民氣百倍;敗兵之卒,沒世不復。”《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我情願青衿沒世也罷,割恩愛而博功名,非吾願也。” 郭沫若 《瓶》詩之十一:“你這玉緘一封,好像是騰黃飛下九重,我要沒世地感恩不忘。”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謳思

1.謳歌以表達思念之情。

盡瘁

[exert oneself to the utmost] 盡心盡力,全身心投入

鞠躬盡瘁

兩江

江南省 和 江西省 的合稱。地轄 江蘇 、 安徽 、 江西 三省。《清會典·戶部·尚書侍郎職掌二》:“ 山東省 之南為 兩江 ,其省三:曰 江南 之 江蘇 ,曰 江南 之 安徽 ,曰 江西 。” 魯迅 《朝花夕拾·瑣記》:“這也無怪,這學堂的設立,原是因為兩江總督(大約是 劉坤一 罷)聽到 青龍山 的煤礦出息好,所以開手的。”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