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陀羅尼門但見菩薩揚眉金剛努目 修奢摩他行始知昏衢慧目火宅慈雲

佛教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入陀羅尼門但見菩薩揚眉金剛努目
下聯:修奢摩他行始知昏衢慧目火宅慈雲

對聯備註:

(寧波觀宗寺。陀羅尼門:喻佛門。奢摩他行:喻佛家之修行)

參考注釋

陀羅尼門

佛教語。總持的關鍵。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我生天上,寂然安隱,得諸三昧,陀羅尼門定慧第一,當念眾生或困色陰,或困想陰,種種顛倒,我施安隱而以度之。”參見“ 陀羅尼 ”。

菩薩

(1) [Bodhisattva] 佛家語。梵語 bodhisattva 的音譯,也是菩提薩埵的省略,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譯為大道心眾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於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為神而加以崇拜

(2) [Buddha]∶泛指佛

(3) [Buddhist idol]∶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儒林外史》

(4) [a kindhearted person]∶比喻心腸慈善的人

揚眉

(1).舉目。《列子·湯問》:“ 離朱 子羽 方晝拭眥,揚眉而望之,弗見其形。” 宋 蘇軾 《戲子由並次慎老韻》之二:“何必揚眉資目擊,須知千里事同風。”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三·濟顛化緣疏》:“一舉手,一低頭,只此便是 彌陀佛 ;或揚眉,或謦欬,何處更參慈世尊。”

(2).形容得意、憂愁、憤怒等貌。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 唐 杜甫 《晚晴》詩:“未怪及時少年子,揚眉結義 黃金臺 。”《剪燈新話·富貴發跡司志》:“發跡司判官忽揚眉盱目,咄嗟長嘆而謂眾賓曰:‘諸公各守其職,各治其事……大難將作,雖諸公之善理,其如之奈何!’”《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鬧到揚眉裂眥,拔刀相向起來。”《天安門詩抄·揚眉劍出鞘》:“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

(3).謂攝提星星光閃爍。《漢書·翟方進傳》:“今提揚眉,矢貫中。”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提,攝提星也。揚眉,揚其芒角也。” 王先謙 補註引 沉欽韓 曰:“攝提兩星頰曲,人眉似之。”

金剛努目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 宋 龐元英 《談藪·薛道衡》:“ 隋 吏部侍郎 薛道衡 ,嘗游 鐘山 開善寺 ,謂小僧曰:‘金剛何為努目?菩薩何為低眉?’小僧答曰:‘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道衡 憮然不能對。”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四:“ 板橋 、 心餘 未落筆時,先有意為 劉 蔣 ,金剛努目,正是力量歉處。”亦作“ 金剛怒目 ”。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我的第一個師父》:“不料他竟一點不窘,立刻用‘金剛怒目’式,向我大喝一聲。”

奢摩他

亦作“ 奢摩它 ”。梵語譯音。寂止,寂靜。謂精神集中,不為外界擾亂。《圓覺經》卷下:“以浄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萬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宗密 疏:“此翻雲止,定之異名,寂靜義也。” 清 龔自珍 《釋二門三點同異》:“《楞嚴》有奢摩它,《圓覺》有奢摩它,《涅槃》有奢摩它。”

慧目

(1).佛教語。謂能悉知眾生心想及過去、未來等的佛眼。《楞嚴經》卷二:“伏願弘慈,施大慧目,開示我等,覺心明浄。”`2.泛指洞察一切的銳利眼光。《人民文學》1977年第2期:“美哉我總理,豪眉復慧目。”參見“ 佛眼 ”。

火宅

佛教語。多用以比喻充滿眾苦的塵世。《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所燒,我皆拔濟。” 南朝 梁武帝 《寶亮法師<涅槃義疏>序》:“救灼燒於火宅,拯沉溺於浪海。” 唐 白居易 《贈曇禪師》詩:“欲知火宅焚燒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魯迅 《野草·死火》:“這是死火。有炎炎的形……疑這才從火宅中出。”

慈雲

佛教語。比喻慈悲心懷如雲之廣被世界、眾生。 南朝 梁簡文帝 《da6法頌》:“慈雲吐澤,法雨垂涼。” 唐太宗 《三藏聖教序》:“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陲。” 明 崔子忠 《送僧歸滇南》詩:“兵戈前路息,萬里憶慈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仰藉慈雲之庇,庶寬雷部之刑。”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