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弦歌,魯國新聲聞壁內; 漢家簫鼓,祖庭餘蔭在人間。

名人名家11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孔氏弦歌,魯國新聲聞壁內;
下聯:漢家簫鼓,祖庭餘蔭在人間。

對聯備註:

(清-曾國藩《題劉仙霞家廟聯》)

參考注釋

弦歌

[si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stringed instruments]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聲聞

(1).亦作“ 聲問 ”。音信。《國語·越語上》:“寡君 句踐 乏無所使,使其下臣 種 ,不敢徹聲聞於天王。”《呂氏春秋·贊能》:“ 孫叔敖 、 沉尹莖 相與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聲問不知,修行不聞。”《漢書·蘇武傳》:“前發 匈奴 時, 胡 婦適產一子 通國 ,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北史·儒林傳下·劉炫》:“ 炫 與妻子相去百里,聲聞斷絶。”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謬誤》:“ 丁晉公 之逐,士大夫遠嫌,莫敢與之通聲問。”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唐 北庭 節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鎮留後 郭昕 率將士守境,與朝廷聲問中斷。”

(2).亦作“ 聲問 ”。名聲。《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韓非子·內儲說上》:“子聞寡人之聲聞,亦何如焉?”《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南陽 宋仲子 於 荊州 與 蜀郡 太守 王商 書” 裴松之 注引 晉 陳壽 《益州耆舊傳》:“ 商 字 文表 , 廣漢 人,以才學稱,聲問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論師﹞少好學,有才辯,聲聞遐被,法俗歸心。” 宋 沉遼 《真覺開堂》:“自諸祖述作已達者,皆著聲問。” 清 曹寅 《題雲辨上人小照》詩:“行識自來矜色相,聲聞何惜證飛仙。”參見“ 聲聞過情 ”。

梵文意譯。佛家稱聞佛之言教,證四諦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羅漢。《大乘義章》卷十七:“觀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聲聞。”《大乘義章》卷十七:“從佛聲聞而得道者,悉名聲聞。”《敦煌變文集·維摩經押座文》:“五百聲聞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證。”

漢家

[Han Dynasty (206B.C—200A.C)] 即漢朝

漢家山東二百州。—— 唐· 杜甫《兵車行》

為漢家除殘去穢。——《資治通鑑》

簫鼓

簫與鼓。泛指樂奏。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琴羽張兮簫鼓陳, 燕 趙 歌兮傷美人。”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桂林集句》詞:“家種黃柑丹荔,戶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赴任》:“樓船簫鼓交龍旆,想赴京時半肩行李,從今一洗當年恥。”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端午龍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內侍習競渡於 福海 中,皆畫船簫鼓,飛龍鷁首,絡繹於鯨波怒浪之間。”亦指軍樂。 唐 李白 《發白馬》詩:“將軍發白馬,旌節渡 黃河 。簫鼓聒山嶽,滄溟涌濤波。”

祖庭

(1).語出《禮記·檀弓上》:“小斂於戶內,大斂於阼,殯於客位,祖於庭,葬於墓。”本謂祭奠於祖廟之中庭,後用“祖庭”猶言祖奠,謂送殯前舉行的祭奠。 唐 李端 《代宗輓歌》:“祖庭三獻罷,嚴衛百靈朝。” 唐 李商隱 《重祭外舅司徒公文》:“屬纊之夕,不得聞啟手之言;祖庭之時,不得在執紼之列。”

(2).指佛教宗祖布教傳法之處。《儒林外史》第二八回:“當下走進三藏禪林,頭一進是極高的大殿,殿上金字匾額:‘天下第一祖庭’。”《隨筆》1979年第2集:“ 唐 朝 惠能 和尚繼承五祖衣缽,從 湖北省 黃梅 東山寺 到此定居,遂成禪宗正統,稱祖庭, 宋太祖 賜名‘南華禪寺’。”

(3).祖師。 清 龔自珍 《題鷺津上人書冊》詩:“上人定生 南宋 後, 茲雲 懺師其祖庭。”

(4).祖屋,家族的舊居。 清 孔尚任 《與莓垣書》:“家門諸務,惟賴吾弟一人調護其間,如波濤柱石,孤立良難。愚雖身處江湖之遠,而心仍在祖庭之前。”

(5).祖父。 明 李東陽 《陸孝子詩序》:“ 鳳 之祖庭 玉君 履善貽福,而 仁甫 續學弗試,猶有待於後。”按, 仁甫 , 鳳 父。

餘蔭

(1).指樹木枝葉廣大的庇蔭。 晉 陶潛 《桃花源詩》:“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2).比喻前輩惠及子孫的恩澤。 明 吳承恩 《德壽齊榮頌》:“況我二三門下承餘蔭而叨末光者,忝仕在近,能無激於衷哉!” 胡適 《<兒女英雄傳>序》:“先生少席家世餘蔭,門第之盛,無有倫比。”

(3).影響所及。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談金聖歎》:“這餘蔭,就使有一批人,墮入了對於《紅樓夢》之類,總在尋求伏線,挑剔破綻的泥塘。”

人間

[man’s world;the world]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