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從何來人言較冀盤山越天台贛匡廬其倒海翻江尤詭 樓不在大我願攜晉庚亮齊謝朓唐崔顥為賦詩載酒之游

題贈

對聯全文

上聯:瀑從何來人言較冀盤山越天台贛匡廬其倒海翻江尤詭
下聯:樓不在大我願攜晉庚亮齊謝朓唐崔顥為賦詩載酒之游

對聯備註:

(吳恭亨題永定望瀑樓。盤山:在天津薊縣西北,山勢雄峻,上有盤山)

參考注釋

人言

[people's words] 人們的評論,別人議論

山越

古代對南方山區少數民族的通稱。《後漢書·靈帝紀》:“ 丹陽 山 越 賊圍太守 陳夤 , 夤 擊破之。”《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分部諸將,鎮撫山 越 ,討不從命。”《新唐書·裴休傳》:“劇賊 栗鍠 誘山 越 為亂,陷州縣。” 清 王鳴盛 《十七商榷·三國志四·山越》:“山 越 者,自 周 秦 以來,南蠻總稱百 越 ,伏處深山,故名山 越 。”

天台

(1).謂尚書台、省。《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天臺縣遠,眾所絶意。”《北齊書·文宣帝紀》:“仍攝天臺,總參戎律。”《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東朝乎?” 胡三省 註:“天臺,謂尚書省。”參見“ 三臺 ”。

(2).對太守、縣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稱。《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賴你?’ 程元 道:‘……萬乞天臺老爺做主。’” 明 鄭仲夔 《耳新·經國》:“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台 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明 楊珽 《龍膏記·邂逅》:“聽言詞有意相憐,怕重來 天台 路遠。”詳“ 天台山 ”。

匡廬

指 江西 的 廬山 。相傳 殷 周 之際有 匡俗 兄弟七人結廬於此,故稱。《後漢書·郡國志四·廬江郡》“ 尋陽 南有 九江 ,東合為 大江 ” 劉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遠 《廬山記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際,隱遯潛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嶺,時謂所止為仙人之廬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記》:“ 匡廬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吳國倫 《鄱陽湖》詩:“欲向 匡廬 臥白雲, 宮亭 水色晝氤氳。” 魯迅 《熱風·估<學衡>》:“ 匡廬 峨眉 ,山也,則曰紀游,采硫訪碑,務也,則曰日記。” 林伯渠 《廬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廬山韻》:“ 匡廬 勝境都爭識,流水高山特逞奇。”參見“ 匡俗 ”。

倒海翻江

(1) [take great trouble as overturning the river and upsetting the sea] 形容水勢或雨量很大,也比喻力量或聲勢巨大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mao66東《十六字令·山》

(2) 也說“翻江倒海”

不在

(1)

[be out;be not in]∶指不位於或處於某處

小王不在

姐姐早不在機房上班上

(2)

[pass away]∶婉稱人去世了

長征幹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大我

(1).佛教語。指涅槃四德“常樂我淨”之“我”。以自在而無束縛,平等而無人我為義。《涅槃經·高貴德王菩薩品三》:“云何復名為大涅槃?有大我故,名為大涅槃。涅槃無我,大自在故,名為大我。”

(2).指集體。 孫中山社會主義之派別與方法》:“個人社會,本大我小我之不同,其理可互相發明,而未可以是非之也。”

崔顥

(?-754)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年進士。曾任司勛員外郎。早期詩作多寫閨情,後赴邊塞,詩風變為慷慨豪放。尤以《黃鶴樓》為著名。有《崔顥集》。

賦詩

吟詩;寫詩。《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維 《慕容承攜素饌見過》詩:“紗帽烏皮幾,閒居懶賦詩。”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長在 北平 的書香門第,下棋,賦詩,作畫,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時間。”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