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戎貝水,作宦珠江,十七年蹤跡相親,自慚奉職才疏,片牘反貽知己累; 辯謗無言,出師有表,三四月形神交瘁,此際蓋棺論定,九重應鑒藎臣心。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從戎貝水,作宦珠江,十七年蹤跡相親,自慚奉職才疏,片牘反貽知己累;
下聯:辯謗無言,出師有表,三四月形神交瘁,此際蓋棺論定,九重應鑒藎臣心。

對聯備註:

(清-倪文蔚《挽張樹聲聯》)

參考注釋

從戎

[enlist] 參軍

投筆從戎

珠江

[the Zhujiang River;the Pearl River] 中國南方大河。水系支流眾多,流域面積45萬多平方公里,主流西江全長2129公里。水量豐富,僅次於長江

十七

十分之七。《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郭象 註:“世之所重,則十言而七見信。” 宋 蘇軾 《范景仁墓志銘》:“以今賦入之數十七為經費,而儲其三以備水旱非常。”

蹤跡

[trace;track;footprint;vestige] 行動所留下可覺察的形跡

不留蹤跡

詭蹤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相親

(1) [be deeply attached to each other]∶互相親愛;相親近

(2) [have a traditional blind date before engagement]∶定親前家長或本人到對方家相看婚姻對象是否合意

自慚

[feel ashamed] 自己感到慚愧

聽了他這番話,我更感自慚

奉職

謂奉行職事。《史記·循吏列傳序》:“奉職循理,亦可以為治,何必威嚴哉?”《東觀漢記·周榮傳》:“﹝ 榮 ﹞盡心奉職,夙夜不怠。” 明 王瓊 《雙溪雜記》:“皆不責問 陸完 等奉職不效之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關於停戰的清方檔案·袁世凱等奏摺》:“臣等奉職無狀,政策不能取信於民,撫衷慚懼,罔知所措。”

知己

(1) [know oneself]∶了解、賞識自己

(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親密朋友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關係密切的

知己話

出師

(1) [finish one’s apprenticeship]∶完成從師學藝

(2) [dispatch troops to fight;send out an army]∶率兵征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四月

一年有十二個月,四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四月份。

神交

(1) [be spiritually attracted to a friend one has not met]∶彼此慕名而沒有見過面的交誼

孤與子瑜,可謂神交。——《三國志·諸葛瑾傳》

彼此神交已多年了

(2) [close friend]∶指心意投合、相知很深的朋友

一與見面,便成神交

此際

此時,這時候。 宋 秦觀 《滿庭芳》詞:“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生平絶少皺眉時,此際偏教愁絶。” 清 陳天華 《猛回頭》:“我們到了那個時節,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還有什麼好處呢!咱家想到此際,把做官的念頭丟了,只想把我們的同種救出苦海。”

蓋棺論定

(1) [A man's merits or demerits can be finally judged only after his death]∶一個人一生的是非功過到死後才能作出定論

蓋棺公論定,不泯是人心。——《可齋續稿後·挽史魯公》

(2) [make final judgement]∶現在常用來比喻對一時一事作出定論

在過去說來,她這個小命運已是被蓋棺論定了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藎臣

《詩·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朱熹 集傳:“藎,進也,言其忠愛之篤,進進無已也。”本謂王所進用之臣,後引申指忠誠之臣。 唐 白居易 《韓愈等二十九人亡母追贈國郡太夫人制》:“生此哲人,為我藎臣,率由茲訓,教有所自,恩不可忘。” 清 薛福成 《強鄰環伺謹陳愚計疏》:“蓋既經藎臣碩輔,內外合謀,苦心經營者亦逾二十年, 中國 之聲威稍稍異於疇昔。”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