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長征二萬五千里中華豈唱《清平樂》 只緣建國四十七周年人民方吟《喜春來》

慶賀

對聯全文

上聯:若非長征二萬五千里中華豈唱《清平樂》
下聯:只緣建國四十七周年人民方吟《喜春來》

對聯備註:

(賀長征勝利60周年、國慶47周年閩宜)

參考注釋

若非

[if not;were it not for] 要不是;如果不是

長征

(1) [expedition]∶旅行;遠行

秦時明月 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唐· 王昌齡《出塞》

(2) [Long March of the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in 1934-35]∶長途出征,特指中國工農紅軍1934—1935年由江西轉移到陝北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千里

[the winged steed]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中華

(1) [China]

(2) 古代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後也借指中國

振興中華

(3) 指中原

(4) 古時對華夏族、漢族的稱謂

清平樂

(1). 唐 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清平樂令》、《憶蘿花》、《醉東風》等。雙調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韻;後段四句三平韻。又一體,前段四句四仄韻;後段四句三仄韻。

(2).曲牌名。屬南曲羽調。有二體,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闕同;另一與詞牌不同。都用作引子。

只緣

只因為。 唐 任華 《雜言寄杜拾遺》詩:“只緣 汲黯 好直言,遂使 安仁 卻為掾。” 宋 蘇軾 《題西林壁》詩:“不識 廬山 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只緣身作延年藥,一服曾經送主終。”

建國

(1) [establish a state;establishment of a country]∶國家成立

建國後經濟發展很快

(2) [build up a country]∶建設和發展國家

勤儉建國

十七

十分之七。《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郭象 註:“世之所重,則十言而七見信。” 宋 蘇軾 《范景仁墓志銘》:“以今賦入之數十七為經費,而儲其三以備水旱非常。”

周年

[anniversary] 滿一年;標誌重要意義的一年

建國十周年

人民

(1) [people]

(2) 指作為社會基本成員主體的勞動民眾

人民出城者數萬計。——《廣州軍務記》

(3) 一個國家的普通人,區別於少數有特權者

(4) 人類

上古之時,人民少而禽獸眾。——《韓非子·五蠹》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