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識見,大議論,言國家政體,是何等磊落光明,恐俗士矯激沽名,無此膽量; 奇文章,奇氣節,當生死關頭,沒半毫遲疑顧慮,比古人從容就義,可謂忠臣。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大識見,大議論,言國家政體,是何等磊落光明,恐俗士矯激沽名,無此膽量;
下聯:奇文章,奇氣節,當生死關頭,沒半毫遲疑顧慮,比古人從容就義,可謂忠臣。

對聯備註:

(清-傅銘槐《挽吳可讀聯》)

參考注釋

識見

見解;見識。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棲逸》:“ 郗尚書 與 謝居士 善。常稱:‘ 謝慶緒 識見雖不絶人,可以累心處都盡。’”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某人在涵養上用功,某人在識見上用功。” 吳組緗 《山洪》十七:“自己為什么也和他們一樣沒識見呢?”

大議

(1).朝廷集議國家大事。《漢書·循吏傳·黃霸》:“守丞相長史,坐公卿大議廷中知 長信 少府 夏侯勝 非議詔書大不敬, 霸 阿從不舉劾,皆下廷尉,繫獄當死。” 顏師古 註:“大議,總會議也。”

(2).謂對國家大事的意見、建議。《漢書·酷吏傳·田延年》:“當發大議時,震動朝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始發大議,乞立宗子為後,以安宗廟。”

(3).朝廷的重大決策。《後漢書·董卓傳》:“ 卓 又抗言曰:‘昔 霍光 定策, 延年 案劒。有敢沮大議,皆以軍法從之。’” 宋 曾鞏 《韓琦制》:“及受末命,戡濟艱難,以己徇時,坐定大議。”

家政

(1) [household duties]∶家中的事務

(2) [domestic science;household management]∶有關家庭生活知識

何等

(1) [how;very;what kind]∶什麼樣的

你知道他是何等人物

(2) [what;how]∶用於感嘆語氣,表示不同尋常

這是何等高超的技術!

磊落光明

襟懷坦白,光明正大。《明史·王恕馬文升劉大夏傳贊》:“綢繆庶務,數進讜言,跡其居心行己,磊落光明,剛言鯁亮,有古大臣節概。”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六:“公一時忠憤激發,嫉惡若仇,容或偶為此語,揆其心術,仍不失為磊落光明。”粵劇《搜書院》第二場:“自問磊落光明,未有行差半點,夫人嚴拷重打,只為一首詩篇。”參見“ 光明磊落 ”。

俗士

(1).庸俗高尚的人。《後漢書·文苑傳·劉梁》:“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黨,乃著《破羣論》。時之覽者,以為‘ 仲尼 作《春秋》,亂臣知懼;今此論之作,俗士豈不愧心。’”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請迴俗士駕,為君謝逋客。”《南史·循吏傳·何遠》:“其所會遇,未嘗顏色下人。是以多為俗士所疾惡。其清公實為天下第一。”

(2).見識淺陋的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諸葛孔明 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襄陽記》:“ 德操 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宋 何薳 《春渚紀聞·記硯》:“或疑是 渾州 呂老 所作,而研首無‘呂’字,其製巧妙,非俗士所能為。”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又有《對楚王問》,自辯所以不見譽於士民眾庶之故,先征歌曲,次引鯨鳳,以明俗士之不能知聖人。”

(3).未出家的世俗之士。 唐 韓愈 《別盈上人》詩:“山僧愛山出無期,俗士牽俗來何時。”

矯激

(1).猶詭激。奇異偏激,違逆常情。《後漢書·第五倫傳論》:“君子侈不僭上,儉不偪下,豈尊臨千里而與牧圉等庸乎?詎非矯激,則未可以中和言也。” 宋 蘇軾 《應制舉上兩制書》:“ 東漢 之衰也,時人莫不矯激而奮厲,故賢不肖不相容,以至於亂。” 金 王若虛 《揖翠軒賦》:“或取深山窮谷以為家,指泉石風月以為友,是豈迂僻矯激不近於人情?” 清 趙翼 《讀史》詩之八:“衰世尚名義,作事多矯激。”

(2).指詩文風格特異而激切。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元和 以後,歌行則學流蕩於 張籍 ,詩章則學矯激於 孟郊 。” 宋 梅堯臣 《依韻奉和永叔感興》:“每聞諫諍辭,苦意多矯激。” 李大釗 《青春》:“ 拜輪 此言,固甚矯激,且寓風刺之旨。”

(3).激勵。 唐 韋皋 《鸚鵡舍利塔記》:“因可以矯激流俗,端嚴梵倫。”

沽名

獵取名譽。《後漢書·逸民傳序》:“彼雖硜硜有類沽名者,然而蟬蛻囂埃之中,自致寰區之外,異夫飾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唐 聶夷中 《胡無人行》:“男兒徇大義,立節不沽名。”《清史稿·仁宗紀》:“二十三年戊寅春正月戊申,特詔 松筠 勿沽名市惠,以保桑榆。”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雲》:“驚服之下,率爾宣揚,這其實還是當初沽名的老手段。”

膽量

[courage;guts;pluck;bravary;boldness] 不怕危險困難的精神;敢作敢為無所畏懼魄力

人們缺乏一般的膽量

奇文

(1) [remarkable work]∶新奇的文章——用於褒義

(2) [queer writing]∶奇怪的文章——多用於貶義。奇特的文章共同欣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晉· 陶潛《移居》

奇氣

(1).不平凡的氣勢或氣象。 宋 蘇轍 《上樞密韓太尉書》:“故其文疏盪,頗有奇氣。”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 鄭板橋 大令,通率詭誕,書畫多奇氣,世鹹以才人目之。” 寧調元 《壬子感事四章》詩之四:“高樓西北騰奇氣,大海東南露國徽。”

(2).不平凡的志氣。 清 張惠言 《送張文在分發甘肅序》:“ 文在 以磊落才,抱負奇氣,浮汨為吏十餘年,更偃蹇摧困,始得一官。”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八六:“少年奇氣稱才華,登 岱 還浮八月槎。” 郁達夫 《自述》詩之十一:“幾度 滄江 逐逝波,風雲奇氣半消磨。”

生死關頭

[a moment when one’s fate hangs in the balance]謂生死成敗所系之關鍵時刻,即情勢至為迫切之時

遲疑

[hesitate] 猶豫不決

她遲疑了一會兒,然後說道:“是的。”

顧慮

(1) [scruple]∶顧忌憂慮,因有某種擔心而不敢去說去做

他對詢問你最討厭的事情並無顧慮

(2) [misgiving,worry]∶不情願或不願意

處在洞裡,並且對出洞會有些顧慮

古人

[the ancients;one who has passed away]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從容就義

非常鎮靜、毫無畏懼地為正義而死。 清 王夫之 《讀通鑑論·宋文帝》:“ 袁淑 死於元兇之難,從容就義,以蹈bai2刃。” 清 馮桂芬 《龐烈婦傳》:“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 陳毅 《紀念李大釗同志殉難三十周年》詩:“從容就義甚,大節凜不辱。”

可謂

(1) [it may be said (called)]∶可以說是;可以稱為

(2) [why]∶何為

管仲得行其知於國,國可謂亂乎?——《管子》

忠臣

[official loyal to his sovereign] 忠於君主,為君主效忠的官吏

忠臣之分。——《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