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新校改顏國旗招展騰騰氣 祝教園更貌院捨生輝振振歌

開業教育12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慶新校改顏國旗招展騰騰氣
下聯:祝教園更貌院捨生輝振振歌

參考注釋

改顏

(1).改變面容。 宋 蘇軾 《老翁井》詩:“改顏易服與世同,無使世人知有翁。” 清 王夫之 《南嶽賦》:“固有 神亥 逡巡而戒步, 燭陰 睥睨而改顏者矣。”

(2).引申指變節。《“五四”愛國運動資料·章宗祥》:“從前執政之官僚,未嘗無改顏事仇之事。”

國旗

[national flag] 由國家正式規定的代表本國的旗幟。其式樣、圖案和使用辦法由憲法或專門法律規定。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

招展

[flutter] 飄動;搖曳

花枝招展

騰騰

(1) [steaming;seething]∶比喻盛、旺盛。如:熱氣騰騰;怒火騰騰;怨氣騰騰;殺氣騰騰

(2) [drowsy;sleepy;dazed]∶朦朧;迷糊貌

枯腸發發澆成浪,醉眼騰騰看作嵐。——清· 錢謙益《謝藐姑太僕送酒》

(3) [soar]∶升騰

(4) 表示鼓聲、心跳聲、腳步聲的象聲詞

生輝

(1) [glorify]∶照得光輝奪目

晶瑩閃爍的枝形吊燈使滿室生輝

(2) [add splendor]∶增添光彩

古剎生輝

振振

(1).眾多貌;盛貌。《詩·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馬瑞辰 通釋:“振振,盛也。振振與下章繩繩、蟄蟄皆為眾盛,故《序》但以子孫眾多統之……《傳》訓為仁厚失之。” 陸德明 釋文:“振音真。”《後漢書·章帝八王傳贊》:“振振子孫,或秀或苗。” 唐 歐陽詹 《曲江池記》:“皇皇后辟,振振都人,遇佳辰於今月,就妙賞乎勝趣。” 明 宋濂 《題張如心初修譜敘後》:“積久愈昌,數世之後,將振振繩繩,懸龜繫魚,秉鈞當軸。” 清 惲敬 《贈光祿大夫陳公神道碑銘》:“自古高望華閥,品升於朝,門地著於天下,振振繩繩。”

(2).信實仁厚貌。《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毛 傳:“振振,信厚也。” 陸德明 釋文:“振音真。”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廟碑》:“振振 薛公 ,惟德之造。” 明 張居正 《應制題百子圖》:“應知皇澤遠,麟趾自振振。”

(3).群飛貌。《詩·魯頌·有駜》:“振振鷺,鷺於下。” 毛 傳:“振振,羣飛貌。” 宋 葉適 《葉君宗儒墓志銘》:“鴻冥冥, 芙蓉 之上;鷺振振, 黃塘 之下。”

(4).驕矜貌。《公羊傳·僖公九年》:“ 葵丘 之會, 桓公 震而矜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何休 註:“亢陽之貌。”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振振》:“《公羊》 葵丘 之會, 桓公 振振然。振振,矜誇也。”

(5).戰慄。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太陽病中》:“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意林》引《太公金匱》:“ 堯 居民上,振振如臨深淵; 舜 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 唐 李鹹用 《chun8宮詞》:“眼光滴滴心振振,重瞳不轉憂生民。”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