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聖門文學政事諸科,因應協機宜,十哲同符賜也達; 失我國社稷蒼生重望,勛猷光史冊,千秋共仰敬夫賢。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兼聖門文學政事諸科,因應協機宜,十哲同符賜也達;
下聯:失我國社稷蒼生重望,勛猷光史冊,千秋共仰敬夫賢。

對聯備註:

(清-黃炳焜《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聖門

(1).謂進入聖道之門。 漢 揚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門:由於qing5欲,入自禽門;由於禮義,入自人門;由於獨智,入自聖門。」

(2).謂 孔子 的門下。亦泛指傳 孔子 之道者。 漢 班固 《幽通賦》:「游聖門而靡救兮,雖覆醢其何補?」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惟我朝諸公為義理之學,髣彿聖門氣象爾。」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三》:「余近得《顏子》三卷,亦國朝人裒集,雖謂有功聖門,可也。」 清 曾國藩 《聖哲畫像記》:「 周 、 張 、 程 、 朱 ,在聖門,則德行之科也。」

文學

(1) [literature]∶用語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等

文學之趣味。——蔡元培《圖畫》

(2) [learning;knowledge]∶學問

胸中又沒文學

政事

[government affairs] 政府施政的事務

過問政事

諸科

(1). 唐 代對科舉考試常科中所有科目的總稱。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近代以諸科取士者甚多。」

(2). 北宋 時對科舉考試常科中除進士科以外的九經、五經、開元禮、三史、三禮、三傳、學究、明經、明法等其他科目的總稱。 南宋 盡廢諸科,科舉常選僅進士一科。《宋史·選舉志一》:「 宋 之科目,有進士,有諸科,有武舉。」《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嘉祐四年》:「癸巳,御 崇政殿 ,試禮部奏名進士及明經、諸科及特奏名進士、諸科。」

因應

猶順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論》:「 老子 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於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 清 王夫之 《知性論》:「以作用為性,夫人之因應,非無作用也。」

機宜

(1) [guidelines; principle of act]∶依據當時情況處理事務的方針、辦法等

面授機宜

(2) [reason]∶指事

十哲

指十位或十數位德才出眾者或某一方面突出的名人。(1)指 孔子 的十個弟子: 顏淵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 宰我 、 子貢 、 冉有 、 季路 、 子游 、 子夏 。自 唐 定製,從祀 孔 廟,列侍 孔子 近側。 開元 時, 顏淵 配享,升 曾參 ,後 曾參 配享,升 子張 。後代又增 有若 及 宋 朱熹 ,合稱「十二哲」。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廟碑》:「自四教遠而微言絶,十哲喪而大義乘。」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崇理學》:「 仁皇 ( 康熙 )夙好 程 朱 ……特命 朱子 配祠十哲之列。」參閱《論語·先進》、《舊唐書·禮儀志四》。(2)指十位名將。 唐 開元 十九年立 太公尚父廟 。 上元 元年,尊 太公 為 武成王 ,以名將十人為十哲: 白起 、 韓信 、 諸葛亮 、 李靖 、 李勣 列侍於左; 張良 、 田穰苴 、 孫武 、 吳起 、 樂毅 列侍於右。參閱《新唐書·禮樂志五》、《唐會要·武成王廟》。(3)指 唐 末十二位詩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敘不遇》:「同時有 許棠 與 喬 ( 張喬 ),及 喻坦之 、 劇燕 、 任濤 、 吳罕 、 張蠙 、 周繇 、 鄭谷 、 李棲遠 、 溫憲 、 李昌符 ,謂之十哲。」(4)指 前秦 名僧 鳩摩羅什 的十大弟子。參閱 唐 神清 《北山錄》卷四。(5)指善飲者十人。 明 袁宏道 《觴政·八之祭》:「今祀 宣父 曰酒聖……十哲曰 鄭文淵 、 徐景山 、 嵇叔夜 、 劉伯倫 、 向子期 、 阮仲容 、 謝幼輿 、 孟萬年 、 周伯仁 、 阮宣子 。」

同符

與……相合;相合。《文選·揚雄<甘泉賦>》:「同符三皇,録功五帝。」 李善 注引 文穎 曰:「符,合也。」《東觀漢記·馬援傳》:「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符 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南史·袁湛袁粲等傳論》:「昔 王經 峻節,既被旌於 晉 世, 粲 之貞固,亦改葬於 齊 朝,其激厲之方,異代同符者矣。」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兩浙金石之名》:「 木夫 此説,見其年譜中,正與 君謙 先後同符。」

社稷

[the god of the land and the god of grain — the state] 土神和穀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 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史記·陳涉世家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蒼生

(1).草木叢生之處。《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 孔 傳:「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蒼然生草木,言所及廣遠。」

(2).指百姓。《文選·史岑<出師頌>》:「蒼生更始,朔風變律。」 劉良 註:「蒼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詩:「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明 楊慎 《李光弼中潬之戰》:「儒者紙上之語,使之當國,豈不誤蒼生乎?」 鄒韜奮 《經歷》三二:「有害盡蒼生的黨,有確能為大眾謀幸福的黨。」

(3).罵落第秀才的話。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三五出:「狀元真大才,衙門面向兩扇開。你還不曾會讀書,蒼生還相見,休要來。」

重望

(1) [of great renown]∶很高的聲望

他在這一帶享有重望

(2) [great expectation]∶殷切的希望;厚望

寄予重望

史冊

[annals] 歷史記載;史書

載入歷史史冊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