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忠孝有完人抱朴存真功侔兩地參天不盡飛裾成蝶化 道術儒修無二致丸泥濟世澤衍藥池丹灶可徒遺履認鳧蹤

名勝廣東

對聯全文

上聯:神仙忠孝有完人抱朴存真功侔兩地參天不盡飛裾成蝶化
下聯:道術儒修無二致丸泥濟世澤衍藥池丹灶可徒遺履認鳧蹤

對聯備註:

(羅浮山:沖虛古觀,在羅浮山東麓,朱明洞之南,建於東晉,是葛洪所建四庵之一,原名都虛,是他修道煉丹行醫採藥之所,又稱葛洪祠。抱朴:葛洪,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術家,自號抱朴子;侔:齊等;道術:關於治道的方法;丸泥:泥丸,道家以人體為小天地,各部分皆賦予神名,腦即稱泥丸;澤衍:恩德展延;藥池丹灶:葛洪行醫採藥煉丹之遺蹟;可徒句:傳東漢王喬當葉縣令,每月初一、十五從縣裡到朝廷去,從不乘坐車馬,有個太史暗中窺看,發現每次他來時總有雙鳧飛來,有次張綱捕之,卻是王喬所著之履,後即以此典喻足跡所至)

參考注釋

神仙

(1) [supernatural being]∶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immortal]∶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忠孝

忠於君國,孝於父母。《孝經·開宗明義》“終於立身” 漢 鄭玄 註:“忠孝道著,乃能揚名榮親,故曰終於立身也。”《東觀漢記·北海敬王劉睦傳》:“大王忠孝慈仁,敬賢樂士。” 唐 韓愈 《潮州請置鄉校牒》:“人吏目不識鄉飲酒之禮,或未嘗聞《鹿鳴》之歌,忠孝之行不勸,亦縣之恥也。”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王風既降,聖教莫修,忠孝情衰,廉恥道喪。”

完人

[paragon;perfect man] 指完美的、沒有缺點的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抱朴

亦作“ 抱朴 ”。1.持守本真,不為外物所誘惑。《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後漢書·儒林傳下·謝該》:“猥使良才抱朴而逃,踰越山河,沉淪 荊 楚 ,所謂往而不反者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白岸亭詩》:“未若長疎散,萬事恆抱朴。” 清 譚獻 《明詩》:“有道術者,依仁據義,履中蹈和,則上合六義;懷才抱朴,言志永言,則旁通九流。”

(2).抱住樹皮。《文選·王褒<洞簫賦>》:“秋蜩不食,抱朴而長吟兮。” 李善 注引《蒼頡篇》:“朴,木皮也。”

見“ 抱朴 ”。

兩地

(1).兩處;兩個地方。 南朝 梁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詩》:“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 唐 元稹 《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兩地之憂,佇聽二天之諺。”《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鳳 遇見這位 安伯父 ,兩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見‘不求人’的這句話斷説不起。” 魯迅 許廣平 有《兩地書》。如:他們分居兩地多年了。

(2).猶兩府。借指中書省、樞密院。 宋 無名氏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子京兩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詩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雲自有三年信,明月長為兩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兩地,愁憤而薨,人以為此詩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詔條陳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兩地,所宜盡心,為國家諸事建明,不得顧避。”

參天

[be tall enough to reach to the sky;very tall] 高聳到空中

參天古樹

不盡

(1)

[not completely]∶不完全

不盡合理

(2)

[endless]∶沒有盡頭;不完

感恩不盡

蝶化

(1).比喻做夢。 元 謝宗可 《睡燕》詩:“金屋晝長隨蝶化,雕梁春盡怕鶯啼。”

(2).指物化,死去。 宋 周密 《悼楊明之》詩:“帳中蝶化真成夢,鏡里鸞孤枉斷腸。”參見“ 蝶夢 ”。

道術

(1) [administer a country means]∶治理國家的方法

(2) [Taoist magic arts]∶道家的法術

儒修

賢能的儒士。 清 陳夢雷 《贈臬憲於公》詩:“天意將澄濁,儒修欲返淳。”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採訪遺書》:“如 元 明 諸賢,以及國朝儒修,研究六經,闡明性理,潛心正學,醇粹無疵者,尚不乏人。”

二致

(1).指仁與孝。《後漢書·延篤傳》:“夫人二致同源,總率百行,非復銖兩輕重,必定前後之數也。” 李賢 註:“二致,仁、孝也。”

(2).不一致;兩樣。《宋史·儒林傳二·周堯卿》:“其學《春秋》,由 左氏 記之詳,得經之所以書者,至三《傳》之異同,均有所不取。曰:‘聖人之意豈二致耶?’”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五節:“一個朝代里,政治有治有亂,本質並無二致。”

丸泥

(1).一粒泥丸。 晉 葛洪 《抱朴子·備闕》:“彈鳥則千金不及丸泥之用,縫緝則長劍不及數分之針。”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夫丸泥已不能遏 彭蠡 之沸騰,獨賢亦焉能反流遁之失正。”

(2). 漢 劉向 《列仙傳·方回》:“ 方回 者, 堯 時隱人也……為人所劫,閉之室中,從求道, 回 化而得去,更以方印掩封其戶。時人言,得 回 一丸泥塗門戶,終不可開。”後用為歸隱的典實。 清 唐孫華 《乙酉元旦》詩之一:“衰年報謁心情嬾,欲取丸泥錮兩扉。”

(3). 漢 王元 說 隗囂 以兵守 函谷關 東拒 劉秀 :“今 天水 完富,士馬最強…… 元 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 函谷關 ,此萬世一時也。”見《後漢書·隗囂傳》。後用為守險拒敵的典實。 宋 陸游 《書悲》詩:“何當受詔出, 函谷 封丸泥。” 清 朱彝尊 《百字令·度居庸關》詞:“誰放十萬 黃巾 ,丸泥不閉,直入 車箱口 。”

(4).揉泥,團泥。《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討不從命” 裴松之 注引《江表傳》:“糧食乏盡,婦女或丸泥而吞之。” 晉 葛洪 《神仙傳·玉子》:“每與子弟行,各丸泥為馬與之,皆令閉目,須臾成大馬。”《花月痕》第四九回:“亦有良懦輩,忍飢丸泥吞。”

濟世

[assist one's generation] 在金錢、物質等方面救濟世人

濟世之舉

丹灶

煉丹用的爐灶。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守丹灶而不顧,鍊金鼎而方堅。”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 王甫 ﹞忽遇一道人,引至一處,過松下,有廢丹灶。” 清 趙翼 《沖祐宮》詩:“丹灶錙銖火,茶經粟粒芽。” 郁達夫 《題畫》詩之三:“爛爛猶餘丹灶氣,晚風吹作滿林霞。”

遺履

(1).典出《左傳·宣公十四年》:“ 楚子 使 申舟 聘於 齊 ,曰:‘無假道於 宋 。’” 申舟 途經 宋國 , 宋 華元 乃殺之。“ 楚子 聞之,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 楊伯峻 註:“此時 楚莊 在路寢,古人在室內不穿鞋。屨即後代之履,今之鞋。聞 申舟 被殺,怒而起,起而走。不及納屨。及者,送屨者追而及之也。”後以“遺履”指遇到憤怒之事,急忙出處理而不及納履。形容憤怒之極。《宋書·毛脩之傳》:“昔 宋 害 申丹 , 楚莊 有遺履之憤,況忘家殉國,尠有臣門,節冠風霜,人所矜悼。”按,《宋書》“申丹”,為“申舟”之誤。

(2).指遺棄之履。 唐 蔣防 《惜分陰賦》:“出處無瑕,故垂法於前賢;往來不遑,見遺履之莫顧。” 明 張居正 《素庵戴公墓志銘》:“故簪遺履蒙宸憶,賞以世延賁殊錫。”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