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恩德故鄉多,公真福壽全歸,只今瓊宴重逢,尚留闕典; 令子勛名天下望,我已憂傷終老,從此青山獨往,難冀知音。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平生恩德故鄉多,公真福壽全歸,只今瓊宴重逢,尚留闕典;
下聯:令子勛名天下望,我已憂傷終老,從此青山獨往,難冀知音。

對聯備註:

(清-《挽盛康聯》)

參考注釋

平生

(1) [all one’s life]∶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always]∶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恩德

[benevolence;favour] 恩惠

故鄉

[native place;hometown;birthplace] 家鄉,自己出生的地方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樂府詩集·木蘭詩》

福壽

幸福長壽。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 盜跖 、 莊蹻 之福壽, 齊景 、 桓魋 之富強,若引之先業,冀以後生,更為通耳。”《宋史·張齊賢傳》:“ 齊賢 母 孫氏 年八十餘,封 晉國太夫人 ,每入謁禁中,上嘆其福壽,有令子。”

全歸

謂保身而得善名以終。語出《禮記·祭義》:“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 唐 元結 《夏侯岳州表》:“公既壽而貴,保家全歸。” 胡適 《<三俠五義>序》:“向來小說家最愛教他的英雄福壽全歸。”參見“ 全受全歸 ”。

只今

如今;現在。 唐 李白 《蘇台覽古》詩:“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吳王 宮裡人。” 宋 陳師道 《春懷示鄰里》詩:“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清 李國宋 《朝天宮感懷》詩:“自昔鼎成龍已去,只今松老鶴還飛。” 郭沫若 《雄師百萬挽狂瀾》詩:“只今雙喜大臨門,‘七一’佳期水庫成。”

重逢

[meet again;have a reunion] 分別後又見面;再次相逢;再遇見

久別重逢

闕典

(1).殘缺的典章制度。語本 漢 揚雄 《劇秦美新》:“帝典闕而不補。”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釐三才之闕典,啟天地之禁闈。”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闕典未補,大備茲日。”後指古代傳下來的典章制度。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二:“ 乾德 四年郊,禮容樂節,刊正漸備,有司奏其闕典,但少宗廟殿庭宮懸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羆十二。”

(2).指史料記載上的缺漏。 金 王若虛 《君事實辨》:“ 曹操 征 烏桓 還,自謂幸勝而偏賞先諫者,可以為千古法也。 操 一生所行類皆不道之事,獨此一節有光清史,而 陳壽 略之,豈非闕典之甚哉!”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五·聖賢須目》:“今年譜但言﹝ 朱熹 ﹞有足疾而不言目疾,此誠闕典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二·題名碑》:“本朝最為右文,而題名碑止 順治 丙戌一科,丁亥已後無之。當時不知何故廢而不舉,後遂相沿,此闕典也。”

(3).猶憾事。 宋 邵雍 《首尾吟》之一:“豈謂古人無闕典, 堯夫 非是愛吟詩。” 清 袁於令 《雙鶯傳》第五折:“[醜]:‘是你不會勾搭,連我的孤老都送湯了,倒埋怨我。’[小浄]:‘這兩個人不闝我也是闕典。’” 阿英 《海上買書記》:“此書不得,在《李伯元傳》上,是一大闕典。”

令子

猶言佳兒,賢郎。多用於稱美他人之子。《南史·任昉傳》:“﹝ 任昉 ﹞四歲誦詩數十篇,八歲能屬文,自製《月儀》,辭義甚美。 褚彥回 嘗謂 遙 曰:‘聞卿有令子,相為喜之。所謂百不為多,一不為少。’” 唐 李商隱 《五言述德獻上杜七兄僕射》詩:“過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澳門紀略跋》:“徵君為同知 張君 令子,論世知大體,因書其大要而歸之。”

勛名

功名。《後漢書·張奐傳》:“﹝ 張奐 ﹞及為將帥,果有勛名。” 宋 蘇舜欽 《春日感懷》詩:“望國勛名晚,傷時歲月飛。” 清 吳偉業 《東萊行》:“ 左氏 勛名照汗青,過江忠孝數中丞。” 劍農 《武昌革命始末記》:“成則共圖勛名,敗則生靈塗炭。”

天下

(1) [land;whole China under heaven]∶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among people;on society]∶人世間,社會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all over the world;whole people]∶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rule;domination]∶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nature;between heaven and earth]∶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憂傷

[weigh down with sorrow;distressed;be laden with grief] 憂愁哀傷

內心憂傷

終老

[spend one’s remaining years till death] 指度過晚年;養老

為終老之計

從此

(1) [from this time on]∶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thenceforward]∶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青山

[green hill]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獨往

(1).猶言孤往獨來。謂超脫萬物,獨行己志。 三國 魏 嵇康 《四言贈兄秀才入軍》之十七:“含道獨往,棄智遺身。”《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許詢“自序”>》:“遣此弱喪情,資神任獨往。” 李善 註:“ 淮南王 《莊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輕天下,細萬物,而獨往者也。’ 司馬彪 曰:‘獨往,任自然,不復顧世。’” 唐 杜甫 《雨》詩:“浮俗何萬端,幽人有高步。 龐公 竟獨往, 尚子 終罕遇。”參見“ 獨往獨來 ”。

(2).一人前往。《周書·武帝紀下》:“諸將固請還師,帝曰:‘……卿等若疑,朕將獨往。’” 宋 蘇軾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詩之二:“不是溪山曾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章炳麟 《革命道德論》:“值大事之阽危,則能悍然獨往,以為生民請命。”

知音

(1) [a friend keenly appreciative of one’s talents]∶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託心意

子期死, 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列子·湯問》

(2) 後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3)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知心朋友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