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舊傳飛鳥耘田庶物效靈宜受鬼神報答 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茲向名山立廟百王來祀愈增宮聖嵯峨

名勝紹興

對聯全文

上聯: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舊傳飛鳥耘田庶物效靈宜受鬼神報答
下聯: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茲向名山立廟百王來祀愈增宮聖嵯峨

對聯備註:

(李漁題紹興禹陵)

參考注釋

飲食

(1) [diet]∶飯菜

含熱量低的飲食

(2) [food and drink]∶吃喝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飛鳥

(1).會飛的鳥類。亦泛指鳥類。《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呂氏春秋·功名》:“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惕飛鳥之跱衡。”

(2).指古代藏鉤遊戲中不固定屬於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風土記》曰:藏鉤之戲,分二曹以校勝負。若人耦則敵對,若奇則使一人為游附,或屬上曹,或屬下曹,名為飛鳥。”

庶物

[all things] 各種事物

三公三孤,以為論道之官;次置六卿,以分司庶務。——《隋書·百官志》

效靈

亦作“効靈”。顯靈。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晷緯昭應,山瀆效靈。”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敘畫》:“古先聖王受命應録,則有龜字効靈,龍圖呈寳。” 清 孫惠 《浚河行》:“璧馬於今不效靈,風濤簸蕩連樓櫓。”

報答

(1).猶答覆。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四》:“上甚悅。素聞其聲,虛心相待,每報答之,常手書稱字。”《周書·盧柔傳》:“書翰往反,日百餘牒。 柔 隨機報答,皆合事宜。” 唐 元稹 《酬樂天餘思不盡》詩:“次韻千言曾報答,直詞三道共經綸。” 宋 曾鞏 《答袁陟書》:“辱足下愛之深,處之重,不敢不報答。”

(2).酬報。《宋書·孝義傳·吳逵》:“ 逵 時逆取鄰人夫直,葬畢,眾悉以施之, 逵 一無所受,皆傭力報答焉。”《南史·齊南康王子琳傳》:“羣臣奉寶物名好,盡直數百金, 武帝 為之報答亦如此。”

(3).報謝恩惠。今多指用實際行動來表示感謝。《南史·江革傳》:“卿荷國厚恩,已無報答,乃為虜立銘,孤負朝廷。”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我當口中銜鐵,背上披鞍,報答你也。” 巴金 《朋友》:“你們待我太好了,我簡直沒法報答你們。”如:我們決心以更大的成績來報答黨的關懷

(4).報聘。《後漢書·鄭眾傳》:“今幸有度 遼 之眾揚威北垂,雖勿報答,不敢為患。”

卑宮

見“ 卑宮菲食 ”。

盡力

[strive] 竭盡全力

盡力相助

溝洫

(1).田間水道。《周禮·考工記·匠人》:“匠人為溝洫……九夫為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方十里為成,成間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洫。” 鄭玄 註:“主通利田間之水道。” 晉 左思 《蜀都賦》:“溝洫脈散,疆里綺錯,黍稷油油,稉稻莫莫。”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三幕:“我們要開溝洫。”

(2).借指農田水利。《論語·泰伯》:“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3).泛指田野。 南朝 宋 鮑照 《代貧賤愁苦行》:“運圮津塗塞,遂轉死溝洫。” 嚴復 《論中國教化之退》:“其富也,僭侈逾度,國家聽之;其貧也,轉乎溝洫,國家亦聽之。”

山立

象高山一樣屹立不動。《禮記·玉藻》:“立容,辨卑毋讇,頭頸必中,山立時行。” 孔穎達 疏:“山立者,若住立則嶷如山之固,不搖動也。” 晉 陸雲 《吳故丞相陸公誄》:“乃誓我眾,乃整我旅,神乾山立,雄旗電舉。”《新唐書·王雄誕傳》:“ 雄誕 愛人,善撫士,能致下死力,毎破城邑,整眾山立,無絲毫犯。” 元 袁桷 《元日朝回》詩:“千官山立歸文石,六衛嵩呼徹禁門。”

百王

歷代帝王。《荀子·不苟》:“百王之道,後王是也。”《漢書·董仲舒傳》:“蓋聞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樂天下洽和,百王同之。” 南朝 梁 沉約 《光宅寺剎下銘》:“濡足萬古,援手百王。” 唐 廣宣 《禁中法會應制》詩:“道場三教會,心地百王期。” 明 何景明 《郊觀》詩:“神祇二後配,禮樂百王殊。”

來祀

來年;後世。 漢 王充 《論衡·答佞》:“ 太史公 記功,故高來祀,記録成則著效明驗,攬載高卓,以 儀 ( 張儀 )、 秦 ( 蘇秦 )功美,故列其狀。”一本作“來禩”。《宋書·謝靈運傳》:“撥 楚 旅之休烈,傳芳素於來祀。”

增宮

層迭的宮殿。 漢 揚雄 《甘泉賦》:“增宮參差,駢嵯峨兮。”

嵯峨

[high and steep(mountain)] 形容山勢高峻

故園不可見,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頂嵯峨

怪石嵯峨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