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烝嘗祭繞猶存周禮樂 淵源講習奎光永仰宋星辰

書院11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山谷烝嘗祭繞猶存周禮樂
下聯:淵源講習奎光永仰宋星辰

對聯備註:

(方世敏題浙江瀛山書院四先生祠)

參考注釋

山谷

[valley] 兩山之間狹窄低凹的地方

[楊樹]不論在河灘、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長。——《楊樹》

烝嘗

本指秋冬二祭。後亦泛稱祭祀。《詩·小雅·楚茨》:“絜爾牛羊,以往烝嘗。” 鄭玄 箋:“冬祭曰烝,秋祭曰嘗。” 漢 蔡邕 《文范先生仲弓銘》:“立廟舊邑,四時烝嘗,歡哀承祀,其如祖襧。” 明 宋濂 《故秦母夫人金氏墓志銘》:“烝嘗賓燕,悉中條序。” 章炳麟 《社會通詮商兌》:“宗法者,敬宗而嚴父,寢廟烝嘗,以為大典。”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淵源

[source;origin] 源流,本原

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三國志·管寧傳》

事物淵源

講習

[lecture and study] 研討學習

講習班

講習兵法。——宋· 蘇軾《教戰守》

奎光

奎宿之光。舊謂奎宿耀光為文運昌明、開科取士之兆。 明 高明 《琵琶記·蔡宅祝壽》:“奎光已透三千丈,風力行看九萬程。” 明 李東陽 《春闈校文有作呈諸同考》詩:“滿地奎光天咫尺,隔簾人語夜分明。” 明 謝讜 《四喜記·雙桂聯芳》:“清世足文儔,萬丈奎光燭台斗。”

星辰

[stars] 星的總稱

日月星辰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