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聞常樂結緣福地仝講 經說法華勝義眾生圓覺

名勝浙江10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聲聞常樂結緣福地仝講
下聯:經說法華勝義眾生圓覺

對聯備註:

(椒江常樂講寺)

對聯聲聞常樂結緣福地仝講 經說法華勝義眾生圓覺書法欣賞

聲聞常樂結緣福地仝講 經說法華勝義眾生圓覺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聲聞常樂結緣福地仝講 經說法華勝義眾生圓覺】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聲聞

(1).亦作“ 聲問 ”。音信。《國語·越語上》:“寡君 句踐 乏無所使,使其下臣 種 ,不敢徹聲聞於天王。”《呂氏春秋·贊能》:“ 孫叔敖 、 沉尹莖 相與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聲問不知,修行不聞。”《漢書·蘇武傳》:“前發 匈奴 時, 胡 婦適產一子 通國 ,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北史·儒林傳下·劉炫》:“ 炫 與妻子相去百里,聲聞斷絶。”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謬誤》:“ 丁晉公 之逐,士大夫遠嫌,莫敢與之通聲問。”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唐 北庭 節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鎮留後 郭昕 率將士守境,與朝廷聲問中斷。”

(2).亦作“ 聲問 ”。名聲。《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韓非子·內儲說上》:“子聞寡人之聲聞,亦何如焉?”《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南陽 宋仲子 於 荊州 與 蜀郡 太守 王商 書” 裴松之 注引 晉 陳壽 《益州耆舊傳》:“ 商 字 文表 , 廣漢 人,以才學稱,聲問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論師﹞少好學,有才辯,聲聞遐被,法俗歸心。” 宋 沉遼 《真覺開堂》:“自諸祖述作已達者,皆著聲問。” 清 曹寅 《題雲辨上人小照》詩:“行識自來矜色相,聲聞何惜證飛仙。”參見“ 聲聞過情 ”。

梵文意譯。佛家稱聞佛之言教,證四諦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羅漢。《大乘義章》卷十七:“觀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聲聞。”《大乘義章》卷十七:“從佛聲聞而得道者,悉名聲聞。”《敦煌變文集·維摩經押座文》:“五百聲聞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證。”

結緣

[become attached to;form ties (of affection, friendship,etc.)] 佛教徒指與佛結下緣分。泛指結下緣分

他和音樂結了緣

福地

(1) [paradise;Happy Land]

(2) 幸福安樂的處所

(3) 指神仙的住地

經說

(1).經書的解說。《墨子》有《經說》上下篇。《漢書·藝文志》載《老子傅氏經說》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經說》六篇。 清 惲敬 《<大雲山房文稿二集>序》:“ 熙寧 、 寶慶 之會,時師破壞經説,其失也鑿;陋儒襞積經文,其失也膚。” 金松岑 《文學觀》:“爰舉其説,蓋有六焉,作者之林,視此可矣。一曰傳注,經説是也。”

(2).指佛經的言論。 南朝 梁武帝 《斷酒肉文》:“如此皆是經説,不可不信。”

華勝

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髮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 唐 顏師古 註:“勝,婦人首飾也; 漢 代謂之華勝。”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義眾

南北朝 時州郡鄉里自募之兵。《晉書·桓彝傳》:“ 蘇峻 之亂也, 彝 糾合義眾,欲赴朝廷。”《梁書·元帝紀》:“ 世祖 馳檄告四方曰:‘有能率動義眾,以應官軍,保全城邑,不為賊用,上賞方伯,下賞剖符。’”

圓覺

佛教語。指佛家修成圓滿正果的靈覺之道。 南朝 梁元帝 《揚州梁安寺碑序》:“旃檀散馥,無復圓覺之風。” 宋 曾慥 《類說·佛書雜說·無漏法門》:“人弗為惡,通乎晝夜之道,而即所謂圓覺也。”《紅樓夢》第一二○回:“方知 石兄 下凡一次,磨出光明,修成圓覺,也可謂無復遺憾了!”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