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者數十人,是否白雪陽春,獨先激楚; 都外五六里,應教黃鐘大呂,長奏甘棠。

名人名家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和者數十人,是否白雪陽春,獨先激楚;
下聯:都外五六里,應教黃鐘大呂,長奏甘棠。

對聯備註:

(清-張裕釗《戲台聯》)

參考注釋

是否

對不對;是不是。 宋 蘇軾 《申省乞不定奪役法議狀》:“乞取 孫尚書 及 軾 所議付臺諫給舍郎官,定其是否,然後罷其不可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我未曾到過外國,也不知他的説話,是否全靠得住。” 劉半農 《敲冰》詩:“請問人間:是否人人都有喝到的福?”

白雪陽春

《白雪》《陽春》是 戰國 時期 楚國 的兩支高雅歌曲。見《文選·宋玉〈楚王問〉》。後亦用以泛指高雅的詩歌和其他文學藝術。 宋 王禹偁 《為宰相謝賜御製歌詩表》:“台衡宸扆之銘,彼何膚淺;《白雪》《陽春》之句,空衒清新。” 明 徐霖 《繡襦記·鳴珂嘲宴》:“《白雪》《陽春》無敵,行雲響遏。”《醒世恆言·佛印師四調琴娘》:“詞歌《白雪》《陽春》,曲唱清風明月。”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一一一:“亡 秦 三戶事全殊,《白雪》《陽春》獻路隅。”參見“ 陽春白雪 ”。

激楚

(1).高亢淒清。《楚辭·招魂》:“宮庭震驚,發激楚些。”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章八元》:“少喜為詩,嘗於郵亭偶題數語,蓋激楚之音也。” 清 顧炎武 《賦得江介多悲風》:“哀音生地籟,激楚入天風。”

(2).激憤悲痛。《明史·張居正傳》:“事聞, 時行 等與六卿大臣合疏,請少緩之;刑部尚書 潘季馴 疏尤激楚。”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細侯》:“既聞 細侯 已嫁,心甚激楚。”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然此特後儒之言,實則激楚之言,奔放之詞。”

(3).曲名。《漢書·司馬相如傳上》:“ 鄢 郢 繽紛,《激楚》、《結風》。” 顏師古 注引 郭璞 曰:“《激楚》,歌曲也。” 唐 獨孤及 《東平蓬萊驛置酒留宴》詩:“ 齊 童如花解 郢 曲,起舞《激楚》歌《採蓮》。” 元 張憲 《白苧舞詞》:“輕雲冉冉白勝雪,《激楚》一曲迴風高。”

應教

魏 晉 以來稱應諸王之命而和的詩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歷山草堂應教》詩。 唐 王維 有《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詩。 趙殿成 箋註:“ 魏 晉 以來,人臣放文字間,有屬和於天子,曰應詔;於太子,曰應令;於諸王,曰應教。”

黃鐘大呂

見“ 黃鐘大呂 ”。

黃鐘,我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大呂,十二律中六種陰律的第四律。常連用形容音樂或文辭莊嚴、正大、和諧和高妙。《列子·楊朱》:“黃鐘大呂不可從煩奏之舞。何則?其音疏也。”亦作“ 黃鐘大呂 ”。《陸象山語錄》卷下:“先生之文如黃鐘大呂,發達九地,真啟 洙 、 泗 、 鄒 、 魯 之秘,其可不傳耶?” 毛錡 《<雲帆集>後記》:“洞蕭牧笛,我們固然需要,但我們更需要黃鐘大呂。”

甘棠

(1).木名。即棠梨。《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陸璣 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 宋 張孝祥 《青玉案·餞別劉恭父》詞:“甘棠庭院,芰荷香渚,儘是相思處。”

(2).《史記·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之滅 紂 ,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後遂以“甘棠”稱頌循吏的美政和遺愛。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非有聖智之君,惡有甘棠之臣?”《隸釋·漢趙相雍勸闕碑》:“至 趙國 府君,在官五載,蒞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元 武漢臣 《玉壺春》楔子:“三年為吏在 錢塘 ,近奉徵書入 建章 。自省循良無實政,終慙父老説甘棠。”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擬政聲馳。”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