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宰相度,副元老稱,十七年揚歷封圻,殊勛擬宋室范韓,唐家郭李; 統文武才,樹中外望,億萬姓瞻依祠宇,遺愛在大湖南北,全蜀東西。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宏宰相度,副元老稱,十七年揚歷封圻,殊勛擬宋室范韓,唐家郭李;
下聯:統文武才,樹中外望,億萬姓瞻依祠宇,遺愛在大湖南北,全蜀東西。

對聯備註:

(清-劉培元《挽駱秉章聯》)

參考注釋

相度

觀察估量。 宋 范仲淹 《耀州謝上表》:“臣相度事機,誠合如此。”《三國演義》第四九回:“ 孔明 辭別出帳,與 魯肅 上馬,來 南屏山 相度地勢。” 葉聖陶 《寒假的一天》:“﹝路﹞滑得很,一不留心就會跌交。我和弟弟只得手挽著手走,時時在店鋪的檐下站住,相度前進的路線。”

宰相的器量。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二:“夫朝廷用人,專論才德,而獨於輔臣,又責以‘相度’二字。蓋相,地道也,婦道也;地欲耐物,婦欲耐家。”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先恭王之正》:“居相位者,當有相度。”

元老

[senior statesman] 古時稱天子的老臣,現指政界年輩資望高的人

十七

十分之七。《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郭象 註:“世之所重,則十言而七見信。” 宋 蘇軾 《范景仁墓志銘》:“以今賦入之數十七為經費,而儲其三以備水旱非常。”

揚歷

(1).顯揚其所經歷。《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優賢揚歷,垂聲千載。” 裴松之 註:“《今文尚書》曰‘優賢揚歷’,謂揚其所歷試。” 晉 左思 《魏都賦》:“優賢著於揚歷,匪孽形於親戚。”

(2).謂顯揚賢者居官的治績。後多指仕宦的經歷。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高元裕》:“是後出入中外,揚歷貴位。” 宋 王禹偁 《請撰大行皇帝實錄表》:“然念臣 太平興國 五年,徒步應舉,再就御試,遂登文科,服勤州縣,揚歷四考。”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公揚歷清華,洊升卿士,熟於載筆之禮法,嫺於內庭之故實。”

封圻

(1).封畿。《漢書·文帝紀》:“封圻之內,勤勞不處。” 顏師古 註:“圻亦畿字。王畿千里。”

(2).疆土。 宋 梅堯臣 《送何都官通判虔州》詩:“ 楚 越 封圻接,帆檣上下頻。” 鄭觀應 《盛世危言·建都》:“惟當內修政事,外固封圻。”

(3).指封疆大吏。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裕靖節公殉難》:“ 道光 年間, 靖節公 ( 裕謙 )由知府薦擢封圻。”

殊勛

特出的功勳。《三國志·魏志·荀彧傳》:“ 董昭 等謂 太祖 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勛。” 隋 李德林 《天命論》:“ 太祖 挺生,庇民匡主,立殊勛於 魏 室,建茂績於 周 朝。” 宋 楊萬里 《赴文德殿聽麻仍拜表》詩:“夙退自欣還自笑,素餐便當策殊勛。”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共扶真主,各建殊勛。”

唐家

指 唐 朝。 宋 文天祥 《平原》詩:“ 唐 家再造 李郭 力,若論牽制公威靈。”

郭李

(1). 後漢 郭太 、 李膺 的並稱。 明 魏禧 《詠史詩和李鹹齋》之一:“ 曹瞞 營四方, 郭 李 非所匹。”

(2). 唐 郭子儀 、 李光弼 的並稱。 明 張煌言 《寄紀侍御衷文》詩之一:“ 赤松 游在安 劉 後, 郭 李 功名史並傳。”

文武

文武兼備的才能。《隋書·李雄傳》:“以卿兼文武才,今推誠相委,吾無北顧之憂矣。” 唐 袁暉 《奉和聖制送張尚書巡邊》:“欲識恩華盛平生文武才。”

中外

[inside and outside] 裡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萬姓

萬民。《書·立政》:“式 商 受命,奄甸萬姓。”《漢書·元帝紀》:“相守二千石誠能正躬勞力,宣明教化,以親萬姓,則六合之內和親,庶幾虖無憂矣。”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朱雀門外街巷》:“﹝ 迎祥池 ﹞唯每歲清明日,放萬姓燒香游觀一日。” 郭沫若 《長春集·歌頌中朝友誼》:“萬姓歡呼連草木,滿腔熱血涌波濤。”

瞻依

(1).瞻仰依恃。表示對尊長的敬意。語出《詩·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鄭玄 箋:“此言人無不瞻仰其父取法則者,無不依恃其母以長大者。” 宋 王安石 《祭歐陽文忠公文》:“然天下之無賢不肖,且猶為涕泣而歔欷。而況朝士大夫、平昔游從,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 明 張煌言 《上監國啟》:“臣不勝惶悚瞻依之至!” 清 孫枝蔚 《贈滕縣任明府淑源》詩:“上官齊勸慰,父老最瞻依。”

(2).借指父母。 王闓運 《王祭酒母鮑太夫人誄》:“少依慈訓,壯失瞻依。”

(3).敬仰依戀。 宋 蘇軾 《天章閣權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將往宅於靈宮,永懷攀慕;願少安於祕殿,無盡瞻依。”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一:“湖畔徘徊,山風吹面,情景竟是瞻依而不是賞玩。”

(4).形容聳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七》:“其下深壑中,始見居廬環倚,似有樓閣瞻依之狀,不辨其為公館、為廟宇也。”

祠宇

祠堂;神廟。《文選·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徘徊路寢,見先生之遺像;逍遙城郭,觀先生之祠宇。” 張銑 註:“祠宇,亦廟也。” 清 顧炎武 《勞山歌》:“八神祠宇在其內,往往棊置生金銅。” 清 沉欽圻 《生祠》詩:“誰為建祠宇,惟留後人思。” 黃鈞 《錦城紀游》詩:“ 杜公 祠宇春容老,堂上槐陰一尺深。”

遺愛

(1).謂遺留仁愛於後世。《國語·晉語二》:“死必遺愛,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漢書·敘傳下》:“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 唐 王維 《故右豹韜衛長史賜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門而鳧舃,皆為政以德,遺愛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廣濟》詩:“知君忠孝志,遺愛 楚 人間。”

(2).指留於後世而被人追懷的德行恩惠貢獻等。《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天子以 張翕 有遺愛,乃拜其子 湍 為太守。” 晉 陶潛 《影答形》詩:“立善有遺愛,胡可不自竭。”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愛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年》:“及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杜預 註:“ 子產 見愛,有古人之遺風。”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治國以體,民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餘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新唐書·崔琳傳》:“﹝ 崔琳 ﹞ 天寶 二年卒,祕書監 潘肅 聞之,泫然曰:‘古遺愛也!’”

(4).愛未遍及;偏愛。《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扶風 人 孟佗 ,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

(5).謂拋棄親愛之人。《宋書·氐胡傳·胡大且渠蒙遜》:“臣伏尋 頭元嘉 以來,實有忠誠於國,棄親遺愛,誠在可嘉。”

(6).指死者遺留下的所愛的人或物。《西湖佳話·六橋才跡》:“太后因不悅道:‘先帝遺愛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個釋放之意。”

南北

(1) [north and south]∶北方和南方

(2) [from north to south]∶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東西

(1) [thing]∶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people and animal]∶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