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十九司徭峒人民,至今已同軌同倫,新學頓殊椎結俗; 通一萬里象胥文字,到處有佩觿佩韘,邊城能識諭蒙書。
對聯全文
上聯:合十九司徭峒人民,至今已同軌同倫,新學頓殊椎結俗;
下聯:通一萬里象胥文字,到處有佩觿佩韘,邊城能識諭蒙書。
對聯備註:
(清-李彥章《文同義學聯》)
參考注釋
合十
原為 印度 的一般敬禮,佛教徒亦沿用。兩手當胸,十指相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明公 恕齋 ,嘗為 獻縣 令,良吏也。官 太平府 時,有疑獄,易服自察訪之,偶憇小菴,僧年八十餘矣,見公合十肅立。」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附集·我的第一個師父》:「善男信女們也個個『合十讚嘆,歡喜布施,頂禮而散』了。」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六:「這佛像有二尺來高,金光閃閃,滿臉堆笑,雙手合十,瞅著人間。」參見「 合掌 」。
九司
九卿。《文選·何晏<景福殿賦>》:「三事、九司,宏儒碩生。」 李善 註:「九司,九卿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圓丘歌》之十一:「六典聯事,九司鹹則。」詳「 九卿 」。
峒人
舊稱西南地區聚居于山區的少數民族。 宋 陸游 《游臥龍寺》詩:「峒人爭趁五更市,我亦來追六月涼。」 清 陸次雲 《峒溪纖志》卷上:「峒人以 苗 為姓,好爭喜殺。在 石阡 、 朗溪 二司者,多類漢人…… 粵 西有峒人,彈胡琴,吹六管,女善漢音 楚 歌。」
至今
(1) [up to now]∶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to this day;so far]∶直到今天
同軌
(1).車轍寬度相同。《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2).引申為同一、一統。《漢書·韋玄成傳》:「四方同軌,蠻貊貢職。」 顏師古 註:「同軌,言車轍皆同,示法制齊也。」《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十一年》:「承平之主,所以不親戎事,或以同軌無敵,或以懦劣偷安。」 胡三省 註:「天下混一,則車同軌·書同文。」 清 王韜 《亞洲半屬歐人》:「如圖富強之術,而使東西之同軌合轍者,要不外乎此。」
(3).指古代 華夏 諸侯國。《左傳·隱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 杜預 註:「言同軌,以別四夷之國。」 漢 班固 《bai1虎通·崩薨》:「天子七月而葬,同軌必至。」《舊唐書·李珏傳》:「今遵同軌之會,適去於中邦;告遠夷之使,未復其來命。」
(4).謂同路而行。 唐 杜甫 《冬末以事之東都湖城東遇孟雲卿因為醉歌》:「豈知驅車復同軌,可惜刻漏隨更箭。」
(5).比喻方法、法則等相同。《韓非子·八奸》:「此皆俱進俱退,皆應皆對,一辭同軌以移主心者也。」《文選·班固<幽通賦>》:「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軌。」 李善 注引 劉德 曰:「人道既然,仰視天道,又同法也。」 南朝 齊 謝鎮之 《與顧道士書》:「葢聞佛之興世也,古昔一法,萬界同軌。」
同倫
(1).同一等第。《穀梁傳·文公十八年》:「秋, 公子遂 、 叔孫得臣 如 齊 ,使舉上客,而不稱介,不正其同倫而相介,故列而數之也。」
(2).同類。 漢 賈誼 《新書·等齊》:「君臣同倫,異等同服,則上惡能不眩於其下?」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當念眾生現富單那形、鳩槃荼形、夜迦形,或人生中粗弊如畜,福力輕微,或生疣贅,五官不全,同倫譏厭,己亦厭苦,我當巧術而以度之。」
(3).同一道德標準。《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孔穎達 疏:「行同倫,倫,道也,言人所行之行皆同道理。」
新學
(1) [new learning]
(2) 初學;亦指初學的人
(3) 特指漢末王莽新朝時的古文經學;又指北宋王安石的經學
椎結
見「 椎髻 」。
通一
謂融通為一。 漢 賈誼 《新書·道德說》:「外內通一,則為得失。」 唐 陸龜蒙 《復友生論文書》:「《禮》《樂》二記,雖載聖人之法……未能通一純實,故時有齟齬不安者。」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gong1產1黨。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象胥
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員。亦用以指翻譯人員。《周禮·秋官·象胥》:「掌 蠻 、 夷 、 閩 、 貉 、 戎 、 狄 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諭説焉,以和親之。」《舊唐書·玄宗紀論》:「 象郡 、 炎州 之玩, 雞林 、 鯷海 之珍,莫不結轍於象胥,駢羅於典屬。」 明 唐順之 《喜峰口觀三衛貢馬》詩:「槃舞呈鞮革,侏言譯象胥。」 清 徐果亭 《聖武功成詩》:「正朔通魚海,輿圖拓象胥。」 劉師培 《<文章學史>序》:「象胥之官,掌傳王言於夷使,使之諭説和親,入賓之歲,則協禮以傳詞,此文之施於通譯者也。」
文字
(1) [characters;script]∶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2) [writing]∶文章;作文
文字通順
(3) [written language]∶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俄文
(4) [documents]∶文書;公文
行文字
(5) [secret letter]∶密信
得此文字
到處
[at all places;everywhere;about] 各處;處處
陪客人到處參觀
到處找他
佩觿
亦作「 佩觹 」。亦作「 佩觽 」。1.佩戴牙錐。觿,象骨製成的解繩結的角錐。亦用為飾物。佩觿,表示已成年,具有才幹。《詩·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觿。」 毛 傳:「觿所以解結,成人之佩也。」 漢 劉向 《說苑·脩文》:「能治煩決亂者佩觿,能射御者佩韘。」 唐 元稹 《王悅昭武校尉行左千牛備身》:「佩觹有趨蹌之美,釋褐參待從之榮。」
(2).佩帶的牙錐。
佩韘
(1).佩戴牙玦或玉玦。韘,射箭時戴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鉤弦的工具。以象骨、玉石製成。又叫「玦」,俗名「扳指」。為古代成人所佩之物。「佩韘」表示已成年。《詩·衛風·芄蘭》:「芄蘭之葉,童子佩韘。」 毛 傳:「韘,玦也。能射御則佩韘。」
(2).佩戴的牙玦或玉玦。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親定陵寢》:「﹝ 章皇 ﹞因自取佩韘擲之,諭侍臣曰:『韘落處定為佳穴,即可因以起工。』」
邊城
[cities on the border] 臨近邊界的城市
諭蒙
教導童蒙。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唐人雜記》:「《漫叟詩話》云:『世有《青衿集》一編,以授學徒,可以諭蒙。』」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不著衣冠門前久謝乘軒客
名勝,南京,11字對聯對聯:兩浙東西,十年薄宦; 大江南北,一個閒人。
名人名家,題贈,10字對聯對聯:花節過丁香,喜我至剛逢穀雨;
名人名家,14字對聯對聯:節日人共樂 神州地皆春
元旦節,5字對聯對聯:風節為貞金樂石 心神如秋月春雲
名勝,集句,7字對聯對聯:斷岫生殘月; 流泉出落花。
名人名家,6字對聯對聯:苦遭白髮不相放 長恐青山與世新
名勝,7字對聯對聯:莽傅積翠法南老之歸休樓建七楹檐高八尺草鞋不用袈裟裹贏得聞眠白晝掠漢還憐紅日速
佛教對聯:攜酒上層樓想屈子招魂賈生對策縱談楚國多才二千年往事猶存秋雨正吟詩遺興豈徒韓吏部
名勝,湖南對聯:你莫巧扮真假假作真時真亦假到頭來難識廬山真面目
戲院對聯:祖國花朵 未來主人
兒童節,4字對聯對聯:翠邑慈篁輝錦幃 香分籬菊點斑衣
壽聯,分月女壽,九月壽,7字壽聯對聯:同學盡知名士,不遠數千里而來,講貫切磋,實為兩粵英才淵藪;
名人名家,書院對聯:六根未淨六欲未除聽此間暮鼓晨鐘說方便法
名勝,湖北,戲院對聯:火炭柴頭向來寒如冰屑 黃瓜茄子咬著硬似鐵釘
佛教,10字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