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嗟咨,民曰怨咨,天不慭遺一老; 入則周召,出則方召,公能媲美千秋。

輓聯名人名家14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帝曰嗟咨,民曰怨咨,天不慭遺一老;
下聯:入則周召,出則方召,公能媲美千秋。

對聯備註:

(清-岑毓英《挽左宗棠聯》)

參考注釋

嗟咨

慨嘆。《新唐書·裴矩傳》:“蠻夷嗟咨,謂中國為‘仙晨帝所’。” 元 楊果 《翠裙腰·綠窗愁》套曲:“有客持書至,還喜卻嗟咨。” 明 沉鯨 《雙珠記·珠傳女信》:“今日裡骨肉驩虞,相慶幸,免嗟咨。” 張際亮 《石亭》詩:“誰能罪真宰,蒿目空嗟咨。”

怨咨

亦作“ 怨訾 ”。怨恨嗟嘆。《書·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禮記·緇衣》引作“怨資”。 陳澔 集說:“資,《書》作咨,此傳寫之誤。”《逸周書·太子晉解》:“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為帝。” 孔晁 註:“訾,嘆恨也。” 唐 皮日休 《原謗》:“是其怨訾恨讟,蓰倍於天矣。” 宋 陸游 《雨雪兼旬有賦》:“祁寒人怨咨,千載語猶驗。” 劉師培 《悲佃篇》:“如 趙甲 四十頃分給二十家, 甲 止得五十畝,寧不怨咨?”

不慭遺

不願留。《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後用作對大臣逝世表示哀悼之辭。 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天不憖遺老,俾屏我王。”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天不憖遺,奄見薨落。” 唐 高彥休 《唐闕史·丞相蘭公晚遇》:“及薨於位,上再興不憖遺之嘆,而廢常朝者三日,冊贈之禮,有加美焉。”亦省作“ 不憖 ”。 唐 顏真卿 《康使君神道》:“天乎不憖,其恨若何!”

一老

(1).指年高德劭之人。《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左傳·哀公十六年》:“ 孔子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

(2).泛稱老者。 唐 王維 《酬諸公見過》詩:“仰厠羣賢,皤然一老。” 宋 陳師道 《還里》詩:“向來千里聚,一老尚徜徉。”

(3).指元老。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昔 湯 入 夏 ,付國於 文祀 ; 西伯 之 殷 ,委國於一老。” 王闓運 《哀江南賦》:“既傷一老,申命元臣。”

周召

亦作“ 周邵 ”。 周成王 時共同輔政的 周公 旦 和 召公 奭 的並稱。兩人分 陝 而治,皆有美政。《禮記·樂記》:“武亂皆坐, 周 召 之治也。”《楚辭·劉向<九嘆·愍命>》:“戚 宋萬 於兩楹兮,廢 周 邵 於遐夷。” 王逸 註:“ 周 , 周公 旦 也; 邵 , 邵公 奭 也。” 唐 張說 《詔宴薛王山池序》:“《二南》邁 周 召 之風,百辟形金石之詠者也。” 清 金農 《懷甬東邢十九叔秋試》詩之二:“白頭未嫁守家機, 周 召 餘風好發揮。”

方召

亦作“ 方邵 ”。 西周 時助 宣王 中興之賢臣 方叔 與 召虎 的並稱。後借指國之重臣。《宋書·王鎮惡傳》:“﹝ 鎮惡 ﹞實扞城所寄,國之 方 邵 也。” 隋 盧思道 《勞生論》:“ 方 邵 重臣,外揚武節。” 唐 李華 《盧中郎齋居記》:“廟堂風力之臣,征鎮皆 方 召 之老。”《舊唐書·太宗紀上》:“ 周宣 驅馳 方 召 ,亦能制勝 太原 。”

公能

公正能幹。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 峻 ( 任峻 )以公能,召拜選。文武吏各盡其用,發剔姦盜,不得旋踵,民間皆畏之。”《北史·辛雄傳》:“自後每有疑議, 雄 ( 辛雄 )與公卿駁難,事多見從。於是,公能之名甚盛。”

媲美

[match;equal;compare favourably with;rivol] 美好程度可以相比;比美

直邁三代而媲美唐虞矣。——達三《宋學淵源記序》

敢與西施媲美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