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笑欣欣喜弟喜兄都入學 童生愁慘慘恨祖恨父不登科

名著12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公子笑欣欣喜弟喜兄都入學
下聯:童生愁慘慘恨祖恨父不登科

對聯備註:

(《初刻拍案驚奇》)

參考注釋

公子

[son of a high official] 古代稱諸侯兒子或女兒,後來稱豪門世家的兒子,也用來尊稱別人的兒子

大公子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欣欣

喜笑貌。《水滸傳》第二六回:“老婆哭道:‘笑欣欣出去,卻怎地這般歸來!’”《紅樓夢》第五十回:“只見 寶玉 笑欣欣擎了一枝紅梅進來。”

入學

(1) [start school]∶開始國小學習

我國兒童六、七歲入學

(2) [enter a school]∶開始進某個學校學習

新生後天入學

童生

[pupil;scholars failed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文童之別稱。明清的科舉制度,凡是習舉業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都稱為童生或儒童

愁慘慘

慘澹淒涼貌。 三國 魏 曹植 《靜思賦》:“愁慘慘以增傷悲,予安能乎淹留。” 殷夫 《小母親》:“她抬起頭來望望亭子間的窗兒,透進的還是一股愁慘慘的天空。”

不登

(1).歉收。《禮記·曲禮下》:“歲凶,年穀不登。”《漢書·元帝紀》:“歲數不登,元元睏乏,不勝饑寒。” 宋 蘇軾 《許州西湖》詩:“ 潁川 七不登,野氣長蒼莽。” 清 吳敏樹 《先考行狀》:“今歲頗不登,貸者艱償,不如放之。”

(2).不升。《左傳·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則害上,不登於明堂。”

(3).不用。《左傳·隱公五年》:“鳥獸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楊伯峻 註:“不登於器,猶言不用於製成軍國之重要器物。”

(4).不與,不贊成。《左傳·襄公元年》:“於是為 宋 討 魚石 ,故稱 宋 ,且不登叛人也。” 杜預 註:“登,成也。不與其專邑叛君,故使 彭城 還繫 宋 。” 楊伯峻 註:“不登即不贊同。”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幕府惟強幹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捲起征。”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