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物無私,薦賢無隱,中興將相,汲引功多,獨將憂憤著書,立德立功,我公不死; 慮患之遠,謀國之忠,天下梯航,綢繆心苦,太息孤臣被謗,而今而後,其誰與歸?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待物無私,薦賢無隱,中興將相,汲引功多,獨將憂憤著書,立德立功,我公不死;
下聯:慮患之遠,謀國之忠,天下梯航,綢繆心苦,太息孤臣被謗,而今而後,其誰與歸?

對聯備註:

(清-漢超《挽郭嵩燾聯》)

參考注釋

待物

(1).接納外物。《莊子·人間世》:“氣也者,虛以待物者也。” 成玄英 疏:“虛空其心,寂泊忘懷,方能應物。”

(2).指有求於外物。《莊子·山木》:“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王先謙 集解引 宣穎 曰:“又何求於外物?” 成玄英 疏:“當分名足,不待於物也。”

(3).對待他人。《文子·道德》:“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從規我者乎?”

(4).泛指待人接物。《晉書·元帝紀》:“帝性簡儉沖素,容納直言,虛己待物。”《宋書·武帝紀中》:“ 司馬平西 體國忠貞,款愛待物,當於古人中求耳。”《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 唐 孔穎達 疏:“推忠於人,以信待物,人則親而尊之,其德日進。”

無私

(1) [selflessness;disinterested;inselfish]∶不只是顧自己的利益

無私奉獻

(2) [unselfishness]∶沒有私心

無隱

(1).沒有隱瞞或掩飾。《禮記·檀弓上》:“事君有犯而無隱。” 晉 僧朗 《答晉主昌明書》:“夫至人無隱,德生為聖。” 宋 徐鉉 《送高郎中出為婺源建威軍使》詩:“危言昔日嘗無隱,壯節今來信不凡。” 清 趙翼 《簷曝雜記·王雲錦》:“上問其元日何事,具以實對。上嘉其無隱。”

(2).沒有隱士。《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漢 揚雄 《連珠》:“明君取士,貴拔眾之所遺……是以巖穴無隱,而側陋章顯也。”

(3).沒有隱蔽,完全顯露。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循吏》:“海邊有 越王石 ,常隱雲霧。相傳雲清廉太守乃得見。 願 往觀試,清徹無隱。”

中興

[resurgence of a country] 通常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

國家中興

中興機會。——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將相

將帥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墨子·法儀》:“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雖至士之為將相者皆有法。”《史記·高祖本紀》:“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 漢王 為皇帝。” 唐 李涉 《與梧州劉中丞》詩:“三代 盧龍 將相家,五分符竹到天涯。”

汲引

(1) [guide;draw up (water) and conduct it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引導;開導

(2) [promote]∶比喻提拔或薦推人才

汲引忘疲,獎提不倦。——駱賓王《上兗州刺史啟》

憂憤

[worried and indignant] 憂慮悲憤;憂慮憤恨

憂憤不平

積憂憤。——清· 方苞《獄中雜記》

著書

撰寫著作

立德

樹立德業。《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孔穎達 疏:“立德,謂創製垂法,博施濟眾,聖德立於上代,惠澤被於無窮。”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若夫立德必須貴乎,則 幽 厲 之為天子,不如 仲尼 之為陪臣也。” 清 錢謙益 《戶科給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給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為之。”

立功

[do a deed of merit;do a meritorious deed;make contribution;render meritorious service] 建功勞;做出貢獻

為國立功

慮患

憂慮禍患。《荀子·大略》:“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三國志·魏志·楊阜傳》:“惟陛下慮患無形之外,慎萌纖微之初。” 宋 蘇轍 《歷代論一·漢文帝》:“為天下慮患,而使好名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為 鼂錯 者鮮矣!” 清 龍啟瑞 《讀<曹參傳>書後》:“且 參 能幸而薨於 孝惠 之世耳,使天假之年得見 呂后 、 產 、 祿 之事,不知 參 將以歌謼日飲者治之耶,抑皇然慮患之不暇給也?”

謀國

(1).謀劃取得國家政權。《後漢書·馮異岑彭等傳贊》:“奇鋒震敵,遠圖謀國。” 三國 魏 嵇康 《太師箴》:“故君位益侈,臣路生心。竭智謀國,不吝灰沉。”

(2).為國家利益謀劃。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十:“ 禹 非但不能謀國,亦不善養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征安南》:“ 夏貴溪 不欲用兵,亦謀國遠慮,迨其後議復 河套 ,又力主其事,致陷重辟。”京劇《楊門女將》第三場:“ 寇天官 ,謀國之道,持重為是啊!”

天下

(1) [land;whole China under heaven]∶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among people;on society]∶人世間,社會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all over the world;whole people]∶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rule;domination]∶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nature;between heaven and earth]∶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梯航

(1).梯與船。登山渡水的工具。 唐 呂溫 《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翹企聖域,莫知所從,如仰高山、臨大川,未獲梯航,而欲濟乎深、臻乎極也。” 清 趙翼 《八十自壽》詩:“炎徼風清無瘴癘,蠻陬地闢有梯航。”

(2).引申指有效的途徑。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悟不可恃,勤不可間;悟以見心,勤以盡力:此學詩之梯航也。”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白於玉》:“曩所授,乃《黃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也。”

(3).亦作“ 梯杭 ”。“梯山航海”的省語。謂長途跋涉。 唐玄宗 《賜新羅王》詩:“玉帛遍天下,梯杭歸上都。”杭,通“ 航 ”。 宋 張孝祥 《念奴嬌·仲欽提刑仲冬行邊》詞:“梯航入貢,路經頭痛身熱。”

(4).指水陸交通。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治定》:“而今應受天王寵,看萬國梯航一旦通。” 嚴復 《論世變之亟》:“自勝代末造,西旅已通,迨及國朝,梯航日廣。”

(5).比喻引薦人才。 唐 黃滔 《啟刑部鄭郎中》:“郎中模楷詞林,梯航名路,每慮或遺於片善,常憂不採於一言。”

綢繆

(1) [bind tightly]∶緊密纏縛

綢繆束薪。——《詩·唐風·綢繆》

(2) [be sentimentally attached]∶chan3綿;情意深厚

發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吳質《答東阿王書》

綢繆之旨,有同骨肉。——盧湛《贈劉琨一首並書》

太息

(1) [have a deep sign] 即“嘆氣”。

(2) 生理現象。以呼氣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稱為一息,一息脈動四次,三息之後有一次深呼吸,脈五動,脈診上稱為“閏以太息”。病理情況下,若患者頻頻吸氣,稱為善太息,它是一個症狀,可由肝膽鬱結,肺氣不宜引起

(3) 表示某種感情

陳涉太息回。——《史記·陳涉世家

感動太息。——清· 張廷玉《明史》

孤臣

(1).孤立無助或不受重用的遠臣。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 唐 柳宗元 《入黃溪聞猿》詩:“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明 王世貞 《鳴鳳記·封贈忠臣》:“鯁骨孤臣,芳年俊英,塤箎連奏同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孤臣 左良玉 ,遠在邊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該萬死。” 清 丘逢甲 《離台詩》之一:“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參見“ 孤臣孽子 ”。

(2).孤陋無知的臣子。《文選·張衡<東京賦>》:“ 由介 以 西戎 孤臣,而悝 穆公 於宮室。” 薛綜 註:“孤臣,孤陋之臣也。”《資治通鑑·晉元帝太興四年》:“ 導 ( 王導 )忠素竭誠,輔大業,不宜聽孤臣之言,惑疑似之説,放逐舊德,以佞伍賢。”

而今而後

從今以後。《論語·泰伯》:“而今而後,吾知免夫。” 漢 張衡 《東京賦》:“而今而後,乃知大 漢 之德馨,鹹在於此。” 宋 文天祥 《自贊》:“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魯迅 《書信集·致蔣抑卮》:“而今而後,吾將以烏托邦目 東櫻館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