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奇夷難,邁德振民,史傳千秋無愧色; 偃革辭軒,銷金罷刃,輔星一夕忽韜光。

輓聯名人名家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拔奇夷難,邁德振民,史傳千秋無愧色;
下聯:偃革辭軒,銷金罷刃,輔星一夕忽韜光。

對聯備註:

(清-郭柏蔭《挽曾國藩聯》)

參考注釋

拔奇

(1).選拔奇才。《漢武故事》:“上喜接士大夫,拔奇取異,不問僕隸,故能得天下奇士。”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拔奇夷難,邁德振民。”《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拔奇取異,興微繼絶,望側階而容賢,候景風而式典。” 李善 注引 晉 王隱 《晉書》:“ 羊祜 曰:‘吾不能取異於屠釣,拔奇於版築,豈不愧知人之難哉!’”

(2).挺拔奇特。 明 高啟 《游靈岩記》:“ 吳城 東無山,唯西為有山,其峯聯嶺屬,紛紛靡靡,或起或伏,而 靈巖 居其間,拔奇挺秀,若不肯與眾峯列。”

夷難

平定禍亂。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濟世夷難之智,而受困魏闕之下。”《新唐書·楊復光傳》:“ 楚鄖公 辛 不敢讎君而忘父冤, 昭愍 之世,兩軍寵遇有厚薄,而卒用 存亮 夷難,功莫及者。”

邁德

語出《書·大禹謨》:“ 皋陶 邁種德。”謂勉力樹德。 三國 魏 吳質 《在元城與魏太子箋》:“邁德種恩,樹之風聲。”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拔奇夷難,邁德振民。” 唐 皮日休 《補<大戴禮·祭法>文》:“吾之先師 仲尼 ,邁德於百王,垂化於萬世。”

史傳

史冊;歷史。《晉書·鄭方傳》:“博涉史傳。”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歷代史傳,無不貫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關帝 祠中,皆塑 周將軍 ,其名則不見於史傳。” 阿英 《方誌敏同志早年寫的小說》:“研究他的史傳和文學生活,都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無愧色

亦作“ 無媿色 ”。沒有羞慚的表現。《後漢書·郭太傳》:“﹝ 蔡邕 ﹞謂 涿郡 盧植 曰:‘吾為碑銘多矣,皆有慙德,唯 郭有道 無愧色耳。’”《晉書·孫楚傳論》:“ 孫楚 體英絢之姿,超然出類,見知 武子 ,誠無媿色。”《北史·儒林傳下·黎景熙》:“於時倫輩,皆位兼常伯,車服華盛,唯 季明 獨以貧素居之,而無愧色。”

偃革

指停止戰爭。《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五·君臣同慶樂》:“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舊五代史·末帝紀上》:“方期偃革,遽嘆遺弓。”參見“ 偃革為軒 ”。

銷金

(1).銷熔金屬。《淮南子·覽冥訓》:“若夫以火能焦木也,因使銷金,則道行矣。” 北齊 劉晝 《新論·利害》:“銷金在罏,盜者弗掬,非不欲也,掬而灼爛。”《水滸傳》第一○五回:“附此山外,依舊是銷金般烈日,蜩蟬亂鳴,鳥雀藏匿。”

(2).特指銷毀兵器。《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偃革辭軒,銷金罷刃。” 呂延濟 註:“金、刃,兵器也,皆銷毀罷去之,示不用兵也。”

(3).嵌金色線。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公主出降》:“又有宮嬪數十,皆真珠釵插吊朵玲瓏簇羅頭面,紅羅銷金袍帔。”《水滸傳》第三四回:“林子中跳出三個好漢來……都戴著一頂銷金萬字頭巾。”《紅樓夢》第二六回:“只見小小一張填漆床上,懸著大紅銷金撒花帳子。”

(4).指嵌金色的物品。《宋史·食貨志下二》:“京城之銷金。 衢 信 之鍮器, 醴 泉 之樂具,皆出於錢。”

(5).灑金,敷灑金粉。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經書則造於 成都 ,用碧硾紙銷銀書之,卷首悉有銷金圖畫。”

輔星

星名。即大熊座第80號星。北斗七星第六顆星(古籍稱“開陽”)的伴星。《史記·天官書》:“輔星明近,輔臣親彊;斥小,疏弱。”《晉書·天文志》:“輔星傅乎開陽,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七政星明,其國昌,輔星明,則臣強。”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歙山斗星硯》:“石色正天碧,細羅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狀,輔星在焉。因目之為斗星硯。” 明 何景明 《告咎文》:“又使北斗以振紀兮,命輔星以佐之。”

一夕

(1).一夜。《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漢 劉向 《九嘆·逢紛》:“思南 郢 之舊俗兮,腸一夕而九運。”

(2).指極短的時間。 宋 蘇軾 《徐州上皇帝書》:“散冶戶之財以嘯召無賴,則烏合之眾,數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韜光

(1).斂藏光采。 漢 孔融 《離合作郡姓名字詩》:“玟璇隱曜,美玉韜光。” 唐 韓偓 《元夜即席》詩:“桂兔韜光雲葉重,燭龍銜耀月輪明。”

(2).比喻隱藏聲名才華。 南朝 梁 蕭統 《<陶淵明集>序》:“聖人韜光,賢人遯世。”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學 子陵 遁跡在 嚴灘 ,似 呂望 韜光在 渭川 。” 魯迅 《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韜光里巷,處之怡然。”

(3). 唐 代名僧, 蜀 人,能詩,住 杭州 靈隱寺 ,與郡守 白居易 為詩友。 穆宗 長慶 年間,於 靈隱山 西北 巢枸塢 築寺,後人名之 韜光寺 ,亦省稱 韜光 。 清 周準 《宿靈隱寺梵香閣曉起眺望》詩:“行當訪 韜光 ,直上松雲頂。” 張昭漢 《絕句十二首和先君韻》之四:“竹杖芒鞋任所適,朝游 靈隱 暮 韜光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