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嶺北臨關,城郭星羅,天建潮陽環粵會; 瀛洲南負海,帆檣雲集,地連閩右得神靈。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庾嶺北臨關,城郭星羅,天建潮陽環粵會;
下聯:瀛洲南負海,帆檣雲集,地連閩右得神靈。

對聯備註:

(清-李文田《廣東潮州會館大廳聯》)

參考注釋

嶺北

(1).山的北面。 唐 杜牧 《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詩:“雲暖採茶來嶺北,月明沽酒過溪南。”

(2).特指 五嶺 以北。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水松》:“水松,葉如檜而細長,出南海。土產眾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無偑服者。 嶺 北人極愛之。”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無心思 嶺 北,猿鳥莫相撩。”

城郭

[city walls] 城是內城的牆,郭是外城的牆。泛指“城邑”

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宮賦》

瀛洲

亦作“ 瀛州 ”。1.傳說中的仙山。《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 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林遊學》:“ 瀛洲 同泛濟川船,伊吾共仗屠龍劍。”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獄中贈鄒容》詩:“ 鄒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魯迅 《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為網羅人才,設定文學館,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輪流宿於館中,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典籍。又命 閻立本 畫像, 褚亮 作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事見《新唐書·褚亮傳》。後來的詩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歸思》詩之二:“四十為郎非不偶,況曾提筆直 瀛州 。”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朝登 瀛洲 ,暮賜蓮炬。” 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釁開馬市英魂恨,廟煥 瀛洲 俎豆香。”參見“ 登瀛洲 ”。

負海

(1).背靠大海。《戰國策·齊策一》:“南有 韓 魏 ,負海之國也,地廣人眾,兵強士勇,雖有百 秦 ,將無奈我何!”《新唐書·忠義傳中·賈循》:“地南負海,北屬 長城 ,林埌岑翳,寇所蔽伏。” 明 歸有光 《遺王都御史書》:“ 嘉定 負海,去郡治二百里所,往來以潮汐為候。” 章炳麟 《駁康有為革命書》:“今者西方數省,外稍負海,而內有險阻之形勢。”

(2).借指邊遠國家,蠻夷之地。《管子·霸言》:“大國小大有謀,彊弱有形。服近而彊遠,王國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敵國之形也。以負海攻負海,中國之形也。折節事強以避罪,小國之形也。” 尹知章 註:“謂以蠻夷攻蠻夷。蠻夷負海以為固,故曰負海。”

帆檣

(1) [mast]∶船桅,桅桿

(2) [sail and mast]∶船帆與桅檣,常指舟楫

雲集

(1) [come together in crowds;gather]∶指人群密集一處

志願者雲集徵兵站

(2) [swarm]∶極言聚合人眾之盛

神靈

(1) [Gods]∶指各類神

上天神靈

狄杜大驚失色,以為奴隸們受神靈保佑,屢淹不死。——《死海不死》

(2) [magic]∶神異;神奇

生而神靈

(3) [soul]∶指魂魄;靈魂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