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全文
上聯:殘山剩水度中秋憑弔文豪百感滄茫無非是孤憤韓非騷離屈子
下聯:棘天荊地懷蜀史低徊往事神州破碎寫不盡官中黃皓座上譙周
對聯備註:
(佚名挽鄒韜奮)
參考注釋
殘山剩水
[desolated and incomplete land] 殘存的山嶽河流。形容國家經過戰亂後殘破零落的景象。也稱“剩水殘山”
中秋
[mid-autumn] 農曆八月十五日
會中秋。——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弔文
亦作“弔文”。悼念死者的文字。 晉 束晳 《吊衛巨山文序》:“時自本郡來,赴其喪、作弔文一篇,以告其柩。” 姚華 《論文後編》:“追慰死者曰弔文,始 賈誼 。”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沿路有人發一張《克氏日報》,上面還載著許多弔文傳志。”
百感
種種感慨。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 宋 梅堯臣 《新霜感》詩:“一念百感生,欲問天蒼蒼。” 明 劉基 《題王起宗御史<江山煙靄圖>》詩:“羈旅傷心緣百感,可堪回首憶吾廬。” 魯迅 《亥年殘秋偶作》詩:“塵海蒼茫沉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
滄茫
[endlessly vast] 無邊無際、視野迷茫的樣子
無非是
不外;沒別的就是。
例句:他一直宣稱自己很厲害,無非是有三板斧功夫。
孤憤
韓非 所著的書篇名。《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韓非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做《孤憤》。” 司馬貞 索隱:“孤憤,憤孤直不容於時也。”後以“孤憤”謂因孤高嫉俗而產生的憤慨之情。 唐 劉知幾 《史通·自敘》:“雖任當其職,而吾道不行;見用於時,而美志不遂。鬱怏孤憤,無以寄懷。” 清 顧炎武 《贈錢行人邦寅》詩:“孤憤心猶烈,窮愁氣未申。” 魯迅 《準風月談·“吃白相飯”》:“第一段是欺騙。見貪人就用利誘,見孤憤的就裝同情。”
韓非
[Han Fei] (約前280—前233) 戰國末年的哲學家和政治家。出身於韓國貴族,師於荀況,著有《孤憤》、《五蠹》、《說難》等,深受秦王政的重視,並出使秦國,後被李斯等陷害。死於獄中。他吸取當時道、儒、墨各家思想中的有利於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發展了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學說的大成
騷離
(1).謂憂愁憤懣,離心離德。《國語·楚語上》:“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而遠者距違。” 韋昭 註:“騷,愁也;離,叛也。” 漢 焦贛 《易林·履之隨》:“三姦相擾, 桀 跖 為交,上下騷離,隔絶天道。”
(2).騷亂叛離。《新唐書·韋陟傳》:“今中原未平, 江 淮 騷離,若不齋盟質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協心勠力,則無以成功。”
屈子
指 屈原 。 唐 戴叔倫 《過三閭廟》詩:“ 沅 湘 流不盡, 屈子 怨何深。” 明 劉基 《梅頌序》:“乃效 屈子 頌橘之體而作頌。” 郭沫若 《再出夔門游西陵峽》詩:“ 屈子 衣冠猶有冢, 明妃 脂粉尚流香。”
低徊
(1).徘徊,流連。《漢書·司馬相如傳》:“低徊 陰山 翔以紆曲兮,吾乃今日覩 西王母 。” 唐 韓愈 《駑驥》詩:“騏驥不敢言,低徊但垂頭。” 清 李漁 《閒情偶寄·居室》:“良朋至止,無不耳目一新,低徊留之而不能去者。” 秦牧 《社稷壇抒情》:“平時則有三三兩兩的遊人在那裡低徊。”
(2).回味;留戀地回顧。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此種眼前瑣事,隨手寫來,不使一典,不著一詞,而情味悠然,低徊不盡,較之運古鍊句者更進矣。”《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 低徊往事,追憶舊遊,恍惚如煙,迷離似夢。” 鄧家彥 《有憶》詩:“低徊往事心如醉,棖觸新愁貌亦癯。”
(3).形容縈繞迴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封台》:“什不閒有旦有醜而無生,所唱歌詞別有腔調,低徊婉轉,冶盪不堪。” 鄭振鐸 《蟬與紡織娘》:“他們的歌聲,是如秋風之掃落葉,怨婦之奏琵琶,孤峭而幽奇,清遠而淒迷,低徊而愁腸百結。”參見“ 低回 ”。
往事
[history;the past;past events] 從前的事情
往事歷歷在目
神州
(1) [the Divine Land (a poetic name for China)]∶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
神州大地
(2)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指京城
春風楊柳萬子條,六億神州盡舜堯。——mao2澤2東《送瘟神》
破碎
(1) [smash sth. to pieces;fragmentate]∶破成碎片,尤指被炸碎
用機器破碎礦石
(2) [destory]∶毀壞;破損碎裂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cut apart;dismember]∶割裂;肢解
群經破碎,後學迷誤
(4) [ruin;evaporate]∶毀滅;破滅
少爺的夢破碎了。——巴金《秋》
不盡
(1)
[not completely]∶不完全
不盡合理
(2)
[endless]∶沒有盡頭;不完
感恩不盡
中黃
(1).亦稱“ 中黃伯 ”。古勇士名。《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奮 中黃 育獲 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 呂延濟 註:“ 中黃伯 、 夏育 、 烏獲 ,皆古之力士也。”
(2).泛指勇士。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拒間》:“看妖摧太白,士列中黃。”
(3).指 中黃子 。傳說中的仙人。見 晉 葛洪 《抱朴子·地真》。 宋 蘇軾 《和讀山海經》之四:“豈伊臭濁中,爭此頃刻光。安知青藜火,丈人非 中黃 。” 明 王鏊 《震澤長語·仙釋》:“ 冷啟敬 ,隸 淮陽 ,遇異人,授 中黃 大丹。”
(4).指 黃帝 。《文選·張協<七命>》:“啟 中黃 之少宮,發 蓐收 之變商。” 呂延濟 註:“ 中黃 , 黃帝 也。”《雲笈七籤》卷三:“ 黃帝 以道治世一百二十年,於 鼎湖山 白日昇天,上登 太極宮 ,號曰 中 黃真人 。”
(5).黃石脂。《文選·張衡<南都賦>》:“太一餘糧,中黃瑴玉。” 呂向 註:“中黃,謂石中﹝黃﹞子,黃石脂也。”
(6).中央。 三國 魏 曹植 《寶刀賦》:“礪以五方之石,鑒以中黃之壤。” 唐 崔損 《五色土賦》:“眾色環封,所以示外共其方職;正色居上,所以表內附於中黃。” 宋 范仲淹 《明堂賦》:“耽然太室,儼乎中黃。”
(7).指黃道。 晉 成公綏 《天地賦》:“ 望舒 弭節於九道, 羲和 正轡於中黃。” 唐 李乂 《奉和三會寺應制》:“ 漢 闕中黃近, 泰山 太白連。”
(8).帝王府庫名。《後漢書·桓帝紀》:“芝草生中黃藏府。” 李賢 注引《漢官儀》:“中黃藏府掌中幣帛金銀諸貨物。” 三國 魏 曹植 《自誡令》:“豐賜光厚,訾重千金,損乘輿之副,竭中黃之府。”
(9).中營。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効足中黃,殉驅馳兮。” 劉良 註:“中黃,中營也;以身從物曰徇。言効天子之營以從驅馳。”
(10).古指人體的橫膈膜。 明 高攀龍 《文學景耀唐公墓志銘》:“吾嘗讀 旌陽許仙 書,見其所云中黃者,人身膈膜也,膈xia2體穢濁之氣,不得薰心府。”
(11).泛指腹中。《封神演義》第三二回:“ 天化 在花籃中取出仙藥,用水研開,把劍撬開上下牙關,灌入口內,送入中黃,走三關,透四肢,須臾轉八萬四千毛竅。”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水遠天長萬古川源連泰瀆
名勝,江蘇,11字對聯對聯:教人以言,詩書執禮; 在州無事,朝暮習勞。
名人名家,10字對聯對聯:箕尾黯星躔,詔語天嗟遺老一;
輓聯,名人名家,14字對聯對聯:蓮峰晴放蓮千朵 鏡海朗圓鏡一輪
題贈,7字對聯對聯:聰明女得聰明婿 大登科後小登科
集句,三言兩拍,7字對聯對聯:逢人都說斯泉好 愧我無如此水清
名勝,濟南,7字對聯對聯:虛弄乾戈原是戲 又加裝點便成文
戲院,7字對聯對聯:公真當代通儒,仰群書淹貫、八表經營,勸學尤能崇吾道;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八大到今真不死 半千而後又何人
題贈,7字對聯對聯:跌宕孔文舉; 風流賀季真。
名人名家,集句,6字對聯對聯:認清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好教育
題贈對聯:廊憑翠障龍憑雨 石伴青松鳥伴花
名勝,山東,7字對聯對聯:取友必端正; 讀書多苦辛。
名人名家,6字對聯對聯:學術綜天地人,折衷孔孟程朱,坐而言、起而行,大局支撐,為救時良相;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芙蓉夜月開天鏡 楊柳春風擁畫圖
內室,7字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