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從何處飛來看秀峰對峙灕水前橫終當際會風雲破浪不嘗居此地 隱是伊誰偕汝喜旁倚月牙下臨象鼻莫便奔騰湖海幽棲聊為寄閒身

名勝桂林

對聯全文

上聯:龍從何處飛來看秀峰對峙灕水前橫終當際會風雲破浪不嘗居此地
下聯:隱是伊誰偕汝喜旁倚月牙下臨象鼻莫便奔騰湖海幽棲聊為寄閒身

對聯備註:

(桂林:劉德宜題龍隱洞。際會:際遇,適逢其遇)

參考注釋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對峙

[stand facing each other;confront each other]∶相對聳立

山峽越來越狹,前面兩山對峙,看去連一扇大門那么寬也沒有,而門外完全是白霧。——劉白羽《長江三峽

際會風雲

遭逢到好的際遇。《舊五代史·晉書·趙瑩傳論》:“ 趙瑩 際會風雲,優遊藩輔,雖易簀於絶域,終歸柩於故園,蓋仁信之行通於遐爾故也。” 明 湯式 《一枝花·旅中自遣》套曲:“守清貧清閒運拙頻遭俗子嫌。有一日際會風雲得憑驗,那時節威儀可瞻,經綸得兼。”《儒林外史》第二回:“累年蹭蹬,忽然際會風雲;終歲淒涼,竟得高懸月旦。”亦作“ 際遇風雲 ”。 宋 陳亮 《廷對應制》詩:“際遇風雲凡事別,積功日月壯心愆。”參見“ 風雲際會 ”。

破浪

[cleave] 船頂著風浪一往直前

挪威人的船用高大的船首在海峽中破浪前進

不嘗

未曾。《宋書·自序》:“自非弔省親舊,不嘗出門。”《南史·吳喜傳》:“議者以 喜 刀筆吏,不嘗為將,不可遣。”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伊誰

誰,何人。《詩·小雅·何人斯》:“伊誰雲從?維暴之雲。”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三折:“你道是 楊和尚 破天陣吃了些虧,卻不道救 銅臺 是靠著伊誰。” 清 黃景仁 《中秋夜雨》詩:“伊誰 天柱 追嬉遨,有客 鍾陵 去飄忽。”

月牙

[crescent moon] [口]∶新月;農曆月初形狀像鉤的月亮

下臨

下對;下視。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齊 王巾 《頭陁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唐 杜甫 《寄董卿嘉榮》詩:“下臨千仞雪,卻背五繩橋。”

奔騰

(1) [gallop]∶[許多馬] 跳躍著奔跑

猶如萬馬奔騰

(2) [surge forword]∶比喻水流洶湧

洪水奔騰而來

湖海

(1).湖泊與海洋。《南齊書·王敬則傳》:“ 會 土邊帶湖海,民丁無士庶皆保塘役。” 唐 韋應物 《登重玄寺閣》詩:“山川表明麗,湖海吞大荒。”

(2).指湖泊。《明一統志·應天府·形勝》:“ 長江 千里,險過湯池,外連 江 淮 ,內控湖海。”

(3).泛指四方各地。 唐 李頎 《送綦毋三謁房給事》詩:“惜哉湖海上,曾校 蓬萊 書。”《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小人雖在湖海飄零,自信有此絶藝,不甘輕配凡女。” 郁達夫 《乘車赴東京過天龍川橋》詩:“十年湖海題詩客,依舊青衫過此橋。”

(4).指浪跡江湖,不與朝政。 清 陳濟生 《懷友》詩:“頗憶 元龍 久湖海,近來風雅何如?”

幽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羇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絶。” 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採藥之幽棲,下有 蕭雲 讀書之故基。”

(2).隱居。《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 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

閒身

亦作“閒身”。古代指沒有官職的身軀。 唐 牟融 《題道院壁》詩:“若使凡緣終可脫,也應從此度閒身。”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上·林喬》:“斗州無頓閒身處,時向梅花走一遭。” 明 文徵明除夕》詩之二:“未妨去國還飄泊,已把閒身等白雲。”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