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雍梁荊豫於一堂,那堪羌笛胡笳,聽折柳唱黃河遠上; 走燕趙齊秦者萬里,自笑短衣匹馬,又搖鞭踏紫塞歸來。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萃雍梁荊豫於一堂,那堪羌笛胡笳,聽折柳唱黃河遠上;
下聯:走燕趙齊秦者萬里,自笑短衣匹馬,又搖鞭踏紫塞歸來。

對聯備註:

(清-黃書霖《甘肅五省會館聯》)

參考注釋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猶言兼之;何況。

羌笛

[a musical instrument of the Qiang] 羌族簧管樂器,雙管並在一起,每管各有六個音孔,上端裝有竹簧口哨,豎著吹

羌笛何須怨楊柳。——唐· 王之渙《涼州詞》詩

胡琴琵琶與羌笛。——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胡笳

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管樂器,傳說由 漢 張騫 從 西域 傳入, 漢 魏 鼓吹樂中常用之。 漢 蔡琰 《悲憤詩》之二:「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 唐 岑參 《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君不聞胡笳聲最悲,紫髯緑眼胡人吹。」 宋 張孝祥 《浣溪沙·坐上十八客》詞:「同是 瀛洲 冊府仙,只今聊結社中蓮,胡笳按拍酒如川。」 元 關漢卿 《五侯宴》第三折:「韻悠悠胡笳慢品,阿來來口打番言。」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記辛亥敗兵事》:「未數里,聞胡笳聲遠作。」

折柳

(1).折取柳枝。語出《三輔黃圖·橋》:「 霸橋 在 長安 東,跨水作橋。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後多用為贈別或送別之詞。 唐 權德輿 《送陸太祝》詩:「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暗憐衣帶,不勝折柳之懷。」

(2).古樂曲名。《折楊柳》曲的省稱。多用以惜別懷遠。《文苑英華》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蓮》。」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袁郊 《甘澤謠·許雲封》:「《折柳》傳情,悲 玉關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輓詩》:「《陽關》《折柳》淒迷別,行卷題詩醉醒間。」參見「 折楊柳 」。

(3).《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傳:「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為藩,無益於禁矣。」後因以「折柳」代指籬笆比喻脆弱的防守設備。 晉 葛洪 《抱朴子·譏惑》:「大 楚 帶甲百萬,而有振槁之脆;強 秦 殽 函 襲嶮,而無折柳之固。」

黃河

[the Yellow River (Huanghe River)] 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每年達16億噸,除12億噸入海外,有4億多噸沉積在下遊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為有名的“地上河”

燕趙

(1).指 戰國 時 燕 趙 二國。亦泛指其所在地區,即今 河北省 北部及 山西省 西部一帶。《史記·春申君列傳》:「王之地一經兩海,要約天下,是 燕 趙 無 齊 楚 , 齊 楚 無 燕 趙 也。」 唐 崔湜 《景龍二年春日赴襄陽途中言志》詩:「余本 燕 趙 人,秉心愚且直。」 明 章美中 《秋思》詩:「涼風起 燕 趙 ,萬里浮雲陰。」 zhu2德 《太行春感》詩:「從來 燕 趙 多豪傑,驅逐 倭 兒共一樽。」

(2).《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有「 燕 趙 多佳人,美者顏如玉」句,後因以「燕趙」指美女或舞女歌姬。 南朝 梁武帝 《戲作》詩:「長袂必留客,清哇鹹繞樑。 燕 趙 羞容止, 西 妲 慚芬芳。」 宋 蘇舜欽 《昇陽殿故址》詩:「髑髏今成堆,皆昔 燕 趙 面。」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gong22黨。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短衣匹馬

短衣:短裝。古代為平民、士兵等服裝。穿著短衣,騎一匹駿馬。形容士兵英姿矯健的樣子。

搖鞭

揮動馬鞭。多謂遠行。 唐 方乾 《送吳彥融赴舉》詩:「 西陵 柳路搖鞭盡, 北固 潮程掛席飛。」 宋 柳永 《引駕行》詞:「望花村、路隱映,搖鞭時過長亭。」 清 唐孫華 《送宮恕堂北上》詩:「聞君西笑且搖鞭,灰洞炎塵方崛堁。」 郁達夫 《己未出都口占》:「 蘆溝 立馬怕搖鞭,默看城南尺五天。」

紫塞

北方邊塞。 晉 崔豹 《古今注·都邑》:「 秦 築 長城 ,土色皆紫, 漢 塞亦然,故稱紫塞焉。」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南馳 蒼梧 漲海 ,北走紫塞 雁門 。」 唐 羅鄴 《邊將》詩:「若無紫塞煙塵事,誰識青樓歌舞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將》:「一聲叱退 黃河 浪,兩手推開紫塞煙。」

歸來

[return]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