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候籌策,燕國文章,曲江風度,太岳勛望,一身兼四公之長,方駕古人無愧色; 高陽愛士,柏鄉立超,獻縣博物,大興講學,自命有千秋之想,希蹤先哲許同心。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留候籌策,燕國文章,曲江風度,太岳勛望,一身兼四公之長,方駕古人無愧色;
下聯:高陽愛士,柏鄉立超,獻縣博物,大興講學,自命有千秋之想,希蹤先哲許同心。

對聯備註:

(清-周紹昌《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籌策

亦作“ 籌筴 ”。1.竹碼子。古時計算用具。《老子》:“善數不用籌策。” 高亨 正詁:“籌策,古時計數之竹筳也。”

(2).猶籌算。謀劃;揣度料量。《戰國策·魏策四》:“大王已知 魏 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籌筴之臣無任矣。”《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論》:“ 孫子 籌策 龐涓 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南齊書·祖沖之傳》:“加以親量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氂,心窮籌筴,考課推移,又曲備其詳矣。”

國文

(1) [Chinese as a national language]∶本國的語言

(2) [national cultural relics]∶一國的文物

(3) [nationa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本國的語言文學

曲江

(1).水名。指 江蘇省 揚州市 南 長江 的一段。 漢 枚乘 《七發》:“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遊兄弟,並往觀濤乎 廣陵 之 曲江 。”參閱《初學記》卷六、 清 汪中 《述學·廣陵曲江證》。

(2).水名。即 錢塘江 。本名 浙江 ,因潮水經 浙山 下曲折而東入海,故又名 曲江 。 清 魏源 《天台石樑雨後觀瀑歌》:“靜中疑是 曲江 濤,此則雲垂彼海立。”參閱《浙江通志·山川一·錢塘江》。

(3).水名。即 曲江池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 曲江 之隑州兮,望 南山 之參差。” 唐 高適 《同薛司直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作》詩:“ 南山 鬱初霽, 曲江 湛不流。” 清 孫枝蔚 《東亭春暮憶舊遊》詩:“縱到 曲江 誰並馬,可憐 秦 女善彈箏。”詳“ 曲江池 ”。

風度

[demeanor;bearing] 美好的舉止、姿態或氣度

有風度的人

風度大方

太岳

(1).古山名。即 霍山 。亦稱 霍太山 。在今 山西 霍縣 東南。《書·禹貢》:“ 壺口 雷首 ,至於 太岳 。”

(2).岳父。《西遊記》第六三回:“駙馬笑道:‘太岳放心。愚婿自幼學了些武藝……怕他做甚。’”

勛望

功勳與名望。《晉書·謝安傳》:“是時 桓沖 既卒, 荊 江 二州並缺,物論以 玄 勛望,宜以授之。” 唐 劉言史 《苦婦詞》:“校尉勛望重,幕府才且賢。”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左侯相之夢》:“大帥言聽計從,勛望隆然。”

一身

(1) [the whole body;all over the body;from head to foot]∶全身,渾身

一身正氣

(2) [suit]∶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single person]∶一個人

孑然一身

方駕

(1).兩車並行。《後漢書·馬防傳》:“ 臨洮 道險,車騎不得方駕。” 晉 陸機 《擬青青陵上柏》詩:“方駕振飛轡,遠遊入 長安 。” 唐 褚亮 《傷始平李少府正己》詩:“同游祕府日,方駕直城闉。”《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十一年》:“ 周天元 如 洛陽 ……仍令四後方駕齊驅,或有先後,輒加譴責人馬頓仆,相及於道。” 胡三省 註:“方駕,並駕也。”

(2).比肩;媲美。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遒文麗藻,方駕 曹 王 ;英跱俊邁,聯橫 許 郭 。”《北史·周紀論》:“黷武窮兵,雖見譏於良史;雄圖遠略,足方駕於前王。” 唐 杜甫 《戲為六絕句》之五:“竊攀 屈 宋 宜方駕,恐與 齊 梁 作後塵。” 元 劉壎 《隱居通議·律選》:“入 宋 則古文古詩,皆足方駕 漢 唐 。” 王國維 《人間詞話》二八:“ 小山 矜貴有餘,但可方駕 子野 、 方回 ,未是抗衡 淮海 也。”

古人

[the ancients;one who has passed away]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無愧色

亦作“ 無媿色 ”。沒有羞慚的表現。《後漢書·郭太傳》:“﹝ 蔡邕 ﹞謂 涿郡 盧植 曰:‘吾為碑銘多矣,皆有慙德,唯 郭有道 無愧色耳。’”《晉書·孫楚傳論》:“ 孫楚 體英絢之姿,超然出類,見知 武子 ,誠無媿色。”《北史·儒林傳下·黎景熙》:“於時倫輩,皆位兼常伯,車服華盛,唯 季明 獨以貧素居之,而無愧色。”

高陽

(1).指高而向陽之地。《孫子·地形》:“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張預 註:“居高面陽。”《後漢書·馮衍傳上》:“鑿巖石而為室兮,託高陽以養仙。”

(2). 顓頊 有天下,號 高陽 。《楚辭·離騷》:“帝 高陽 之苗裔兮,朕皇考曰 伯庸 。” 王逸 註:“ 高陽 , 顓頊 有天下之號也。”《史記·五帝本紀》:“帝 顓頊 高陽 者, 黃帝 之孫而 昌意 之子也。” 漢 劉向 《九嘆·逢紛》:“雲余肇祖於 高陽 兮,惟 楚懷 之嬋連。”

(3).“高陽酒徒”的略語。 宋 賀鑄 《答杜仲觀登叢台見寄》詩:“何以遇 高陽 ?多營瓮頭醁。”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古人嗜酒,以斗為節。十斗一石,量之極也。故善飲若 淳于髠 、 盧植 、 蔡邕 、 張華 、 周顗 之輩,未有逾一石者。獨 漢 於定國 飲至數石不亂,此是古今第一 高陽 矣。”

(4).池名。 晉 山簡 置酒游賞的園池。 唐 李白 《襄陽曲》之二:“ 山公 醉酒時,酩酊 高陽 下。” 唐 李百藥 《王師渡漢水經襄陽》詩:“ 山公 不可遇,誰與訪 高陽 。”參見“ 高陽池 ”。

柏鄉

縣名。在 河北省 南部。 春秋 晉 鄗邑 地, 西漢 置 鄗縣 ,又分置 柏鄉 侯國。 東漢 合併 鄗 與 柏鄉 為 高邑 。縣北 鄗城 有 光武廟 , 東漢 光武帝 即位於此。 宋 范成大 《柏鄉》詩:“仇虜滔天無敢動, 柏鄉 空溷迫人名。”原註:“ 唐 志: 堯山 乃古 柏仁 ,俗傳或以此 柏鄉 為 柏人 。” 宋 范成大 《光武廟》詩註:“在 柏鄉 北,兩壁有二十八將像。”

博物

(1) [natural science]∶舊時對動物、植物、礦物、生理等學科的總稱

(2) [knowledgeable]∶知道許多事物

博物洽聞

大興

(1) [go in for large-scale construction]∶大規模開展或從事

大興土木

(2) [energetically]∶大規模或有力地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講學

[give lectures] 當眾講解闡述自己的學術理論

應邀出國講學

自命

[consider oneself as] 自己認為

自命清高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希蹤

(1).願寄跡於某處。《晉書·宗室傳贊》:“棲情塵外,希蹤物表。”

(2).謂能達到或比並。 宋 李綱 《謝瓊林苑賜御筵表》:“獻北闕之俘,願希蹤於前世;卻南牧之騎,期無媿於古人。” 劉師培 《文章源始》:“上者步武六朝,下者亦希蹤四傑。”

先哲

[a great thinker of the past] 先世的賢人

同心

(1) [with one heart]∶思想或認識一致

同心同德

(2) [concentric]∶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圓

同心度

(3) [common wish]∶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cherish the same ideals and follow the same path]∶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時同心人,今日兩離分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