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府中趨,若輩亦應候而生,何物迂儒,敢銳身犯難; 聚六州鐵未能鑄此錯,事敗則繼之以死,迄今論定,當略跡原心。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讀萬卷書不如府中趨,若輩亦應候而生,何物迂儒,敢銳身犯難;
下聯:聚六州鐵未能鑄此錯,事敗則繼之以死,迄今論定,當略跡原心。

對聯備註:

(清-黃振元《挽龐鴻儒聯》)

參考注釋

不如

[not up to;inferior to]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若輩

(1).你們。《宋史·忠義傳五·尹穀》:“吾以寒儒受國恩,典方州,誼不可屈,若輩必當從吾已耳。”

(2).這些人,這等人。 清 黃景仁 《水調歌頭·謝仇二》詞:“僕雖不及若輩,頗抱古今愁。” 葉聖陶 《窮愁》:“ 阿松 大喜,念若輩得失至易,些微資財,固無足縈其心,而吾得之,奚啻啟窖藏而獲珍寳?”

應候

(1).順應時令節候。 晉 陸雲 《寒蟬賦》序:“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節,則其信也。” 唐 李商隱 《為滎陽公進賀冬銀乳白身狀》:“黃鐘應候,白琯舒和。” 明 俞安期 《望海》詩:“日日潮來長應候,似應西答百川朝。”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中:“及二三月,眾花應候而發,而冬花已憔悴。”

(2).應接侍候。《紅樓夢》第七二回:“這是奶奶日間操心,惦記應候宮裡的事。”

何物

亦作“ 何勿 ”。1.什麼東西;什麼人。《管子·小問》:“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帝問曰:‘ 夏侯湛 作《羊秉敘》,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後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誌》:“ 盧志 於眾坐問 陸士衡 :‘ 陸遜 陸抗 是君何物?’”

(2).什麼,哪一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問:‘牛屋下是何物人?’”《晉書·王衍傳》:“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後漢書·文苑傳·禰衡》“死公!雲等道” 唐 李賢 註:“等道,猶今言何勿語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門生》:“ 檜 大怒曰:‘我殺 趙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爾耶!’”

迂儒

[readers who know nothing about the society] 迂腐不通事理、不切實際;腐儒

此迂儒之論也!——《三國演義

犯難

[be in difficulties] 處於困境之中

犯難生活

六州鐵

《資治通鑑·唐昭宣帝天祐三年》載, 羅紹威 為 天雄 節度使,轄 魏 博 六州四十三縣。 羅 以 魏 博 自 田承嗣 時所置牙軍五千人,挾持軍帥,驕橫難制,乃陰借 朱全忠 軍十萬入 魏 博 ,盡殺牙兵。半年中 羅紹威 供應軍需,耗費不貲;雖剪除驕兵,但亦自此衰弱。“ 紹威 悔之,謂人曰:‘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後以“六州鐵”為鑄成大錯之典。

繼之以死

不惜一死來把某事繼續下去。形容決心很大。

迄今

(1) [up to now]∶直至現在

(2) [yet]∶持續到或遲至目前

迄今尚未完成這么

(3) [still]∶至現時

人們迄今懷念著這些先輩

(4) [so far]∶直到此時

她的態度迄今並無明顯的轉變

論定

(1).經考校定評。《禮記·王制》:“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

(2).對一個人一生的功過是非作出結論。 宋 陳亮 《酌古論·鄧艾》:“自古幸而成功者多矣,死而論定,未有如 鄧艾 之欺於後世者也。” 清 金漸皋 《冬日雜詠》:“力微不任施橫草,論定終當待闔棺。” zhu1德 《悼陳毅同志》詩:“一生為革命,蓋棺方論定。”

(3).編次確定。《史記·酷吏列傳》:“與 張湯 論定諸律令。”《後漢書·楊終傳》:“ 宣帝 博徵羣儒,論定《五經》於 石渠閣 。” 宋 葉適 《黃文叔<周禮>序》:“《詩》、《書》、《春秋》皆 孔子 論定。”

(4).判決。《宋史·刑法志三》:“凡斷公按,正先詳其當否,論定即簽印注日。”

略跡原心

撇開表面的事實,而從其用心上加以原諒。 明 張煌言 《答趙安撫書》:“英君察相,尚能略其跡而原其心;感其誠而哀其遇。”《文明小史》第十七回:“我們如今,也只好略跡原心,倘若求全責備起來,天底下那裡還有甚么好人呢?”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