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全文
上聯:作惡恐遭天地責
下聯:欺心猶怕鬼神知
對聯備註:
(《喻世明言》第二十六卷)
對聯作惡恐遭天地責 欺心猶怕鬼神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作惡
[do evil] 幹壞事;為非作歹
那些奸商卻還乘機作惡
作惡多端
天地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欺心
(1).自己欺騙自己;昧心。 唐 韓愈 《通解》:“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恥乎力一行為獨行,且曰:‘我通同如聖人。’彼其欺心邪?吾不知矣。” 明 李贄 《與馬伯時書》:“我此一等與世上人真不同,沒有一點欺心罪過。”《西遊記》第二三回:“寧死也要往西天去,決不乾此欺心之事。”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有時先不欺心的人們,遙想著將來,就又不能不想在整塊的公理中,來尋一點情面的末屑。”
(2).起壞心思。《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原來這老乞婆恁般欺心,將男作女哄我!怪道三朝便要接回。”《醒世姻緣傳》第三七回:“我猜你待要欺心,又沒那膽,是也不是?”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低首謝宣城憑欄卻憶騎鯨客
名勝,安徽,12字對聯對聯:母德配乾坤,四極共瞻無量壽;
名人名家,14字對聯對聯:西平為社稷而生,自古股肱,原資岳牧;
名人名家,壽聯,分齡男壽,六十壽對聯:千百座鋼爐要使神州除舊貌
鋼鐵廠,12字對聯對聯:通信值勤銀線貫穿東西南北
郵電通信,12字對聯對聯:虎歲歡歌香港返 兔年喜慶澳門歸
春聯,兔年,7字春聯對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先民有作
名勝,蘭州,12字對聯對聯:雲噴筆花騰虎豹 風翻墨浪走蛟龍
名勝,紹興,7字對聯對聯:布袋無雙破顏垂笑爾等莫待龍華三會
名勝,杭州,寺廟,靈隱寺對聯:仁政惠民科技田林騰熱浪
春聯,11字春聯對聯:一劍掃殘氛遠勝中山千日醉
名勝,無錫,12字對聯對聯:世界上沒有不死的人要殺身成仁方稱志士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簿領有餘閒,退食聊為容膝地;
名人名家,14字對聯對聯:白日白天誰歇腳 雲來雲去本無心
名勝,湖北,7字對聯對聯:鴻運鋪平發財路 富貴帶來吉祥福
春聯,7字春聯
詩詞推薦
- 清音來賢只過目,亭下樹邊俱欠詩張鎡《次茂洪韻》
- 東南箕斂極,寬得一分不釋善珍《送趙禮部將漕廣東》
- 樵唱歸落照,僧鐘鳴曉煙張九成《擬歸田園》
- 千百輩,盡容卿,問誰堪與耦而耕
- 亭亭傅氏岩,何獨萬古思鮑溶《題吳征君岩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