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學追前哲求放心致良知義利必嚴願同堂省察克治率茲往訓 培才冀大成先器識後文藝明新有本統異日功名事業裕此匡居

書院

對聯全文

上聯:講學追前哲求放心致良知義利必嚴願同堂省察克治率茲往訓
下聯:培才冀大成先器識後文藝明新有本統異日功名事業裕此匡居

對聯備註:

(蕭玉銓題湖南淥江書院靖興寺)

參考注釋

講學

[give lectures] 當眾講解闡述自己的學術理論

應邀出國講學

前哲

亦作“ 前喆 ”。前代的賢哲。《左傳·成公八年》:“夫豈無辟王,賴前哲以免力。”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仰前哲之遺訓,俯性情之所便。”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師顏公同清遠道士游虎丘寺》詩:“逸人綴清藻,前哲留篇翰。” 清 錢謙益 《刑科給事中薛大中授征仕郎》:“在昔 三原 ,粵有前喆,奏牘流播,炳若丹青。”

放心

(1) [be at ease]∶心緒安定,沒有憂慮牽掛

您放心,我會照顧他的

(2) [feel relieved;feel save;rest assured]∶指沒有焦慮或無危險之虞

只在親密朋友當中才感到放心

良知

良知。語出《孟子·盡心上》:“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種天賦的道德意識。 明 王守仁 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養方法。認為良知即天理,存在於人的本體中。人們只要推極良知於客觀事物,則一切行為活動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lun1-1理道德的標準。 王守仁 也將這種“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

同堂

(1).同處一堂;同居一家。《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盎 素不好 鼂錯 , 鼂錯 所居坐, 盎 去; 盎 坐, 錯 亦去:兩人未嘗同堂語。” 三國 魏 曹植 《當來日大難》詩:“今日同堂,出門異鄉。別易會難,各盡杯觴。” 唐 韓愈 《袁氏先廟碑》:“由曾及考,同堂異置。” 老舍 《四世同堂》二:“自從他有了這所房,他的人口便有增無減,到今天已是四世同堂!”

(2).謂同一祖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羊長和 父 繇 與太傅 祜 同堂相善。”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相國同堂昆季三人,曰 石 ,曰 程 ,皆登宰相,惟 福 一人歷鎮使相而已。”參見“ 同堂兄弟 ”。

(3).猶同門,同學。 元 喬吉 《金錢記》第四折:“小官有一同堂故友乃是 韓飛卿 。” 清 陳確 《答惲仲升書》:“恃同堂之愛,不覺直言至此,死罪!死罪!”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南書房》:“ 仁廟 與諸文士賞花釣魚,剖晰經義,無異同堂師友。”

省察

[examine oneself critically;examine one's thought and conduct] 反省檢查自己

克治

克制私慾邪念。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俟其心意稍定,只懸空靜守,如槁木死灰,亦無用須教他省察克治。”《明史·陳真晟傳》:“又得 程子 主一之説,專心克治。”

大成

(1).大的成就。指事功。《易·井》:“元吉在上,大成也。” 孔穎達 疏:“上六所以能獲元吉者,只為居井之上,井功大成者也。”《詩·小雅·車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鄭玄 箋:“大成,謂致太平也。”

(2).大的成就。指學問。《禮記·學記》:“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3).大的成就。指道德。《孟子·萬章下》:“ 孔子 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趙岐 註:“ 孔子 集先聖之大道,以成己之聖德者也。” 明 方孝孺 《崔浩》:“若聖賢之大成,則豈如斯而止哉。”

(4).完備。《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5).特指某類事物的各個方面相當完備。 宋 秦觀 《韓愈論》:“ 杜 氏、 韓 氏亦集詩文之大成者歟!” 陳垣 《<史諱舉例>序》:“ 海寧 周廣業 ……著《經史避名滙攷》四十六卷,可謂避諱史料之大成也。”

(6).複姓。古代有 大成執 。見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

器識

[capacity and experience] 器量與見識

器識弘曠,時人罕能測之。——《晉書·張華傳》

文藝

(1) [literature and art]∶文學和藝術,有時指文學或表演藝術

文藝作品

文藝演出

(2) [writing technique]∶指寫作技巧

(3) [article]∶經術

文藝日進

本統

(1).謂以仁義為本的傳統。《荀子·議兵》:“ 秦 四世有勝,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此所謂末世之兵,未有本統也。故 湯 之放 桀 也,非其逐之 鳴條 之時也; 武王 之誅 紂 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勝之也:皆前行素脩也,此所謂仁義之兵也。” 楊倞 註:“本統,謂前行素脩……謂前已行之,素已脩之。”

(2).猶正統。 唐 柳宗元 《岳州聖安寺無姓和尚碑》:“佛道愈遠,異端競起,唯 天台大師 為得其説。和尚紹承本統,以順中道,凡受教者不失其宗。” 宋 葉適 《學校》:“人知由學,而科舉之陋稍可洗去;學有本統,而古人文憲庶不墜失。”

異日

(1) [coming days]∶以後的一天或一段時間

留待異日再議

曰姑俟異日觀,云爾。——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2) [some other day]∶往日;從前

異日情誼,記憶猶新

功名

[scholarly honour or official rank in feudal China] 功績和名位;封建時代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國演義

但是,他們(指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事事關心》

事業

(1) [cause]∶人們所從事的,具有一定目標、規模和系統的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經常活動

他的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的事業。——《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2) [facilities]∶特指沒有生產收入,由國家經費開支,不進行經濟核算的文化、教育、衛生等單位

用事

(3) [individual fulfilment;personal achievement]∶個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業來

匡居

安居。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世固有負蒼生之望,為道德之宗,起而應事,望實並損者,何哉?以匡居之虛理驗諸實事,其效者十不三四。” 清 馮桂芬 《黃漱莊大令夢菊滇南事跡序》:“余嘗謂士大夫居官,能以書生匡居坐論之語毅然實見諸施行者,必為好官。” 清 譚嗣同 《思緯氤氳台短書--報貝元徵》:“我輩匡居逸豫,超然事表,但覺彼之失機後時,而當局者步步荊棘。” 周振甫 註:“匡居,安居。”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