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風霆皆至教著察處是慎徽五典 外內出入既有常游息間便周流六虛

書院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雨露風霆皆至教著察處是慎徽五典
下聯:外內出入既有常游息間便周流六虛

對聯備註:

(岳和聲題福建共學書院時習堂)

參考注釋

雨露

[rain and dew]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澤

風霆

(1).狂風和暴雷。《禮記·孔子閒居》:“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 唐 韓愈 《原鬼》:“有聲而無形者,物有之矣,風霆是也。” 明 劉基 《為韓克名題石鼎聯句圖》詩:“不知風霆掣牆籓,江騰海躍喬嶽翻。”

(2).比喻威勢。 唐 劉禹錫 《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紀》:“在藩聳萬夫之觀望,立朝賁羣寮之頰舌,居內成大政之風霆。”

至教

(1).最好教導。《禮記·禮器》:“天道至教。” 陳澔 集說:“天道,陰陽之運,極至之教也。”

(2).謂極其高明道理和見解。《莊子·漁父》:“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 成玄英 疏:“未聞至道,所以恭謹虔恪虛心矣。” 明 何景明 《雜器銘》:“蓋道本無垠,物各有理,故觕跡有至教,末器有鴻法。”

慎徽

恭謹宣美。《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陳書·高祖紀下》:“慎徽時序之世,變聲改物之辰。”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 虞舜 之慎徽五典也,有若八元之忠肅恭懿宣慈惠和。” 明 方孝孺 《贈林士恭序》:“精微廣博,雖 堯帝 之平章百姓, 大舜 之慎徽五典,無以加之。”

五典

(1).古代的五種lun5道德。《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 孔 傳:“五典,五常之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蔡沉 集傳:“五典,五常也。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2).傳說中的上古五部典籍。《左傳·昭公十二年》:“﹝ 倚相 ﹞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杜預 註:“皆古書名。”《書序》:“ 少吳 、 顓頊 、 高辛 、 唐 、 虞 之書,謂之五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皇世《三墳》,帝代《五典》。”

(3).泛指古代典籍。 南朝 梁 蕭綱 《南郊頌》:“《五典》三墨,既葳蕤於璧水;九流《八索》,亦繽紛於 石渠 。” 明 沉受先 《三元記·講學》:“素志惟甘清淡,《三墳》、《五典》沉酣。”

(4).指《詩》、《書》、《易》、《禮》、《春秋》五經。 漢 荀悅 《申鑒·政體》:“夫道之本,仁義而已矣,五典以經之,群經以緯之。”《後漢書·朱浮傳》:“五典紀國家之政,《鴻範》別災異之文。” 李賢 注引《禮記》:“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外內

外部和內部。其對象因所指而異。《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侯 無親,外內惡之。”指國之內外。《韓非子·孤憤》:“當塗之人擅事要,則外內為之用矣。”指朝廷內外,外為百官,內為君主的親信左右。 晉 羊祜 《讓開府表》:“臣自出身已來,適十數年,受任外內,每極顯重之地。”指中央和地方,外為地方官,內為朝臣。《儀禮·既夕禮》:“啟之昕,外內不哭。”《禮記·內則》:“為宮室,辨外內。”指男女。

出入

[discrepancy;discrepance] 不符之處,差距

有出入

游息

(1).猶行止。《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言事,則無以與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則無以與化游息。”

(2).遊玩與休憩。《孔叢子·嘉言》:“子,吾心也。子以 齊 為游息之館,當或可救,子幸不吾隱也。” 宋 歐陽修 《吉州學記》:“學有堂筵齋講,有藏書之閣,有賓客之位,有游息之亭。” 郁達夫 《青島、濟南、北平、北戴河的巡遊》:“還有那個 三皇殿 哩,再過兩年,怕廟址都要沒處去尋了。我不懂 北戴河 的公益所,何以不去修理修理,使成一避暑的游息之所。”

遊玩和休息。 漢 揚雄 《逐貧賦》:“貧遂不去,與我游息。” 唐 盧照鄰 《釋疾文·悲夫》:“出戶庭兮游息,千萬里兮無極。”《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 卓王孫 ﹞園中有花亭一所,名曰 瑞仙 ,四面芳菲爛熳,真可游息。”

六虛

(1).《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的位置。爻分陰陽,每卦之爻變動無定,故爻位稱虛。《易·繫辭下》:“《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 韓康伯 註:“六虛,六位也。” 孔穎達 疏:“言陰陽周徧流動在六位之虛。六位言虛者,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漢書·律曆志上》:“其數以《易》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陽六爻,得周流六虛之象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良知即是《易》,其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

(2).上下四方。《列子·仲尼》:“用之彌滿,六虛廢之,莫知其所。”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循途雖坦,而足無騏驎;六虛雖曠,而翼非大鵬。” 宋 文天祥 《有感》詩:“心在六虛外,不知呀網羅。”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