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甫倚公,車同軌,書同文,從茲信使告成,億萬年中,紀患政發皇伊始; 我來自楚,南望衡,北望斗,忽報哲人萎去,五千里外,動長風廣莫之悲。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天甫倚公,車同軌,書同文,從茲信使告成,億萬年中,紀患政發皇伊始;
下聯:我來自楚,南望衡,北望斗,忽報哲人萎去,五千里外,動長風廣莫之悲。

對聯備註:

(清-方荃《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車同軌

各種車輛的車軌大小相同。亦用於形容統一。《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同文

(1).同用一種文字。《禮記·中庸》:“書同文。”《漢書·藝文志》:“古制,書必同文,不知則闕。” 唐 駱賓王 《兵部奏姚州破賊設蒙儉等露布》:“四隩同文,五方異色。”

(2).猶言國人。因其所用文字同,故稱。《陳書·吳明徹傳》:“風威慴於異俗,功效著於同文。” 夏衍 《樂水》:“所以他們的作品也變成了只供‘同文’欣賞的‘技藝’,而失卻了領導民眾精神生活的作用。”

(3).通譯文字。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科舉》:“今內之有同文、方言之館舍,外之有出洋學習之生徒,行之數十年,而國家不獲人才之用,蓋有由也。”參見“ 同文館 ”。

從茲

猶從此。 唐 杜甫 《為農》詩:“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四遊記·猴王得仙賜姓》:“自從 盤古 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清 孫枝蔚 《張孝子詩》:“乞棺殮主長哀號,從茲孝烈聞 通城 。”

信使

(1).使臣,使者。奉派擔任使命或傳達訊息、遞送書信的人。 漢 司馬相如 《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曉喻百姓以發卒之事,因數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讓三老孝弟以不教誨之過。”《南史·徐文盛傳》:“ 文盛 深德 景 ,遂密通信使,都無戰心,眾鹹憤怨。” 孫中山 《統一中國非北伐不為功》:“信使往返,不絶於道。”

(2).外交信使的簡稱。指由一國政府派遣而持有特別護照的遞送外交郵袋或外交檔案的人員。

告成

[be accomplished] 事情宣告完成,報告上級

經營四方,告成於王。——《詩·大雅·江漢》

大功告成

億萬

[millions upon willions;hundreds of millions] 極言其數之多

億萬人民

發皇

(1).使開朗,顯豁。《文選·枚乘<七發>》:“分決狐疑,發皇耳目。” 李善 註:“《謚法》曰,明者曰皇也。《風賦》曰,發明耳目。”

(2).猶宣揚。 唐 杜甫 《唐故德儀贈淑妃皇甫氏神道碑》:“蓋所以教本古訓,發皇婦道。”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四:“發皇祖德,揚詡神功。”

(3).奮發;煥發。《明史·李應昇傳》:“陛下不先振竦精神,發皇志氣,羣臣孰肯任怨,以破情面之世界者?” 清 金人瑞 《<水滸傳>序》:“學者誠能澄懷格物,發皇文章,豈非一代文物之林。”

(4).猶闡明。 清 戴名世 《丁丑房書序》:“彼之所謂以題還題者,不過循題位置尋討聲口,兢兢不敢尺寸,言之既無文,而於理道曾不能有毫髮之發皇。”

(5).發達興盛。 楊樹達 《積微居國小述林·擬整理古籍計畫草案》:“吾輩幸生於二十世紀之今日,各種專門之學,日見發皇,時時有專門學者討論涉及古經。”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五節:“ 唐 文學比起文學史上著名的 建安 、 太康 、 齊 、 梁 諸時期來,是一個規模空前的發皇時期。” 夏衍 《長途》:“進步與退化,發皇與沒落,振奮悲哀,這不是一個很好的對比嗎?”

(6).發展提高茅盾追求》四:“他的才氣也更加發皇,他又想得了許多改革新聞的新計畫。”

(7).甲蟲的一種。《周禮·考工記·梓人》“以翼鳴者……謂之小蟲之屬” 漢 鄭玄 註:“翼鳴,發皇屬。” 賈公彥 疏:“按:《爾雅》:‘蛂,蟥蛢。’ 郭 云:‘甲蟲也,大如虎豆,緑色,今 江 東呼為黃蛢。’即此發皇也。”

伊始

[beginning] 開端;開始。伊,助詞,無實義

時國家草創,百度伊始。——《隋書·辛彥之傳》

粒食伊始,農之所先。——《唐書·音樂志》

下車伊始

來自

[derive from;originate from;come from; stem from; spring from] 表示來源,但通常不帶有肇始之意,而指從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過賦與、移轉、演繹模仿或再生而發生

主要收入來自開採煤礦

望衡

形容住處接近。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甲與乙,望衡而居,皆宦裔也。”參見“ 望衡對宇 ”。

哲人萎

見“ 哲人其萎 ”。

里外

(1) [inside and outside]∶內里和外表

營房裡外都種了樹

(2) [or so]∶左右,大概

不用看秤,里外差不了二兩

長風

(1).遠風。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文選·左思<吳都賦>》:“習御長風,狎翫 靈胥 。” 劉逵 註:“長風,遠風也。” 唐 杜甫 《龍門閣》詩:“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古。” 明 高啟 《夢遊仙》詩:“長風八萬里,夜入通明天。”

(2).暴風;大風。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一引《兼明苑》:“風暴疾而起者謂之長風。” 明 劉基 《擬連珠》之五十:“長風烈烈,難行折舵之舟。”

廣莫

亦作“ 廣漠 ”。1.遼闊空曠。《左傳·莊公二十八年》:“狄之廣莫,於 晉 為都。”《莊子·逍遙遊》:“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魏書·崔玄伯傳》:“國家雖統廣漠之土,逮於陛下,應運龍飛。”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三:“以 喀木 糧富而 青海 廣莫,故令子孫遊牧 青海 而 喀木 納其賦。” 馮至 《在贛江上》:“面前是個廣漠的、原始般的世界。”

(2).即廣莫風。 晉 木華 《海賦》:“颺凱風而南逝,廣莫至而北征。” 明 劉基 《述志賦》:“駕廣漠而南征兮,呌 重華 於 九疑 。”參見“ 廣莫風 ”。

(3).猶廣博。 宋 葉適 《<徐斯遠文集>序》:“以夫汗漫廣莫,徒枵然從之而不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鳴吻決,出豪芒之奇,可以運轉而無極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下》:“玄虛廣莫,好事偏攻,而亦洽聞所眤也。”

(4).指冗長空泛。 黃遠庸 《中國銀行之歸部轄》:“但此廣漠之文章,究有何種精確之意義。”

(5).指廣漠之野。假想的空曠地區。語出《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 唐 陸龜蒙 《和酒中十詠·酒鄉》:“廣莫是鄰封, 華胥 為附麗。”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