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道上黃鶴樓頭一劍西風留幻跡 衛水橋邊浮丘林表三山海路在塵寰

名勝河南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邯鄲道上黃鶴樓頭一劍西風留幻跡
下聯:衛水橋邊浮丘林表三山海路在塵寰

對聯備註:

(阿勒景阿題濬縣呂祖祠,位於大伾山西側)

參考注釋

邯鄲道

比喻虛幻之路。 宋 王安石 《漁家傲》詞:“貪夢好,茫然忘卻 邯鄲 道。”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一折:“則他那經營處,恨不的佔盡了利名場,全不想到頭時,剛落得個 邯鄲 道。” 元 張可久 《清江引·丹房早起》曲:“翠蓬一壺天地小,又是 邯鄲 道。” 張恭 《獄中口占》:“似聞昨日 邯鄲 道,最是 盧生 未得閒。”參見“ 邯鄲夢 ”。

黃鶴樓

[Tower of Yellow Crane] 我國古代的著名樓觀。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蛇山的黃鵠(鶴)磯頭。傳說古仙人子安從此地乘鶴而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唐· 崔顥《黃鶴樓》

西風

(1) [westerly]∶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west wind]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水橋

架空的引水槽。 趙樹理 《三里灣·站得高看得遍》:“渠開到村里,離地面只有尺把深了,再用水橋接過去,大渠的水便可以沿著下灘的西山根走,全部下灘地都可以澆到。”

浮丘

(1).即 浮丘公 。《文選·郭璞<遊仙詩>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傳》:“ 浮丘公 接 王子喬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鳳笙篇》:“莫學吹笙 王子晉 ,一遇 浮丘 斷不還。”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見寄》詩:“何時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將昇第九天。” 宋 司馬光 《遊仙曲》之二:“何時得接 浮丘 袂,滄海橫飛萬餘里。”參見“ 浮丘公 ”。

(2).複姓。 漢 有 浮丘伯 。見《漢書·儒林傳·申公》。

林表

(1).林梢,林外。《文選·謝朓<休沐重還丹陽道中>》詩:“雲端 楚 山見,林表 吳 岫微。” 李善 註:“表,猶外也。”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之三:“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鄭刺史祠》:“遙見山麓屋宇,隱隱出林表,策馬赴之。”

(2). 漢 宮中女官名。《漢書·敘傳上》:“時 長信 庭林表適使來,聞見之。” 顏師古 註:“ 長信 宮庭之林表也。林表,官名耳。庭非官稱也。”

山海

(1).山與海。《史記·吳王濞列傳論》:“﹝ 吳王 ﹞能薄賦歛,使其眾,以擅山海利。” 晉 盧諶 《贈劉琨》詩:“每憑山海,庶覿高深。” 宋 曾鞏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筭,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納蘭性德 《一絡索·長城》詞:“山海幾經翻覆,女牆斜矗。看來費盡 祖龍 心,畢竟為誰家築。”

(2).喻指荒遠偏僻之處。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四》:“且兵革之興,外患眾矣, 微 將遠蹈山海,以求免乎!” 微 , 袁微 ,《三國志·魏志·袁渙傳》作“袁徽”。《南史·隱逸傳上·漁父》:“僕山海狂人,不達世務,未辨賤貧,無論榮貴。” 唐 元結 《系樂府·古遺嘆》:“嗟嗟山海客,全獨竟何辭。”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一披法服,已墮僧數……比諸白衣,猶不啻山海也。” 王利器 集解引 盧文弨 曰:“山海以喻比流輩為高深也。”《周書·晉盪公護傳》:“假汝貴極三公,富過山海。”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二折:“我和那權豪每結下些山海也似寃讐。”

(4).指山珍海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飢渴已慰而求甘旨,甘旨不已而錯山海,於是飽腹之本意亡。”

塵寰

[the world;this mortal life] 人世間

自此塵寰音信斷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