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列六曹,論年在羅鄭徐諸老之先,學校振新猷,四海絢歌綿教澤; 榮褒兩字,易名繼裘紀阮數公而後,忠貞見遺表,九原泣涕有餘哀。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寵列六曹,論年在羅鄭徐諸老之先,學校振新猷,四海絢歌綿教澤;
下聯:榮褒兩字,易名繼裘紀阮數公而後,忠貞見遺表,九原泣涕有餘哀。

對聯備註:

(清-王振沅《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六曹

(1). 東漢 開始尚書分六曹治事,有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其中三公曹尚書為二人,故稱“六曹”。後主客曹分為南、北兩主客曹,仍稱“六曹”。 魏 晉 以後,尚書六曹屢有變更,至 隋 ,尚書省分吏、殿中(左戶)、祠、五兵、都官、度支六部, 唐 定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故後世亦以“六曹”稱六部。 隋 唐 前,曹即尚書, 隋 唐 後,曹為各部尚書的下屬機構,如 隋 度支尚書之下屬為度支、倉、左戶、右戶、金、庫六曹。 唐 沉亞之 《賢良方正能直言諷諫策》:“夫尚書六曹之設,猶人之有六腑也。”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一》:“當是時,猶有如 賈誼 所言‘國忘家,公忘私’者,則非特立獨行以忠誠之士不能,能以概責之六曹、三院、百有司否也?”參閱《後漢書·百官志三》、《隋書·百官志中》、《舊唐書·職官志一》。

(2). 唐 時州府佐治之官亦分“六曹”,即功曹、倉曹、戶曹、兵曹、法曹、士曹;3. 宋 徽宗 時,州縣亦置六曹,曰兵曹、刑曹、工曹、禮曹、戶曹、吏曹。故俗以六曹為地方胥吏之通稱。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二折:“狼虎般排著祇從,神鬼般設著六曹。”

論年

論年歲,按年齡說。 北周 庾信 《喜晴應詔敕自疏韻》:“有慶兆民同,論年天子萬。” 前蜀 杜光庭 《墉城集仙錄·紫微王夫人》:“於是高棲於峯岫,並金石而論年耶?”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論年則幼,在禮則當學矣。”

學校

[school;educational institution] 教授某一項或一些專門技術的地方

新猷

新的謀略。指建功立業而言。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查交代》:“其何以振新猷而彰譽問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駕》:“將今日勞苦功酬,遷舊秩,壯新猷。” 曹亞伯 《武昌革命真史·電告漢族同胞之為滿洲將士者》:“其各激發忠義,以滌舊污,以建新猷。”

四海

(1) [the whole country]∶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the whole world]∶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unconstrained]∶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教澤

教化或教育的恩澤。《戰國策·齊策六》:“ 田單 之愛人!嗟,乃王之教澤也!”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自然遍及三千七十,以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乃學其講道學,聚徒眾,收門生,以博名高,圖富貴。” 嚴復 《有如三保》:“且外人常謂以中土士夫今日之居心行事而言,則三千年教澤,結果不過如是。”

榮褒

(1).盛讚。 宋 范仲淹 《南京府學生朱從道名述》:“ 朱生 振跡於盛德之下,發名於善教之始,何必 申繻 之劇論,豈異夫子之榮褒者哉!”

(2).榮顯褒揚。指地位、名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徵夢·儀銘袁宗皋》:“致位上卿一品,前後富貴者三十年而後歿,榮褒悉備,世無貶詞,可謂幸矣。”

易名

(1).指古時帝王、公卿、大夫死後朝廷為之立諡號。《禮記·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幸聖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獲邀易名之曠典也。”後亦有由崇仰者為死者議立謚,稱“私謚”,亦稱“ 易名 ”。 唐 韓愈 《貞曜先生志銘》:“賢者故事有易名,況士哉!” 貞曜先生 為 孟郊 之私謚。

(2).換名,改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天繪亭記》:“余擇勝得此亭,名曰 天繪 ,取其景物自然也。後某年某日,當有俗子易名‘ 清輝 ’,可為一笑。”

而後

[then;after that] 以後;後來;然後

鳴呼!今而後(以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清· 袁枚《祭妹文》

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大家先議一議,而後正式表決

忠貞

[staunch] 忠誠堅貞

忠貞不渝

見遺

被遺棄。《南史·楊公則傳》:“昔 廉頗 、 馬援 以年老見遺,猶自力請用。” 唐 李頎 《不調歸東川別業》詩:“寸祿言可取,託身將見遺。”

贈送給我。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三》:“近有 張生 者, 晉 司馬華 九世孫,不遠千里,以 孔子 木履一枚見遺,雲傳寶已二百年。”

九原

[Jiuyuan] 本為山名,在今山西新絳縣北。相傳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後世因稱墓地為九原。

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泣涕

(1).眼淚。《詩·邶風·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晉 陶潛 《詠貧士》之七:“年飢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獨居不御酒肉,坐臥泣涕霑衣。”

(2).哭泣。《荀子·大略》:“ 曾子 泣涕曰:‘有異心乎哉!’” 宋 蘇舜欽 《答杜公書》:“設丈人有此才,逢此時,而不得此位,則某必當嘆息泣涕而相弔。” 清 戴名世 《先大人詩序》:“自恨無以發名成業,以振先人之盛德與其文章,於是泣涕而書之。”

有餘

(1) [have enough and to spare;have a surplus]∶有剩餘

綽綽有餘

(2) [more than;odd]∶有零

五十有餘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