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當代爭臣,計安宗社,念切生靈,浩氣流行昭二疏; 兩先兄昔年知友,臨難捐軀,建言授命,忠魂相繼到重泉。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第一個當代爭臣,計安宗社,念切生靈,浩氣流行昭二疏;
下聯:兩先兄昔年知友,臨難捐軀,建言授命,忠魂相繼到重泉。

對聯備註:

(清-高萬鵬《挽吳可讀聯》)

參考注釋

第一

(1) [the first (1st);firstly;primarily;at the head;in the first place]∶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first;most important]∶首要的,最重要

質量第一

當代

[the present age; the contemporary era;in an epoch] 目前這個時代

爭臣

[minister who will give forth-right admonition] 指能直言諫君,規勸君主過失的大臣。爭,同“諍”

朝無爭臣,則不知過。——《漢書·蕭望之傳》

宗社

[ancestral temple or shrine of a ruling house;state] 宗廟和社稷,泛指國家

生靈

(1) [the people]∶指人民;百姓

荼毒生靈

(2) [living things]∶生物;有生命東西

草木生靈

萬物生靈蓬蓬勃勃,可謂生機萬類了。——《太陽的光輝

浩氣

[noble spirit] 浩然的正氣

浩氣四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浩氣長存

流行

[prevalent;popular;in vogue; fashionable] 廣泛傳播;盛行

傳染病流行時常有護士奇缺的情況

二疏

亦作“ 二疎 ”。指 漢宣帝 時名臣 疏廣 與兄子 受 。 廣 為太傅, 受 為少傅,同時以年老乞致仕,時人賢之。歸日,送者車數百輛,設祖道,供張 東都門 外。 晉 張協 《詠史》:“藹藹 東都門 ,群公祖二疎。”《隋書·韋世康傳》:“欲追蹤二 疎 ,伏奉尊命。” 唐 護國 《歸山作》詩:“四皓將拂衣,二 疏 能掛冠。” 明 何景明 《蹇賦》:“予羨夫二 疏 之鑑止兮,齊縣輿而脫駕。”

先兄

[deceased brother] 已死的兄長

昔年

[in former years] 前幾年;從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知友

知心朋友。《韓非子·五蠹》:“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隨仇者,貞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范蠡 ﹞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 陳毅 《三十五歲生日寄懷》詩:“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

臨難

[face danger and disaster] 面對危難的時候

臨難不屈

捐軀

[sacrifice one's life] 為國家、為正義而捨棄生命

為國捐軀

建言

(1) [state]

(2) 陳述(主張或意見)

(3) 通過口頭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見

授命

(1) [give orders]∶國家元首等下達命

授命組閣

(2) [devote one's life to]∶貢獻生命

臨危授命

忠魂

[loyal soul] 忠勇志士的英魂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mao33東《答李淑一》

相繼

[in succession] 一個跟著一個;連續不斷;相承襲;遞相傳授

代表們相繼發言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重泉

(1).猶深淵。《淮南子·齊俗訓》:“積水重泉,黿鼉之所便也。”《晉書·裴頠傳》:“是以欲收重泉之鱗,非偃息之所能獲也。” 南朝 梁 丘遲 《夜發密岩口》詩:“萬尋仰危石,百丈窺重泉。”

(2).指土壤深層。 清 方文 《贈姚有僕進士》詩:“山勢鬱且奇,文木托其巔。上枝拂垂雲,下根入重泉。”

(3).猶九泉。舊指死者所歸。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潘岳<悼亡>》:“美人歸重泉,悽愴無終畢。” 宋 蘇軾 《祭單君貺文》:“云何不弔,銜痛重泉。”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宦娘》:“獨此技未有嫡傳,重泉猶以為憾。”

(4).古地名。《楚辭·天問》:“ 湯 出 重泉 ,夫何辠尤?” 王逸 註:“ 重泉 ,地名也。”《史記·河渠書》:“ 臨晉 民願穿 洛 以溉 重泉 以東萬餘頃故鹵地。” 張守節 正義引《括地誌》:“ 重泉 故城在 同州 蒲城縣 東南四十五里,在 同州 西北亦四十五里。”

(5).苔蘚名。《表異錄·蔬穀》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苔名重泉,亦呼宣蘚,亦名妬草。”今本《述異記》卷下作“重錢”。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