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歷中外卌餘年,合教育軍戎交通實業而竭盡忠謨,鄂渚記同舟,感當時朝夕提撕,至今日皆如夢幻; 參考東西數十國,分行政司法集會結社以變更治體,掖垣將立相,問誰氏艱難宏濟,補我公未竟經綸。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揚歷中外卌餘年,合教育軍戎交通實業而竭盡忠謨,鄂渚記同舟,感當時朝夕提撕,至今日皆如夢幻;
下聯:參考東西數十國,分行政司法集會結社以變更治體,掖垣將立相,問誰氏艱難宏濟,補我公未竟經綸。

對聯備註:

(清-孔祥霖《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揚歷

(1).顯揚其所經歷。《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優賢揚歷,垂聲千載。” 裴松之 註:“《今文尚書》曰‘優賢揚歷’,謂揚其所歷試。” 晉 左思 《魏都賦》:“優賢著於揚歷,匪孽形於親戚。”

(2).謂顯揚賢者居官的治績。後多指仕宦的經歷。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高元裕》:“是後出入中外,揚歷貴位。” 宋 王禹偁 《請撰大行皇帝實錄表》:“然念臣 太平興國 五年,徒步應舉,再就御試,遂登文科,服勤州縣,揚歷四考。”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公揚歷清華,洊升卿士,熟於載筆之禮法,嫺於內庭之故實。”

中外

[inside and outside] 裡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餘年

[one's remaining years] 暮年;晚年

教育

[educate] 教導啟發,使明白道理

說服教育

軍戎

軍隊;軍事。《三國志·魏志·和洽傳》:“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勞煩之役,損除他餘之務,以為軍戎之儲。”《晉書·義陽成王望傳》:“逮朕嗣位,弼道惟明,宜登上司,兼統軍戎。” 宋 江休復 《牟駝岡閱馬》詩:“軍戎選輕捷,和鸞御調柔。”

交通

(1) [traffic]∶往來通達

阡陌交通。——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葉葉相交通。——《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association]∶交往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collude with]∶勾結

實業

[industry] 指工商企業

振興實業

竭盡

[exhaust;use up] 用盡

竭盡全力

忠謨

猶忠謀。《晉書·王導傳論》:“實賴元宰,固懷匪石之心;潛運忠謨,竟翦吞沙之寇。”《東周列國志》第二一回:“堪笑淺夫多自用,誰能舍己聽忠謨。” 清 蔣璉 《<於忠肅公集>序》:“公乃以一身支柱其間,扶危定傾……其忠謨智計,往往見之章奏。”

鄂渚

相傳在今 湖北 武昌 黃鶴山 上游三百步 長江 中。 隋 置 鄂州 ,即因渚得名。世稱 鄂州 為 鄂渚 。《楚辭·九章·涉江》:“乘 鄂渚 而反顧兮,欵秋冬之緒風。” 王逸 註:“ 鄂渚 ,地名。” 洪興祖 補註:“ 楚子 熊渠 ,封中子 紅 於 鄂 。 鄂州 , 武昌縣 地是也。 隋 以 鄂渚 為名。” 唐 杜甫 《過南嶽入洞庭湖》詩:“ 鄂渚 分雲樹, 衡山 引舳艫。” 明 劉基 《滿庭芳》詞:“衾寒 鄂渚 ,佩冷 瀟湘 。”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二:“余服官 鄂渚 ,適 英 美 水師提督乘兵艦來謁。”

時朝

(1).謂依四時而朝見。《公羊傳·桓公元年》:“諸侯時朝乎天子。” 何休 註:“時朝者,順四時而朝也。”

(2).隨時朝見。《晏子春秋·雜上十一》:“於是令刖跪倍資無征,時朝無事也。” 張純一 校註:“不必有事,隨時可朝。”

提撕

(1).拉扯;提攜。《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漢 鄭玄 箋:“我非但對面語之,親提撕其耳。”《剪燈餘話·芙蓉屏記》:“逝魄願提撕,煢嫠賴將引。” 李大釗 《時》:“冀其翻然思反,復歸於進步論者之林,與我們攜手提撕,共到進步的大路上去。”

(2).教導;提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序致》:“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軌物范世也,業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 清 魏源 《<曾子章句>序》:“惟為己為人義利際,諄諄提撕而辟咡之,百世下如見其心焉。” 葉聖陶 《線下·校長》:“現在經先生的提撕,我們才恍然覺悟,知道這件事是不該隨意玩的。”參見“ 提耳 ”。

(3).振作。 唐 韓愈 《南內朝賀歸呈同官》詩:“所職事無多,又不自提撕。” 清 吳偉業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昔賢長笑傲,吾道務提撕。” 楊度 《<遊學譯編>敘》:“及今日而提撕其精神,操煉其體魄,猶有可以自救者。”

至今

(1) [up to now]∶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to this day;so far]∶直到今天

夢幻

[dreamworld;dream;illusion;reverie] 夢中的幻境

參考

(1) [consult]∶查閱、利用有關資料幫助學習、研究或了解情況

參考了有關檔案

(2) [refer to]∶查考

參考了二十本字

(3) [visit]∶拜會,見識

東西

(1) [thing]∶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people and animal]∶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十國

指 五代 時的 吳 、 南唐 、 吳越 、 前蜀 、 後蜀 、 南漢 、 北漢 、 閩 、 楚 、 荊南 (即 南平 )十個割據政權。

行政

[administration] 指企事業、各種社會團體等的內部管理

法集

佛教徒講解佛法的集會。《梁書·昭明太子統傳》:“太子亦崇信三寶,遍覽眾經。乃於宮內別立 慧義殿 ,專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談論不絶。”

結社

[form an association] 結成團體

變更

(1) [change;transform]∶改變,更改

變更所有制

(2) [become different;alter]∶某些方面(如尺寸、大小、進程、安排或傾向)變得不同,但通常實質不變

變更作息時間

治體

(1).治國的綱領、要旨。 漢 賈誼 《新書·數寧》:“以陛下之明通,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治非有難也。”《周書·王褒傳》:“ 襃 有器局,雅識治體。” 宋 司馬光 《乞優老上殿札子》:“願陛下慎選德望材器為眾所服,知治體、曉兵略者以代之。”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七》:“天下無無弊之制,無不擾民之事,當擇其合時勢而害輕者行之。後之儒者,以 熙寧 之法而妄意詆娸,非知治體者也。”

(2).政治法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孔融 之守 北海 ,文教麗而罕於理,乃治體乖也。” 宋 龔鼎臣 《東原錄》:“臺官言事,惟務摭人之惡,不顧治體之如何爾!自以為若卹治體,則僅乎不舉職矣。”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大同之治體,無國種,無險要。”

(3).指規範的文體。 明 楊慎 《蕭穎士論文》:“ 賈誼 文辭最正,近於治體。”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去古既遠,治體不振,生當其時,手足罔措,輒欲爭效異國,不以師人為恥,偶見章句之大殊,喜其文法之一定,忘其鄙且拙,而謂新且異焉。”

掖垣

(1).皇宮的旁垣。 唐 杜甫 《春宿左省》詩:“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仇兆鰲 註:“掖垣,禁牆也。” 宋 王安石 《次韻祖擇之登紫微閣》之一:“漠漠秋陰護掖垣,青雲祗在兩楹間。”

(2). 唐 代稱門下、中書兩省。因分別在禁中左右掖,故稱。後世亦用以稱類似的中央部門。《新唐書·權德輿傳》:“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奉行詳覆,各有攸司。” 宋 陳岩肖 《庚溪詩話》卷上:“ 梁丞相 叔子 , 乾道 初,任掖垣兼講席。” 清 王焜 《虎丘三姜先生祠》詩:“掖垣抗疏觸天威,拜杖淋漓血染衣。”

誰氏

何人。《太平廣記》卷三○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永清縣廟》:“見荒廟巋然,土偶羅列,無門榜牌記,莫知誰氏,訪之邑吏,但云 永清大王 而已。”

艱難

[hard;difficult] 艱苦困難

歷艱難險巇。——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漫長而艱難的行軍

宏濟

大力匡救。 清 王韜 《原才》:“凡有拔擢人才之責者,當隨時隨地以留心。有才堪大任者,有才可小受者,有才能勝艱鉅者,有才克遠到而能宏濟於艱難者,一一誌之而弗忘,悉收之於夾袋中,因才器使,各當其任。” 清 薛福成 《強鄰環伺謹陳愚計疏》:“所謂才者何常?時方無事,則以黼黻隆平為貴;時方多事,則以宏濟艱難為先。”

未竟

[incomplete] 沒有完成

未竟之業

經綸

(1) [combed and arranged silk threads]∶整理過的蠶絲

(2) [statecraft; statesmanship]∶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大展經綸

滿腹經綸

(3) [ambition and ability]∶借指抱負與才幹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