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屋策高文,九天升,九淵沉,九轉丹凝,多士出身,在此九月九日; 秋闈醒春夢,三藝競,三場竟,三條燭燼,一官回首,於今三十三年。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矮屋策高文,九天升,九淵沉,九轉丹凝,多士出身,在此九月九日;
下聯:秋闈醒春夢,三藝競,三場竟,三條燭燼,一官回首,於今三十三年。

對聯備註:

(清-程祖洛《江南鄉試至公堂聯》)

參考注釋

矮屋

低小之屋。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依冰山》:“大丈夫凌霄蓋世之志而拘於下位,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頭不得。” 宋 楊萬里 《午熱登多稼亭》詩:“矮屋炎天不可居,高亭爽氣亦元無。”

高文

(1). 漢高祖 劉邦 和 漢文帝 劉恆 的並稱。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將上以攄 高 文 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

(2). 唐高祖 李淵 和 唐太宗 (謚 文皇帝 ) 李世民 的並稱。 唐 杜牧 《感懷詩》:“ 高 文 會 隋 季,提劍徇天意。”

(3).指優秀詩文。亦用作對對方詩文的敬稱。 晉 葛洪 《抱朴子·喻蔽》:“格言高文,豈患莫賞而減之哉。” 宋 曾鞏 《回傅侍講啟》:“高文大策,久聳動於朝端。” 清 黃鷟來 《詠懷》之六:“高文存逸調,豁達遠權利。”

九天

[the Ninth Heaven;the highest of heavens] 天的最高處,形容極高。傳說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馳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傳》

淵沉

猶深沉。指極深。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四》:“偶瞰路下石潭淵沉,仰見雲障排空,高下隱現,令人惝怳。”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四》:“間從隙間俯見路石之下,石裂成潭,碧波淵沉,涵影深閟。”

九轉丹

道教謂經九次提煉、服之能成仙的丹藥。 唐 呂溫 《同恭夏日題導真觀李寬中秀才書院》詩:“願君此地攻文字,如煉仙家九轉丹。”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一折:“俺不用九轉丹成千歲壽,俺不用一斤鉛結萬年珠。”《剪燈新話·水宮慶會錄》:“共飲 三危 露,同餐九轉丹。”參見“ 九轉 ”。

多士

古指眾多的賢士。也指百官。《書·多方》:“猷告爾有方多士,暨 殷 多士。”《詩·大雅·文王》:“濟濟多士, 文王 以寧。” 晉 盧諶 《答魏子悌》詩:“多士成大業,羣賢濟弘績。”《北齊書·慕容紹宗傳》:“公既身控神兵,心執忠義,忽欲殲夷多士,謂非長策,深願三思。” 唐 白行簡 《李娃傳》:“當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連衡多士,爭霸羣英。” 清 黃遵憲 《陸軍官學校開校》詩:“廣廈千萬間,多士宅爾宅。”

出身

(1) [one's previous experience or occupation]∶一個人最初從事的職業履歷造成的身分

(2) [family background]∶家庭經濟基礎奠定的身分

(3) [an official’s previous experience in feudal time]∶指入仕之途

武舉出身

九月九

重陽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九月九》:“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

秋闈

[autumn examination] 秋天的鄉試

三場

科舉時dai1考試須經三次,叫初場、二場、三場。亦總稱三場。《宋史·選舉志二》:“﹝ 建炎 ﹞二年,定詩賦、經義取士,第一場詩賦各一首,習經義者本經義三道,《語》、《孟》義各一道;第二場並論一道;第三場並策三道。”《明史·選舉志二》:“初設科舉時,初場試經義二道,四書義一道;二場論一道;三場策一道。”《西遊記》第九回:“不拘軍民人等,但有讀書儒流,文義明暢,三場精通者,前赴 長安 應試。”

三條燭

唐 dai1進士科,試日可延長至夜間,許燒燭三條,故 唐 人詩文中常言“三條燭”。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敕賜及第》:“及 小歸公 主文, 韜玉 準敕放及第,仍編入其年榜中。 韜玉 置書謝新人,呼同年,略曰:‘三條燭下,雖阻文闈;數仞墻邊,幸同恩地。’”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王禹玉》引《復齋漫錄》:“《杜陽雜編》言:‘ 舒元輿 舉進士,既試,脂炬人皆自將。’以余考之, 唐 制如此耳。故《廣記》云:‘ 唐 制,舉人試日,既暮,許燒燭三條……’而舊説亦言舉人試日,已晚,試官 權德輿 於簾下戲云:‘三條燭盡,燒殘舉子之心。’而舉子遂答曰:‘八韻賦成,驚破侍郎之膽。’”

回首

(1) [turn one's head;turn round]∶把頭轉向後方

(2) [look back]∶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die]∶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於今

(1) [up to the present;since]∶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nowaday;now]∶如今;到現在

三十

(1).數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歲。《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贈王威古》詩:“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

(3).指三十年。 唐 權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